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谁说驴登不了大雅之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谁说驴登不了大雅之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驴,常常被我们视为劣等动物,与驴有关的词,没几个好听的。比如谁的嗓音粗哑难听,就叫“驴嗓子”;谁的脾气暴躁,就叫“驴脾气”;谁的脸长难看,就说是“驴脸”;谁的花招耍完了,就叫“黔驴技穷”,等等。

其实,古人从不提及驴的种种不是,而是认为驴鸣悦耳,每每喜闻之。考其开风气者,应为后汉戴良(字叔鸾)的母亲。范晔《后汉书・逸民传》载戴母“喜驴鸣”,儿子戴叔鸾“常学之,以娱乐焉”。戴叔鸾是位孝子,可以想见,为了让母亲高兴,他学驴叫一定惟妙惟肖。

魏晋时期,许多风流名士喜欢模仿驴鸣,认为有音乐感,并不以为粗俗聒耳。如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载,曹魏时著名大文士王粲喜闻驴鸣之声,在他死后的葬礼上,曹丕带领其生前好友去开追悼会。在悼念仪式要结束的时候,曹丕提议“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于是追悼会在一片驴鸣声中结束了。

诸葛亮之兄诸葛瑾的长子叫诸葛恪,据陈寿《三国志・吴书》载,诸葛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乃以驴赐恪”。这里虽也有以驴揶揄之意,但国君赏赐驴子,那是莫大的荣光。诸葛瑾字子瑜,这就是在古代诗文里驴子又称“子瑜面”的由来。

唐宋时期,驴是重要的出行工具,畜力骑乘的等级次序为马、驴、骡、牛。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骑马,平民只能骑驴。因而驴又成为无官的隐士和文人雅士的坐骑,给人以虽清贫却很旷达的感觉,成为当时高雅潇洒的象征。宋代《合璧事类》载,传说李白曾醉骑驴经过华阴县城门,县官有眼不识泰山,对其审问,李白说:“天子殿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这是何等气派!宋代御府藏有《李白骑驴图》,可见骑驴乃高雅之行为。邵宝《太白像》诗赞道:“仙人骑驴如骑鲸,睥睨尘海思东瀛。”以此渲染诗仙飘逸的形象、不俗的气魄。史载唐德宗时的“山人宰相”李泌就骑驴。五代时著名道士陈抟也常常骑驴。传说中的张果老也骑驴,而且还是倒骑。

驴还能激发诗人的诗情。大诗人杜甫“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才写出《兵车行》、“三吏”和“三别”等那么多的好诗。李商隐则是“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他骑着驴,白天到野外寻找诗歌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回家后稍加润色,即为妙诗。坡经常同弟弟苏辙骑驴同行吟诗,有诗为证:“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和子由渑池怀旧》)陆游也是“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一路在驴背上诗思泉涌。

如此看来,驴在古代人们心目中,得到了上至名士诗人、下到黎庶民众的好感。文人骚客还给驴起了许多雅号,如“面长”“广额”“倒骑”“子瑜面”“孙楚声”“骑莫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