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实践中探索新课标引领下的自主性音乐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针对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以普通音乐教育作为论述对象,从构建式学习观的角度,在一节成功的音乐课设计中,反映音乐教学的规律,内容涉及音乐学习的有序性、学生自主性学习、评价性学习以及因材施教、意志品质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分析学情;评价性学习;有序学习;自主学习
【可遵循的理论依据】
1.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
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认为从实用主义的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从做中学,在真正有意义的活动中学习,是儿童生长和发展的重要原则。而在音乐学习中,这恰恰符合儿童先会后知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听、唱、动等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生理和心理机能在不断刺激下产生条件反射,真正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具有良好的音乐感知觉。
2.音乐是审美教育
审美先要立美,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不可取代的,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审美心理建构的过程在皮亚杰的理论视野里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阐释与会通。如果主体没有相应的心理结构,也就是没有立美,就无法对新的、美的刺激加以同化或顺应,从而被判定为不美,并加以拒绝。学生对音乐的正确认识和感知会成为经验,从而在评价性学习时,对自己和别人的学习效果作出准确评价。
3.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要遵循几个原则:因材施教,问诊式的预设教学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此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依据,在班级教学中,除了学生在接受学前教育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在同起点时每个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权力,并要认识到差异存在的合理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音乐教学如何寻找到一条发展之路,通过研究解决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累资料,真实课例的认真分析,笔者认为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分析教育现象―总结归纳成果―提升教育理念等一系列循环往复的过程,已逐渐形成了一种在小学阶段音乐学习的较为系统的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模式,教学思维以及脉络的调整也在逐渐清晰,现提出一些观点想法以求商榷。
以下是以一节小小的音乐课设计《过新年》为着眼点,所体现出的,正是这400余个建筑材料中非常精美的一处。
一、教学背景分析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进而决定课程的学习效果,此分析应为两方面
1.教学内容分析
《过新年》是一首欢快、热烈的儿童歌曲。2/4拍,五声C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模拟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呛”的反复出现,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过新年的欢乐情景。
这首民族风强烈的创作歌曲,从音乐整体的美感,音乐形象的生动,旋律的流畅上口,都不失为一首优秀作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在培养音乐感知觉能力的实践活动中,这首歌曲从构成旋律的五声调式音,到歌曲中包含的节奏的丰富性,更是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使学生又能够进行完整有序的音乐学习,又可以感受到歌曲的音乐美和浓厚的中国年味,本体目标和审美目标同步实现。
该分析尤其强调了本课内容在学生现阶段学习中的定位,知识技能的定位和艺术价值的定位,使歌曲的定位清晰地存在于音乐序列中。
2.接下来是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音乐学习,在音乐基本技能技巧方面,已经具备较稳定的音乐节拍感,尤其是对五声音阶的多种形式的听辩,构唱和对以基本节奏单元组合形成的旋律的视谱,都有了一定的能力,虽然还不稳定,但总体进入了在音乐规则下学习的状态。
在歌曲演唱及声音控制方面,学生已经具备在老师给予引导后学习歌曲的能力,歌唱中所涉及的气息控制,口腔状态,咬字吐字等技巧,都是在日常学习中经常关注的。在对歌曲的情绪把握上,学生也懂得例如速度、力度、音色等合理运用对音乐形象的影响。
在前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通过听唱法学习了小拜年,对喜庆的中国年文化有了一定的感受。
在进行五声音阶的构唱中,学生中有高音do音高偏低的情况。
该设计中还有针对前期教学的部分内容,在此也做一附录。
【附录】
1.前期教学状况
学生在一年多的音乐感知觉能力的综合培养中,建立了相对的音高,也就是首调概念下的音高,尤其对五声音阶的听辩及其与基本节奏单元结合的视谱能力有较强的能力,但还不够稳定。
学生已经建立良好稳定的节拍感,与音高结合后会成为一个新的难点需要解决。
2.问题及其对策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有个别学生存在高音do re偏低的情况,在演唱歌曲小拜年中表现尤其明显,这节课对问题学生重点训练。
新的教学里第三乐句的反复容易混淆,在节奏的律动中提出来,用按节奏读前半句与声势结合后半句做接龙解决。
歌曲中的几处衬词节奏音高各有不同,也是容易混淆之处,可分组完成。
进一步的分析,已经涉及该课的前期学习状况,这是针对一个班级的状况而言,而对于不同的班级,还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的。
二、教学过程设计的合理性和方式方法的多样化直接影响到课程学习的实施和效果
在此附流程图一份
通过流程图,可以清晰地看到该设计的过程和主要意图,从立美操作与评价能力的建构到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并行的,且相融合,最终使学生达到的目的是解释和演绎音乐的能力,也就是最终归结到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上。师生、生生互动过程清晰明显。音乐教育的本体目标和终极目标达成一致。
三、评价性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很重要的标志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师生共同评价,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利用已经形成的学习评价习惯,师生、生生互动,进行时时评价。
评价量规:
对于音高听觉的评价从两方面来评价,即音高与唱名,学生经常出现的是音高对而唱名错误的情况,在评价时要明确指出,因为这是模仿学习和分析性学习的不同体现。
在整体的节拍感节奏感体验过程中,通过外显行为如划拍、律动,可以准确分辨,可采用小组或集体方式检测。
师生共同评价,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利用已经形成的学习评价习惯,师生、生生互动,进行评价。
学生学习一段时间过后,慢慢会建立评价习惯,除了公正公平,正确认识差异,良好的互助氛围,不嘲笑,彼此鼓励都可以使评价发挥其最大作用。
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准确程度直接影响评价效果,而评价的效果是对当前学习的肯定或否定,确定新的努力方向,评价实际上就是立美,这需要一个过程。良好的音乐技能技巧可以在学生进行音乐表现和创作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通过体验表现音乐能力的增强,学生会更加热爱音乐的学习。
四、教学反思比教学设计更重要
一个老师写二十年教案可能没有写三年反思的收获大,认真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提升教育思想,才能使教育效果最优化,该设计最后的反思部分较为细致具体。
【附教学反思】
1.对建立学生正确音高感不能放松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听觉的培养,音高感的培养,有序贯穿着音乐学习的始终,也有序贯穿着每一节音乐课。这个序就是音乐学习的有序和儿童学习规律的有序。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近看,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习结果有不同;远看,在整个的音乐素质上也存在差异,这是在大城市班级音乐课堂上很常见的现象。在这节课中,同样,在某些环节中,我请了小先生助学,在小组学习中也有了小助手,这在长期的教学里已经养成了习惯,其最大的好处是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找出几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切入点,利用合理的教学途径设计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带动整个音乐课堂的学习,向更高的状态靠近。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形式。
3.音乐学习与意志品质的培养
我一直认为音乐学习在本体目标与审美目标统一的同时,每一个环节中都充满着音乐的美,但这并不说明音乐学习是轻而易举的,在不断研究优秀的教学方法和呈现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仍然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质,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不放弃、不气馁。班级中良好的互助氛围,在音乐学习中所体会到的快乐,除了音乐美带来的快乐,那就是“登山”之后的快乐,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像爬山,付出力气和汗水,攀上高峰的时候成功的快乐。
所节选教学设计为笔者撰写,该设计获北京市教学设计一等奖,成功之处正因为小小一节课中完全以一点而见全局,现在,通过对该设计几个重点环节的分析,涉及前言中提到的有序学习、自主学习、评价性学习等等多个当前教育中强调的理念和观点,可以体现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育规律。
良好的教法学法及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形成,有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系统论中的最佳结合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优化音乐教学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不枯燥的学习过程中确实形成能力,并通过内化、再现、创造,真正地懂得鉴赏和表现音乐,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