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团体治疗新方法――校园心理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剧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莫雷诺(J.L.Moreno)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团体治疗的基本方法。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入我国港台地区,随后在内地各高校和中小学迅速流行,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方式和心理辅导活动形式,并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所谓校园心理剧,是基于心理剧有关理论和技术的一种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是把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烦恼、困惑等,以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内心独白等方式编写小剧本进行表演,以此表现和解决心理问题,增进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校园心理剧是心理剧在非临床心理治疗领域的一种应用,也是我国近些年来新生事物。
一、校园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
功能
虽然校园心理剧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作为团体心理治疗的一种基本方法,校园心理剧具备并放大了团体心理治疗所具有的优点,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教育形式的趣味性
校园心理剧的形式轻松自由,在表演过程中心理问题以自由、轻松、戏剧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不会给学生带来任何心理压力和负担,问题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得到了解决,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更好地探索和发展。
(二)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校园心理剧是一种新兴的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就其辅导的范围而言,不仅包括了参与表演的学生,也包括了现场观看的学生,有更多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替代性经验。
(三)教育过程的互动性
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相比,校园心理剧的一个重要亮点在于其教育过程的互动性,它在心理剧的表演分享的过程中,使参与者主动地将自己的内心与心理剧建立某种联系,引发其情绪或行为的反应,促进其行为朝积极的方面转变。在整个过程中,心理老师只是起到指导作用,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
二、校园心理剧的创作过程
(一)素材
剧本可在生活中通过多角度、多层次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整理和分析心理咨询的典型个案;观察学生出现频率高的心理话题;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等。
(二)确立主题
校园心理剧要有针对性,基本是一剧一主题的原则,主题的确立是在素材搜集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概括的结果。
(三)设置时空框架
最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和有特定意义的时空环境。如空间可以选择教室、考场、操场等;时间可以假定在上课时间、考试时间、休息娱乐时间等。
(四)剧情的编写
这部分是整个校园心理剧的中心,也是校园心理剧的灵魂,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要富有矛盾冲突。校园心理剧主要是通过冲突来推动剧情的发展的。非常强调人物内在的心理矛盾、冲突和变化,力图透过个体这种内心世界的挣扎来反映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转变过程。
(五)人物的选择
由于舞台的限制,人物宜少不宜多。人物越少,焦点就越突出,才能用更多的剧情来刻画主角的内心世界。角色要挑选气质类型比较符合的演员,最符合条件的演员就是提供素材的原型人物。心理剧诞生之初,就是给患者提供表演和宣泄其困惑的工具。并且要注意演员要由一个异质性较高的群体来演绎效果更好,同质性群体的负性情绪会相互传染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校园心理剧常用的技术
(一)直接呈现
校园心理剧可以充分利用情境的直观性,使学生对剧中所要展现的问题建立感性的基础上,使其真正地理解认识情境,把握主角的心理冲突。
(二)独白技术
主角直接面对观众说话,表达一些观众不能察觉的感受和思想,凸显主角内心的想法和挣扎。
(三)替身技术
由一位配角站在主角身后与主角同台演出,或者代替主角说话,这个配角就是“替身”。替身通过扮演主角进入到主角的经验世界中,体会主角的感受、想法和内在语言。
(四)镜像技术
镜像技术是指主角看别人演自己,即让另一位演员来代表冲突中的主角,尽可能地模仿主角的一切,让主角有如照镜子一样,看到自己的行为举止和内在心态,以旁观者的立场认识到其他人是如何看自己的。
(五)角色互换技术
角色互换是心理剧角色扮演的核心,是校园心理剧最基本的技术,这一技术鼓励最大限度表达冲突情境。通过角色互换可以重新整合、重新消化和超越束缚他们的情景。角色互换可以充分表达参与者对现实的理解,从团体中的其他人获得关于他们扮演的角色态度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他们去发现甚至修正自己的歪曲观念。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东方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