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用媒体,让初中物理概念“浮出水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用媒体,让初中物理概念“浮出水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概念虽然是基础,但因概念本身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由直观向抽象的过渡,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可提升学生运用概念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多媒体

物理概念教学程序一般为概念的引入、概念的理解、概念的应用。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具体策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运用课件选角度、抓引入、建构概念

概念的形成首先要有一个图式积累的过程,教师可以运用课件播放有关片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实验,可以获取丰富的感觉、知觉图式,可以了解与物理概念相关的多种矛盾现象。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唤起学生的记忆,促使学生有目标地感知,将新的感性材料同化到原有认知结构体系中去,找到记忆的“增长点”,让学生知道他们即将学习的概念“像什么”。教师要分析学生新接收到的信息与原认识领域中的信息有无冲突的地方,如有的话,在哪里出现不符,甚至出现了对抗,这种做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排除前概念的影响,为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打下基础。

如,在教学“浮力”概念时,可以先播放一段人在死海中自如活动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他们为什么不下沉?再做小实验,将小木块、牙膏袋等先后放入透明的水槽中,学生会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牙膏袋沉在槽底。此时教师可以提问:是否只有木块才受到水对它向上的作用力,而牙膏袋却不受到水对它的作用力?很多学生都会作出这样的回答:木块受到水对它的作用力,牙膏袋不会受到水对它的作用力。学生甚至还会解释说密度比水大的物体不会受到水对它力的作用,所以下沉。接下来,教师通过改变牙膏袋的形状,再放入水中,发现它浮在水面上,学生会非常惊讶,兴趣大增,因为他们头脑中的前概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教师适时地告诉学生:任何物体在液体中都会受到浮力作用,与物体的密度无关。如,人在水中搬运石头就比岸上感到轻松,是因为受到水对石头浮力作用的缘故。再通过进一步举例、分析,引入“浮力”的概念。

二、运用实验录像揭现象、抓本质、理解概念

由于获得了足够多的感性材料以及为建立新概念而引入的相关知识,这些感性材料和相关知识为新概念的建立做好了心理图式上的准备。但新的概念的建立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经过思维后的产物,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设疑、质疑、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逐步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逐渐摒弃物理现象中的无关因素,找到形成概念的相关因素,甚至关键因素,抽象概括出本质属性,形成新的概念,实现思维由感性到理性,又具体到抽象的飞跃。

如,在学“浮力”的概念时,通过实验己构建了概念的雏形: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作用力。但浮力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可以进一步实验:选择质量相同但体积不同的两金属块,如铁块与铝块,通过弹簧秤悬挂并浸没在水中,我们马上就发现,与铁块相连的弹簧秤的读数大于与铝块相连的弹簧的读数,而改变铝块的形状后,弹簧秤读数并不发生变化,最后将水换成油,弹簧秤的读数都变大。教师让学生将数据逐一记录下来,连同用牙膏袋引入浮力概念的实验,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很容易得出物体所受到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其他因素无关的结论。

三、恰当应用,及时反馈,明确概念

应用就是让问题显现出具体矛盾,这些问题的矛盾既可以分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自身的矛盾,又具备认识上的矛盾。概念的应用实际上是对具体认识和理解的延续,是认识层面的第二次跨越,能够让思维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作用于实践层面,也可以使得我们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得到检验。对概念的运用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指学习者在了解和运用具体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用所学的概念来解决相似的问题;二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的同时进行把握,可以根据所学的概念来解决实际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只有那些包含了物理的表面现象、物理内在规律、多种多样的物理应用题和那些同其他科目有包含关系的物理题目,才能够真正检验和运用到物理概念。

这样一来,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知识面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关于概念运用的第一个层面的教学方法,教师大多能较好地把握和运用。了解、分析、鉴别、运用这些是教学的程序也可以说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计算机,根据以上要求,设计出对应的题目,根据具体情况巧妙组合题目来进行练习。现把概念运用的第二个层面做如下的理解:

1.在物理概念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构建物理模型

应用题中大多包含着很多矛盾对象,可是由于要受到一些题目条件的限制,我们总是选择那些能够解答出问题的矛盾作为对象来回答,通过问题的一些物理模式来进行把握,写出分析过程,最终解答出来。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能不能通过现有的物理模式进一步突出对物理概念的教学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从心理学的认知角度来看,具体情景越新鲜,能够使得学生兴趣越浓烈,物理模型中包含的物理概念自身或者是概念之间的一些统一结合的关系,如果在教师有目的地提取后,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这些问题就更具有特殊的关系,将使得物理概念更加明确。

2.在物理规律中延伸概念教学

运用多媒体来演绎物理的运动过程,可以让学生直观明白相关概念之间的那些统一对立的物理现象,或者是物理过程中的关系以及发展的趋势。这些都是靠相应的物理规律来建立的,物理规律不是单一存在的,它是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具体解决题目的时候,不容易建立正确、全面的物理方程,从一定程度来说是对物理的相应概念不能够全部理解造成的。在具体的物理规律中延伸物理概念的教学能更深层次解释和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活化物理概念。

比如,在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时,可提出问题:“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吗?”教材图1-2所示的实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教材图1-3所示的实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教材图1-4所示的实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通过多媒体与教材相结合得到最优化的效果。

3.借助具体的物理实验来巩固物理概念教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直观的物理实验在概念的学习中具有很强的作用,实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这个特性可以强化对物理概念的反复记忆,还可以利用实验的可操作性这一特性,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可以利用实验的可信性,可及时考验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此外,具体的物理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做书本上的相关实验,并且可以让学生根据书本上的知识来设计实验。例如,九年级小实验“空气的力量”简单易做:对两张平行的纸吹气,两张纸吸到一起。通过这个小实验使得学生明白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样就可以理解大气的问题。但是有些实验必须提醒学生的安全性,以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概念的内涵、外延,科学合理、灵活地应用多媒体,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都晓辉.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2]顾爱敬.中学物理生态化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3]张成亮.在创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吴江市松陵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