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与技巧,拓宽学生视野,以同题对比阅读训练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以期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水平。

关键词: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技巧; 阅读习惯; 同题多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2-0097-01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综合学科,只有掌握好了语文学习,才能学好其他门类的学科。掌握好了语言这门艺术,以后才能在社会上与人进行有理有据的交流。笔者认为,初中的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想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与教者探讨,以期取长补短达到双赢。

一、剖析学生生理心理,培养良好阅读兴趣

初中的语文教学与小学的语文教学截然不同,我们要做好初中的语文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剖析初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变化,只有掌握了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变化,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施之以教,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是学生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也是学生个性思维的一个成型期。这一阶段的学生,生理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心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虽然在生活中也常常表露出一些表现欲,但往往其目的还不够明确,这就需要我们教者耐心的引导,帮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引导正确的方向,培养良好的兴趣。

有人认为语文教学是一项慢热型的学习过程,要想短时期内提高成绩很难,那是因为没有充分地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别忘了初中阶段的学生远不同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个体的主导意识,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逐步对教师和教材产生了选择性与质疑的态度,再加上铺天盖地的影视、报刊、杂志以及一些“街头文学”等,都多多少少地影响或左右着正处于成长时期的他们,因此,要想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得从教者自身做起,看教者是否真正确定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真正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真正开启了学生的心智,是否真正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杜绝因非智力因素导致学生的不惑,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喜欢上教者,喜欢上这门课程,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常言道“看戏要看门道而不是看热闹”,就教学而言,“看热闹”指的是让学生观看了为时四十五分钟的一场教师的表演,而作为教师顶多是让学生明白了他表演的内容,换言之,也就是让学生得到了“鱼”;而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者,我们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学生认知了“是”,而是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为什么是“是”——这就是要求学生要会“看门道”,而所谓的“门道”就是“渔”,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的阅读技巧与方法。

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该怎样做好“鱼”和“渔”的转换呢?

首先,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做好预习,在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解读课文,如何发现问题,找出了那些题点,还有那些疑点,将这些一一做好预习笔记,等待课堂解惑。

其二,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先不要揭开“盖头”,而是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然后,再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摈弃错误或不足,归结正确或亮点,最后,教师再全盘托出,答疑解惑。正如捕鱼一样,先不要给学生做一个捕鱼的示范,而是先把渔网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捕鱼,这样势必有的学生捕得少,有的学生却捕得多,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用怎样的方法才会捕到更多更大的鱼,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从根本上解除了学生的疑惑。

其三,给学生答疑解惑之后,并不表示这一节课的结束,我们要做的是,要让学生养成做好自己课后拾遗的习惯,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这一节课应把握的知识点,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在他个体阅读的过程中,为什么出现了偏差。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熟练掌握阅读课文的方法与技巧,才能使学生坦然地面对一篇课外的阅读。总之,看着身后的脚印走路,脚步才能走得端正、坚实。

三、以课本为源,广泛涉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单凭课本的阅读,要想学好语文是远远不够的。依据大纲以及新课改的要求,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要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来解读课外文章的阅读。而课外阅读在阅读学习中已占据了50%到70%的比例,因此,死记硬背,已退出历史舞台,学习阅读,必须活学活用。

那么,该怎样把课本中学到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实际应用到一篇生疏的文章中去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不是指把一篇文章读多少遍,而是指将同一类的文章多读几篇,才能从共性中悟出文章的精髓。因此,我们在教授一篇课文的时候,要要求学生在课余找寻同类或者同题的文章,在对比中探寻文章的立意、文字的表达方式、结构布局、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重点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运用对比进行教学的这种模式,一是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从探寻中识记所讲课文的精髓;二是可以让学生自觉地涉猎更多的课外文章,拓宽学生的视野。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四、感悟文章,剖析写法,同题多素,百花齐放

笔者认为,我们教学语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字词,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而是让学生在感悟文章主题的同时,剖析文章的谋篇布局和写作技巧,进而尝试运用这种谋篇布局的方法完成自己的习作。

写作,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个标准,通过学生的一篇习作,就可以发现其在某一方面知识的欠缺,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着重就某一方面的知识加强训练。

笔者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常常采用“同题多素”的方法,不主张命题作文,而只是给学生划定一个写作的范围,学生可以从他在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一些题材中,选择其中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素材来完成习作,并且要依据文章中心给自己的习作起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所在,因此,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命题。

其二,鼓励学生就一个题材,从多角度、多体裁、多素材完成习作。笔者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先不要急于下笔,下笔之前先想想其他同学会怎么写,而我,要做‘万绿丛中一点红’”。这样,笔者见到的同一题材的作文,就会百花齐放。就写作角度而言,有人称的变化、有拟人化的写法、有联想和想象的写法,还有议论和抒情的写法;就写作体裁而言,有散文、有诗歌、有小小说;就写作素材而言,有叙事、有写人、有状物、有写景。因此,在作文评讲过程中,往往是一节作文课,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写作技巧、更好的写作素材。

其三,一般在第二学期,我会把评讲课堂交给学生,并根据学生平时的写作水平,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先自评然后互评,在互评中取长补短。我参与讲评,并只做简单的点评。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从总体上说,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习作课上,我要求学生都准备一个硬皮本,将自己在课堂上听到的别的同学的遣词造句、修辞方法、好的素材以及独特的篇章结构都一一记录下来。因为,只有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坚实。

以上是笔者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阅读与写作指导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期待同行的斧正,我将不断鞭策自己,继续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