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进入了21世纪,我国旅游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对国内外的游客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但是,我国存在行政区域的划分,旅游资源还没有真正得到长足的发展,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重复浪费建设现象严重,致使旅游产业竞争力相对于其他产业竞争力的不足,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作用非常有限,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有必要构建合理的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是旅游资源化、市场开发、整合、规划、管理的依据,有利于使旅游资金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使得旅游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在进行旅游资源管理和核算时,不仅要考虑到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还要注重社会效应和社会环保效应,就需要合理地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之间关系。
一、文献综述
对于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取得了颇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一)国外研究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研究中,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的评估主要通过成本——收益方法,主要研究的重点是公共项目投资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和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之间关系协调度方面的研究(John Krutilla,1967),以及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奠定了开创性的理论基础——舒适性资源的经济价值理论。随着世界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管理以及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资源价值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研究理论成果。Boowker(1999)等人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工作,认为旅游资源设施的使用者需要提供更昂贵的成本,对国家公园项目和资源价值评估的政策也就变得更加合理了;进一步指出如果旅游资源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有必要对旅游资源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估。学者们纷纷地构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相应的技术方法,主要以旅行费用法(TCM)、愿意调查价值评估方法(CVM)为主,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如享乐定价法(HPM)、费用支出法(EM)、效益转移法(BTM)等。
(1)旅行费用法(TCM)。起源于Hotelling的思想,是由Clawson最早提出的,它通常是用来评价不确切的市场价值的旅游资源产品。旅行费用法是基于一个旅游景点的价格来计算景点所花费的旅行成本。在模型中,旅游景点与所行的路途上的距离所带来的成本不同,被看做准入价格,准入价格改变时,旅行者将会发生不同的行为对待变化,这种旅游服务可用于马歇尔需求曲线表示,从中估计其旅游资源价值,即引用消费者剩余来估计旅游资源的价值。
旅行费用法分为两种最基本的模型:地带旅行费用法和个体旅行费用法。地带旅行费用法主要将旅游景点的旅游者按照所处地的地域类型来划分,地理区域特征以及游客的收入、偏好、消费等用于需求函数。个体旅行费用模型主要运用最小二乘回归法来估算,受个人的旅行开支、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影响。现阶段研究技术方法更多的侧重于个体旅行费用模型,它能充分地考虑到旅游资源数据的内在性质,估计出来的结果一般更符合实际情况。
(2)愿意调查价值评估方法(CVM)。又称为条件评估法,该方法最初由Ciriacy—Wantrup提出,Davis将此方法应用于实践,他通过研究缅因州林地宿营、狩猎的娱乐价值为对象,调查狩猎者对鸥的收益价值进行评估;之后应用于自然旅游资源中的两种非使用价值,这种方法被迅速流传。当旅行费用法不能很好地估算一些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那么愿意调查价值评估方法将会取代旅行费用法,逐渐地运用于旅游资源价值、美学效应和经济价值,也是比较成功的方法。愿意调查价值评估方法是衡量非商品经济价值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假设某种旅游资源产品发生变化的前提下,通过直接问卷调查旅游者对某种旅游资源产品愿意支付的成本,或者愿意接受的赔偿损失,不过这都是在旅游者带来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进行的。Venkatchala(2004)通过设计合理的准入费用机制,得出旅游资源环境效益改善增长的经济价值。
(3)费用支出法(EM)。从旅游消费者的层面来估计旅游支出的费用总和作为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它的前提同样是旅游者获得最大效用的基础上进行的。费用支出法一般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总支出法,即旅游者所有费用总支出的价值;二是部分费用,主要包括门票费用、餐饮费、住宿费、交通费等费用;三是区内花费,主要在不同的旅游区内所花费的费用。
费用支出法作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优点就是评估过程比较容易简单,易操作;其缺点也是相当明显的:它的费用有可能不包括旅游费用的支出;此估计方法还远远不能评价旅游开发初期或者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价值,对旅游资源价值未来预测也是不确定的;仅能估算出旅游者费用的总和,并不能很好地反映旅游资源的实际经济价值。
(4)享乐定价法(HPM)。它是基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商品的属性给予消费者满足这一效用论观点而建立起来的价值评估模型。享乐定价法一般适用于居民住宅附近的公园、森林等旅游场所的价值。居民的住宅价格能说明对附近公园等旅游景点的支付费用,主要通过HPM中的因子调查法对旅游资源的实际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即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每个要素的评价能够反映旅游者对资源的态度,从而能较为系统地说明旅游资源价值的高低。同样该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该方法在使用时要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往往大量的数据收集是比较困难的。此外,享乐定价法在模型方程的选择中,其多重共线性及分离性还有一定的难度,估算也是比较繁琐的。生态旅游景区的准入费研究方面,Choong Kilee(2002)对韩国5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自然和人文公园的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核算,研究结果得出:所列选的5个国家人文公园资源具有使用和可观赏的保存价值,超出了准入费总额和景区所花费的成本,同时认为,这5个国家公园估计的结果是不相同的,所有有必要根据每个公园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准入费,同样也高于资源的运营成本。Pieter等人(2002)对苏门答腊岛北部的勒塞尔国家公园的“保持景观”、“森林砍伐”、“选择利用”的三种不同的情况下,研究2000—2030年的旅游资源价值,研究结果说明,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勒塞尔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保持”情景下,旅游资源价值最大。
(二)国内学者 国内学者们对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研究比较迟。根据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并没有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一套理论,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源于国外的研究统计方法对旅游资源价值进行评估。比如李巍、李文军(2003)用改造的旅行费用法研究九寨沟的旅游资源价值。唐大易(2006)运用了CVM方法评估了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同样利用该方法的有贺征兵(2008)、刘敏等人(2008)。陶婷芳、田纪鹏(2009)的研究具有代表性,他们在选取上海“新三城镇”为样本,并且在实地调查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构造逐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10个样本城镇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0个样本城镇的121处旅游资源可分为三个等级,各等级的数量比较均衡,但旅游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发现上海市西南地区是旅游资源发展的重点区,是成为上海市旅游业新增长点的有利条件。王尔大等人(2009)运用非线性的OLS、泊松分布和二项式分布等计量模型来研究大连的海星公园的需求函数,并估算出该公园的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得出结论,作为旅游资源考察对象,星海公园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大的经济价值,其每人每天的消费剩余达到119.86~138、91元;若考虑购买力水平,其结果与西方欧美发达国家的平均剩余大致相同,这笔不错的收入能够提高公园的产品质量,以及开发新的旅游项目。
二、旅游资源价值体系构成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资源形态,其价值取决于其效用的大小,效用的大小则取决于其稀缺性和是否存在可开发可增值的条件。从旅游资源的价值总构成来看,包含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
(一)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 其利用价值指旅游者在某个景点消费旅游资源时,能够为旅游者带来最大的效用与功能,即旅游景点能为大量的旅游者通过以商品和服务的形式提供福利。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按游客接触程度分为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旅游资源的直接利用价值包含旅游资源的美学欣赏、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内容,能为游客直接提供所需的效用价值;而间接利用价值是支撑直接利用价值的实现条件,即为旅游资源的生产和消费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旅游资源的非利用价值 它的非利用价值是指人们还没有进行开发的旅游资源,但是在未来时期还有很大潜在价值的旅游资源,可划分为存在价值、选择价值、以及馈赠价值。存在价值指由于旅游资源本身客观存在的,旅游者和管理者对旅游资源的道德价值的评价,以及体现出来的一种支付意愿;而旅游者支付意愿往往是以其存在的价值为基础的。随着现代社会的旅游者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旅游资源的存在价值将会在旅游经济的总价值作用中越来越占主导性地位。选择性价值是旅游者不仅为支付旅游资源的消费而获得直接利用价值,而且还能在未来选择对旅游资源的保留权,以便将来继续消费这种旅游资源,其根本实质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的估计。馈赠价值指旅游者为了保护旅游资源而自觉意愿的支付成本,这种支付为了保护其后代子孙能够继续享受旅游资源的价值,反映的是价值的道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三)旅游资源价值的特点 旅游资源价值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于它的增值性。虽然旅游资源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覆盖的对象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在一定时间变化是不明显的,旅游资源供给可能存在刚性状态。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享受不断的提高,对旅游资源的需求日益扩大,使得现有的旅游资源变得短缺,导致旅游资源的价值就会增大。其次,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物质资源,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所需的 物质资源消耗会越来越大,如森林木材、矿产资源等;而旅游资源在利用开发时,一般不会导致旅游资源减少,反而有可能会增加,因为旅游资源具有消费的权利,这种消费权利是看不见的具体实物,是一种娱乐观光享受的权利。除了在开发旅游资源初期投入一定的设施,诸如修理道路以及旅游资源维护所需要支付的一定成本,但是在实际经营中不会导致旅游资源的减少。因此,旅游资源的管理者为了扩大其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进行消费,将会最大努力保护旅游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致使旅游资源多样化的发展。
旅游资源价值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潜在的价值很难估计。从宏观方面上看,旅游资源的种类是多、繁、杂等特点,覆盖的内容很多,如名胜大山大川风景区、高科技旅游、民族人文旅游、生态农业旅游、红色旅游、古代建筑物旅游等,这些潜在的价值衡量困难大,不易操作。另一方面,受国家的政策、人们的收入、消费水平以及偏好观念等影响,旅游者的需求波动不稳。从微观方面看,某一具体的旅游资源的环境状况、区位模式、美学欣赏价值、文化价值、经营方式往往都会对旅游者产生影响,也同样致旅游需求的不确定性,引发旅游资源价值估量的不确定性。
三、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体系构建
绝大部分的旅游资源在市场上交易是困难的,其经济价值也难以测定,但是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旅游资源经济价值可以通过旅游产品的成本指标和预期收益指标来估算其实际价值,所以运用成本——收益算法还是比较合理的。
(一)旅游资源的成本指标 它主要包括旅游开发建设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管理成本以及资源稀缺成本等。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成本不仅包含其本身的开发,还包括利用旅游资源软件方面的建设,有助于一个旅游景点能够成为一个有发展的旅游空间和吸引力,如有旅游成本的规划设计、勘测成本、基础设施成本、土地成本等。第二,由于现代城市的重复建设带来了大量的污染所在,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倾向回归大自然,就必须旅游资源提供清新的空气、透明清澈的水、新鲜的花草树木,当旅游资源管理者能提供这些自然景区时,而游客在进行旅游活动时和旅游开发建设时,可能对美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就需要通过货币形式的补偿。也要清楚地看到,在旅游资源的活动中,要做到“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实行UPP(利用支付原则),使得生态环境价值得以补偿。第三,旅游资源管理成本是旅游经营者提高收益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包括管理人员的体力和脑力成本、旅游营销信息成本、培训成本等。第四,对于旅游资源的稀缺成本来说,可以表示资源再生前放弃的未来消费成本,取决于旅游资源开发过程所投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大小。最后,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维护中还会带来一定的税收成本,在旅游管理者取得一定的收益时,需要向政府缴纳一定的税收。
(二)旅游资源的收益指标 旅游资源的收益指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价值估计:一是未开发的旅游资源的收益估计;二是已开发的旅游资源价值估计,以及在未来时期的经济效益的价值估计。现有开发的旅游资源经济效益价值估计,主要包括年均收益、旅游者的接待数量、旅游者的人均消费量等指标。
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的预期收益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旅游人数的市场预测,可以用下面的模型来预测
本文在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估的基础上,来探究旅游资源的非经济价值的评估体系。旅游资源的非经济价值的评估主要从旅游资源本身的条件、地理环境条件、市场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评估。其一,旅游资源本身条件评估是旅游资源的非经济价值评估的核心地位。其二,旅游资源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在未来时期的收益大小,同样也关系到旅游资源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其三,旅游资源开发的项目必须要以一定的客源数量为导向,旅游者数量的减少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规模性的开发,也关系到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其四,要广泛综合地考察和论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条件,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可行性的科学依据。
四、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分析
本文选取洛阳市的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因为洛阳市作为河南省的重要城市,又是文化古都,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种多样,旅游业相对发达,具备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特征。本文根据洛阳市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地理位置的选择性,并参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试行)》,把洛阳市的旅游资源分为7大类,通过运用专家征询方法计算每个旅游资源类型的评价结果,为洛阳市重点发展哪类旅游资源提供了科学的标准。见表1:
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每一个旅游景点进行综合性评价,求出综合得分,再进行综合排序,并根据得分的顺序从大到小分别赋予值8、6、4、2、1,再通过层次分析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以上的两个步骤,得出洛阳市具有开发旅游资源的条件,可以进行旅游功能的划分,再进行洛阳市旅游资源市场的评价,求出各指标的权重,以及洛阳市的几个功能区的得分分别为:东部游览区96、中心城市游览区92、南部游览区90、北部游览区84。见表2:
五、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政策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自然环境建设。积极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观念意识,把经济发展同环境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要把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坚决反对以牺牲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加快高速公路、城市地铁、机场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统一的便捷的交通网络平台,实现区域间旅游资源的连接。
(2)建立市场品牌信息共享。一是打破旅游资源的经济障碍,实现旅游要素的充分流动,加强旅游高端人才的教育与培训,打造统一的旅游文化品牌,因地制宜制定旅游资源的规划、投资,引导旅游信息平台的公开透明,提升其共享度。二是成立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大力倡导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参与国内外举行的旅游展览会等,开发与旅游相关的专项产品,加强区域旅游机构的合作等。三是旅游业是一个服务性的产业,是否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它的评价程度与满意度,这要求旅游管理人员向消费者提供及时的旅游管理信息,须加强旅游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因为电子商务具有跨时空的便利性、低成本、传播广泛等特性,很快地融入国际旅游业中,为旅游产业注入新的动力。
(3)加强旅游企业集团化的发展,可以降低旅游企业的内部交易费用,同时可以增加市场垄断力量的份额。我国旅游企业集团的发展经过了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品牌企业,如青旅、国旅等,这些集团化有利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优化与整合,使得集团化资源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抵抗风险能力增强,也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增强旅游业的产业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4)建立旅游企业的战略联盟,可实现旅游资源的一体化经营,形成设计、开发、服务等一体化相关产业,进而提升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体系的建设,使我国的旅游业真正具有上规模、成体系、出品牌的特征,实现良好的品牌共享格局。
参考文献:
[1]贾慧敏:《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旅游资源评价》,《科技和产业》2009年第3期。
[2]王孝德:《三峡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西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3]黄国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三峡库区旅游资源评价》,《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11期。
[4]赵玉宗、张玉香:《城郊旅游开发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5]陶婷芳、田纪鹏:《特大城市换成游憩带理论与实证研究》,《财经研究》2009年第7期。
[6]王兆峰:《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经济管理》2009年第8期。
[7]王尔大等:《利用计数统计模型方法评价大连星海公园旅游的经济价值》,《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年第1期。
[8]李秀梅等:《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总经济价值评估》,《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