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从小学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存在于我国教育和学习的整个阶段,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当前在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方法僵化、知识跟不上时展的教学方式,从而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不断研究与完善,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本文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作为出发点,简要地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征的分析,就提高中学生隐性思想教育提出了相关的途径。

关键词:中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显性和隐性教育资源,从实践经验中可以看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采用这种教育方式无法提升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也就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这种情况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越性就体现了出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1]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1.理论基础

在专家对“隐性课程”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隐性课程”首先是由杰克逊这一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及社会学家在《课堂中的生活》提出。究其本质而言,“隐性课程”中提及的课程并不是实指,而是借“课程”来指代学校教学中无法控制且影响学生的教育因素。

2.基本内涵

1980年之后我国才开始展开“隐性课程”的研究,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现阶段,“隐性课程”的研究已经是课程理论研究中的重点研究对象,并将其运用到各个学科中,延伸出了一系列“隐性课程”观点。用“隐性课程”理论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涵义,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观点:

2.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人们社会实践和人生活动(组织管理、职业活动、人际交往、文化娱乐等),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方法。

2.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案、教育计划进行教学活动,在这过程中营造出一定的文化氛围以及创设出社会活动环境等,从而实现有意识引导受教育者的感知与体验能力,让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进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的。[2]

结合上述两种观点,不难看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将潜行课程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其重点是通过相对隐蔽的方式把与隐性政治思想相关的教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结合,让学生能够潜意识的的学习或者获取某种政治思想。这种教育方式的关键就是“隐性”二字,学生不会直接受其影响,而是在没有注意的情况之下就已经在校园环境、生活环境等地方中存在。学生通过对其自我的感受和领悟来实现自我的提升。这种教育方式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诚信、勤劳等方面的素质修养,并将学生引入正途。[3]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也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与其他教育内容一样,具有间接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其自身的特点是教育过程中载体的选择,借用各种载体把隐性的教育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不知不觉中获得教育信息,经过时间的积淀,最终达到教育目的。正是这些特征,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区别开来,同样也能够取得显性教育不能取得的效果。

1.资源丰富

显性教育会因为一些资源的影响而受到限制,比如时间、地点、教学条件等,而因为隐性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只需要自身有意或者无意的直接或者间接体验、观察、了解某种经验,这样隐性教育就不会受到显性资源的影响,从而解决了教育者对教育资源的限制问题。也正是因其隐性,隐性教育可以利用不同的因素转变其教育的内容,比如家庭、学校、社会中的不同因素。同时由于其资源的丰富,也就能适应受教育者的差异和特点,针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有着较强的包容性。

2.内容隐含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通常情况是隐藏在特定的活动以及周围的环境里,受教育者自身并不会意识到到这种教育形式,因为这些隐性的内容并不具备活动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只是属于附加内容。但是这些内容还是需要受教育者直接或者间接的观察体验才可以获取,比如教师的言谈举止,学校的管理方式等。[4]

3.方式迂回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效果的关键是对受教育者非认知心里因素的影响,例如如情感、兴趣、信念等,从而可以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控制和教育。不同于显性教育的直接性和计划性才能达到教学目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会制定教育计划,也不需要教师言传身授,只是受教育者自身针对性的了解某个问题,是一种无意识的获取和情感体验。故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是间接而迂回的。

三、中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开发和利用教育者的隐性教育资源

教学者隐性教育资源就是教师的思想道德、学识素养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资源,对教学者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第一,教师需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并借此来影响受教育者,正如江泽明同志曾提出的“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第二,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借此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内心需求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实现教学的外在要求成为学生内在的自我需要,进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自我创造能力。

2.开发和利用校园文化中涉及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将校园文化转换为思想政治教育囊括了有多方面的内容。首先。存在于物质形态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比如校园环境中丰富的绿化资源,可以让学生感受绿色精神文明的建设,让学生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文明意识。其次,存在于制度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制度资源就是学校制定的关于教育的制度,比如校纪校规、学校管理管理规章制度等,这些制度中包含了平等、公正、公平等思想内容。因此,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和合理的制度文化,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教育管理制度融合,既可以促进学生树立优良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他人。

3.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开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空间

现阶段,社会正处于互联网的时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已逐渐转变,更多的教育空间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信息化和科学化。故而,教学应充分利用和开发网络资源,将互联网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比如可以利用网络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且服务于学生的功能,比如学习、就业、论坛、心理咨询、网上交流、网上调查等,借此吸引和聚集中学生,使之成为便于学生与教师、学校交流和沟通的纽带,成为传播有效信息、引导舆论以及学生接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结束语: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载体是隐性的,正是这样其具有了资源丰富、内容隐含和方式迂回的特征。在中学生实践这种教育方法时,可以根据这些特征从教育者、校园文化和网络平台构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方菲,张丽,刘晓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2]张其娟,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综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1).

[3]白显良.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定位[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3).

[4]王浩. 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