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循环经济视角下的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聚集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近年来,随着部分资源型城市的资源逐渐枯竭,资源型城市相继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型城市;城市转型;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7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1-0089-02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聚集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黑龙江省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近年来,随着部分资源型城市的资源逐渐枯竭,资源型城市相继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概况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资源大省,自然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全省耕地面积960.1万公顷,是全国耕地最多的省份,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15,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供应基地。黑龙江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重要的石油、煤炭等能源生产供应基地,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2010年生产的原油、原煤、天然气和发电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41.1%、6.5%、14.4%和3.6%。全国的118个资源型城市中,13个属于黑龙江,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大主要煤炭产地都拥有丰富的煤炭。黑龙江省的森林资源也很丰富,森林面积、林木储量、森林覆盖率均居全国首位。其中伊春,有林地面积28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2.6%。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黑龙江省的资源型产业发展迅速,资源型产业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煤炭、石油、农业、林业、绿色食品等产业一直是黑龙江省经济的主体,具备较强的比较优势。然而,一些资源型城市出现了资源衰竭、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接续产业不足、收入水平不均、就业问题、人才流失、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鉴于此,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适时转型势在必行。
二、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没有形成适合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家鼓励扶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不够
虽然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循环经济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但在财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范围还比较窄,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黑龙江省惟一的煤炭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七台河市为例,对于焦炉煤气、熄焦热能回收利用方面,国家及省市没有减免税政策;对煤矸石、粉煤灰、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地方减免的税收,国家和省市也没有给予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影响了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在立项核准、用地审批、贷款融资等方面还没有得到特殊支持,贷款难等使一些企业明知煤气点燃排空相当于大把地“烧钱”,却没有能力回收利用。
(二)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系统规划。过去建设的循环经济项目,由于缺少规划引导,在项目的空间布局、上下游产品衔接、各产业和产品的规模设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上下游产品衔接存在空间和规模上的不匹配问题,影响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还容易带来盲目上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导致产业趋同、无序竞争,影响循环经济健康发展。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尚未建立起绿色经济持续发展体系以及完善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体系,推动居民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的征收,鼓励公众购买循环经济产品等配套的经济发展体系尚未形成。
(三)目前企业环境污染的代价较低
黑龙江省资源产业是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因此城市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自然资源。资源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城市GDP、产值、就业、财政收入的主要创造者。石油城市大庆财政收入的80%以上来自石油、石化企业。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变化对城市兴衰有决定性影响。与发达国家的资源型城市相比,对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给予的经济处罚额度普遍较低,加上一些地方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有的干脆不处罚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少罚。而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由于一些项目投资大收益慢,有的短期内企业经济效益并不明显,这就使企业宁愿交排污费,也不愿意投巨资上循环经济项目。
三、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
(一)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建立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倡导低碳环保生产消费方式,加快培育低碳排放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降低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全面推进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培育和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低碳经济示范区,带动全省资源型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加快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构建碳排放认证评估体系,培育建立城际碳交易市场,打造低碳型城市和碳汇型城市。
(二)全面推进节能减排
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循环型农业为基础、循环型工业为主体、循环型社会为补充的循环经济体系。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松花江流域污染综合防治,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治理力度,加快大中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三)切实加强生态保护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完善森林防护体系,扩大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实施范围,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加快草原生态功能恢复。推进生态功能区划调整和建设,探索不同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深入实施绿化工程,加快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步伐,加强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建设,形成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开展黑土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沙化土地治理、重点江河源头和流域防控。
(四)立足自身挖潜培育接续产业
面对资源枯竭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纷纷投入到经济结构调整中,立足自身优势培育替代产业。目前,黑龙江省部分资源型城市的替代和接续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作为国家确定的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伊春市根据自身优势,全面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目前,伊春市建成AA级以上的旅游区14处,森林观光、漂流探险等项目也日渐成熟。在大庆,皮革城、大豆产业园、石化产业园相继建成,单一的石油开采已经延伸出乙烯、丙烯、芳香烃等产业链条,并开发出轻柴油、合成树脂、塑料、化肥、甲醇等精深加工产品。在联谊、华科、黑鸟三家公司分别在国内外上市基础上,大庆市不断促成240多家地方石化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板块。
(五)建立将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的价格体系
价格是引导消费的重要因素,然而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现行的价格体系并未反映出自然资源、原材料和制成品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的价格制约了“绿色企业”的发展和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建立。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应改变传统价格体系中“产品高价、原材料低价、环境资源无价”的不合理局面,建立将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化的绿色体格体系,对产品定价时考虑环境成本。绿色定价能有效抑制生产和消费中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能使消费者和生产者明确能源、原材料、自然资源以及产生废物的环境代价,从而促进传统消费和生产模式的重大变化,有利于可持续消费的形成。
(六)积极研究与开发可持续产品
“可持续性产品”是在“清洁产品”、“环境友好产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前者更强调产品体制及整体的合理性,即产品设计前和设计中要考虑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开发资源,从而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的消费目的能在产品设计时得到合理的体现,后者则是一种结果分析,仅仅看到了产品与环境的直接关系,强调产品不能造成环境破坏。因此,“可持续产品”提出的是一种全新的关于环境与产品的理念,它号召人们摒弃以高消费为生活追求的消费模式,防止对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产品模式与消费观念、消费模式紧密相连,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只有形成可持续产品的生产市场,才能引导可持续消费,也只有形成可持续性产品的消费市场,才能促进可持续生产的快速发展。
(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
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和清洁生产中心的作用,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陈淑兰,沈振剑.论可持续消费与循环经济[J].企业活力,2009(12):24-25.
[2]汪晓红.建设循环型城市的思考[J].南方经济,2005(3):39-40.
[3]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9-121.
[4]傅利平,王中亚.“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J].城市问题,2010(1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