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形”与“神”的辩证统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形”与“神”的辩证统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现代绘画创作和评论中,常用“具象”、“写实”、“写意”“表现”、“抽象”等一类名词,这些都是艺术手法的名称,其中“写实”、“写意”运用的频率最多,而它们不论其传载的观念和外在表现的技巧,都有广阔的包容度。例如写实手法,在西方美术史上,有古典写实、浪漫主义写实、表现性写实、象征性写实、超现实主义写实和超级(照相)写实,等等。在中国绘画史上,很少用写实这个词汇,常用“写形”这个概念。

写形的理论由来已久,如《尔雅》中说“画,形也。”谢赫“六法”中的“应物象形”说,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说,宗炳《画山水序》的“以形写形”中说,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所记述的“图形,绘画是也”(颜光禄)、“存形莫善于画”(陆士衡)等各家的言论,古代人像中的写真说,等等。绘画中的形,来源于客观物(人)像的形,但又不是真实生活中形的复制或翻版,而带有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这种主观创造性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艺术家寻找和发掘客观形中的特点,也就是最适合绘画表现的那些因素,使客观物象展现出它的生动之处;其二,艺术家在表现客观物(人)像时,必然有自己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往往因人而异,各不相同,而在作品中也一定有自然的流露,更不用说自觉地强调绘画的语言手段了。上述这两种情况,是相互联系而不是彼此隔裂的。因此我们看到,绘画中的所谓形是一种艺术创造,其客观物(人)像本身的特点表现得越鲜明,艺术家的感受越强烈,形所承载的内容就更丰富。

中外艺术史上对“形”有各种不同的见解。如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绘画强调描写客观的形,或通过艺术家精密的观察,或运用物理科学如解剖学、透视学、光影学等手段,掌握客观物(人)像的造型加以描绘。印象派之后的各流派在造型上多运用夸张、变形以至抽象手法,对古典的形加以瓦解,以突出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或表现某种观念。

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把“形”和“神”联系在一起加以理解,认为形似不能脱离神似,长期以来坚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主张。正如许多论者指出的,宋代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的诗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如果联系他全诗的内容不难看出,他不是简单地否定形似,而是反对把形似作为论画优劣的标准。至于后人对苏轼此说有不同评价,主要是出自不同学派的见解。在反对的言论中,尤以清代邹一桂的说法值得注意,他认为苏轼此说“论诗则可,论画则不可,未有形不似而反得其神者,此老不能工画,故以此自文……”其实,在绘画创作中既有在形似中得其精神、神韵的,如优秀的工笔画、写真人像等;也有“形不似而反得其神”的,如杰出的大写意的作品等。苏轼擅长写意文人画,他认为不以形似为论画标准,而强调神韵;而邹一桂,善工笔花卉,认为精神、神韵只有通过形似才能得以表现,都在情理之中,也都符合艺术创造原理。

由此,我联想到当今一些评论家不同意见的讨论。“以形写神”和“以神写形”,哪个说法符合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是不是“以形写神”的主张过时了?我想,这两种说法都是写意理论的应有之义,因为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并不矛盾,它们都兼有对形和神的关注。绘画创作中形和神是辩证的统一,缺一不可。是“以形写神”,抑或是“以神写形”,不仅不同的画派可以有不同见解,即使每位画家也可以有自己的认识。是从关注神入手去写形,还是以形为载体去写神,艺术家有广阔的选择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