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脑溢血的护理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脑溢血的护理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以动脉破裂为多见。主要临床表现特征为突然发病,头痛、呕吐、偏瘫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常伴有高血压病史。脑出血病因绝大多数为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其次为脑动脉瘤,先天性脑内血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以及血液病、红斑狼疮等。脑出血引起的病理生理过程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有直接关系,产生神经症状的原因是有血流直接破坏神经组织或血肿压迫邻近结构,可继发发生脑水肿,患者可以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其中脑干、小脑出血,出血量虽不大,但可迅速出血常见的致死原因。笔者2002—2006年对106例脑出血病人,根据不同的病情、症状进行急救处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06例中男60例,女46例,年龄40~78岁,平均61岁。44例病人伴高血压病,42例伴脑动脉硬化,20例患者无高血压病。经急救治疗和护理后,82例病人症状有所改善,其中12例病人进行开颅手术,70例病人未进行开颅术,21例病人症状得到控制,3例病人伴高血压及冠心病,症状加重。

2 急救护理

2.1 协助病人半卧位,以利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2.2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

2.4 病人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行人工心肺复苏术。

2.5 应尽快将病人转运至医院,转运途中予以持续心电监护、给氧,尽量少搬动病人,以减少再次出血。

3 急诊治疗及护理

3.1 绝对卧床休息,一旦确诊为脑出血,应尽量减少搬动,以就地抢救为好,如果病人躁动可适当使用镇静剂,剂量不可过大,以免影响观察意识状态。

3.2 。为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病人头部置一软枕,约抬高15~30度左右,并偏向一侧,口稍向下,以利口水及呼吸道分泌物自然引流,切忌无枕仰天平卧。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常有喉肌松弛,舌根后坠或因大量分泌物流入气管而堵塞呼吸道,可用通气管或用舌钳将舌头向外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勤吸痰,必要时气管切开,行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以避免缺氧引起的进一步脑组织损害。

3.4 饮食。起病72小时禁食,三天后待病情稳定放置胃管,给予低脂高蛋白的流质和一定量水分,若有消化道出血,不能进食,应常抽取咖啡色胃内容物抽空气,可注入氧化铝凝胶,以保护胃粘膜或注入止血药,甲氰咪胍或肾上腺素溶液(1%)。

3.5 建立静脉通道。有颅内高压病人,应快速静脉输入20%甘露醇或其它脱水剂,注意静脉补液量应适宜,太多导致脑水肿加重,太少可产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3.6 降温。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可采用酒精擦浴、冰袋、冰帽。

3.7 脱水和止血治疗。在疑有脑疝形成的病人,应立即给予脱水剂、利尿剂和激素。20%甘露醇125—250毫升,快速静脉滴注(30分钟)6—8小时1次,以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脱水剂使用时应依据病情而定,一般2周左右,应经常观察肾功能,认真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时检查电解质及血气分析,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止血药常用6—氨基己酸6—12小时1次,静脉滴注。

3.8 有条件情况下,可行颅内压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颅内压升高。

3.9 外科手术治疗。病人年龄在60岁以下,有明确的颅内血肿形成,在脑疝形成前期或CT证实血肿直径在35毫米以上者为外科手术指征。

通过对106例脑出血病人根据不同的病情及症状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及时地缓解了病人的症状,为病人减轻了痛苦,进一步稳定了病人的病情,使其顺利渡过危险期,从而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为疾病的愈后和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16(5).313-313

[2] 山东医药.2009,49(29).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