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六味地黄汤;加减;强直性脊柱炎

中图分类号:R593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2-0079-0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又称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中轴骨骼及四肢大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病变特点是椎间盘纤维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的纤维化和骨化,以及受累关节的强直。患者早期多有腰骶部酸痛、僵硬;晚期引起脊柱强直、畸形、X线检查呈“竹节样变”,髋关节破坏、强直。该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中医学多称为“腰痹”、“竹节风”、“骨痹”、“龟背风”、“肾痹”等。传统认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近年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入,女性的发病率日趋增加。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未明,主要与遗传、感染、免疫紊乱及神经病变有关。尤其发现与HLA-B27基因位点关系异常密切,近年也有学者发现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启动的多态性与AS具有密切相关性。中医则把AS归于“痹证”的范畴。内经就有:骨痹不已,复干于邪,内舍于肾,肾痹者,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历代医家认为本病多以素体阳气虚、肾督不足为内因,复感风寒湿热外邪为外因。肾督不足,邪恋经脉,痰瘀形成;经脉闭阻,气血不行,督脉虚弱,而致脊柱骨变松、变形、不能直立、弯腰、垂项、突背、身体羸瘦,而形成脊柱强直畸形的状态。笔者自2004年以来,应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80例均来自2004年本科门诊及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其中关节功能障碍Ⅰ~Ⅱ级30例,Ⅲ~Ⅳ级1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5岁,平均40岁;病程5个月~15a,平均5a。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其中关节功能障碍Ⅰ~Ⅱ级25例,Ⅲ~Ⅳ级15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0岁,平均49岁;病程7个月~13a,平均4a。2组在年龄性别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强直性脊柱炎》制定的诊断标准[1]。

13程度分级美国风湿病协会将强直性脊柱炎影响生活的程度分为4级。①Ⅰ级:能照常进行日常生活和各项工作。②Ⅱ级:可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和某种职业工作,但对参与其它项目活动受限。③Ⅲ级:可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但参与某种职业工作或其它项目活动受限。④Ⅳ级:日常生活的自理和参与工作的能力均受限。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共40例,口服醋氯芬酸抗炎止痛,配合柳氮磺吡啶、沙利度胺,若不能口服者给予肿瘤坏死因子益赛普皮下注射每周1~2次。

22治疗组共40例,口服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并口服抗炎镇痛药,配合以柳氮磺吡啶、沙利度胺口服。根据患者症状、舌象、脉象辨证分为四型治疗,①虚寒型,法以温补肾阳,佐以活血祛风止痛,六味地黄汤合桂枝汤加减,药用:桂枝15 g,白芍20 g,秦艽15 g,独活15 g,熟地黄20 g,口芪20 g,细辛6 g,海风藤15 g,透骨草15 g,防己10 g,山茱萸10 g,甘草6 g。②阴虚型,法以滋补肾阴,佐以活血凉血,祛风止痛,六味地黄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药用:枣皮10 g,生地黄20 g,熟地黄20 g,白芍20 g,山药20 g,茯苓15 g,丹皮15 g,泽泻15 g,鸡血藤膏20 g,地龙20 g,石楠藤15 g,木瓜15 g。③血瘀型,法以活血祛瘀,佐以温通祛风止痛,六味地黄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药用:桂枝15 g,白芍20 g,赤芍15 g,当归15 g,血竭20 g,熟地黄20 g,枣皮10 g,乳香10 g,海风藤15 g,透骨草15 g,川芎15 g,甘草6 g。④湿热型,法以健脾利湿清热,佐以祛风活络止痛,六味地黄汤合四妙丸加减,药用:苍术15 g,炒黄柏10 g,砂仁15 g,木瓜20 g,生地黄20 g,熟地黄20 g,忍冬藤15 g,络石藤20 g,豨莶草15 g,泽泻15 g,威灵仙15 g,青风藤20 g,丹皮10 g,茯苓15 g。治疗时间最短为2 a,最长为8 a。

3疗效评定标准及治疗结果[2]

31疗效标准参照《现代风湿病诊疗手册》[2],临床缓解:关节肿胀消退,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功能改善在一级以上,血沉下降至正常范围;显效:关节肿胀基本消退,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改善,血沉下降在50%以上或降至正常;有效:关节肿胀、腰背部疼痛及关节功能均有一定进步;无效:关节肿胀、腰背部疼痛症状无好转,化验指标无进步。

32治疗结果见表1。[FL)][HJ][SD1,1][FQ(13。175mm,X,DY-W][SQ+1mm][CD=175mm][FL(K8mm]

4体会

AS的病理过程,早期以成纤维细胞分泌骨基质导致韧带骨化,晚期骨松质、韧带肌腱或关节囊均受累而出现脊柱强直。祖国医学认为AS是以肾虚督空为本,瘀血为标,因此强调强肾壮督,辅以活血化瘀。笔者根据患者症状、舌象、脉象辨证分型以六味地黄汤为主加减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诸药能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炎症发展,减轻炎症发生,消除水肿,改善微循环和恢复肢体关节功能;诸药配伍,使关节肿痛消退,腰背部疼痛减轻,四肢活动灵活而获得满意效果[3]。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04~910

[2]孙瑛,王启民现代风湿病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28~136

[3]张荣川,王大观中药学[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11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