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妙“问”生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妙“问”生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就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学生问题意识不强,学习主动性缺乏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和方法策略,对更好地贯彻和实施语文新课程的理念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问题意识 创新策略

一、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语文教学虽已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但仍摆脱不了教师设疑,学生解疑的方式。其一般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是导人课文,布置阅读思考题,学生阅读并思考教师布置的题目,师生共同讨论思考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学生可以讨论,可以发表意见,但一切都仍在教师的设计之中,它有着明显的缺点:

1.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权,要讨论什么,不要讨论什么,都由教师决定。学生根本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长期下去,他们仍只能充当知识容器。

2.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师把自己的问题匆匆扔给学生,学生就只顾就着教师的问题阅读思考,而无暇顾及其它问题,因此一堂课后,学生往往提不出别的问题,也渐渐丧失了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语文教学的意义

问题意识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索、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语文教学有着十分积极地意义。

1.培养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生语文创新思维的开端

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有“问题”,从而产生“好奇心”,产生怀疑精神,它促使你去反省、探究、去解决问题,直到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就在问题中产生。因此,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便能在问题出找寻到学生创新的火花,从而获得更新的阅读体验;

2.培养问题意识,是拓展学生语文认知思维的途径

学生一旦确立了问题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并对其进行重新分析、理解,比如,碰到杜甫的诗歌,他们会沿着“爱国主义”的风格找寻其缘由,这样,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会更为的深刻,而原有的知识也会得到拓展,从而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认知结构;

3.培养问题意识,是确立学生语文学习主体地位的有效策略

新课程理念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研讨的积极性,只有发现了语文文本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才能融入语文课堂,成为真正的主体。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以“阅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让学生发现可问之处,笔者认为,比较阅读是一个可行的策略;比较阅读教学则是指运用对比阅读、对照分析等基本手段,在同一教学课时内对比讲授两篇或两篇以上的课文,以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和综合鉴赏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把握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的各自特点及异同点,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种阅读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学习材料的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逐渐形成问题意识。

1.同类课文、同类题材.同类体裁的比较

教材的编排往往具有可比性原则,单元中的课文往往文体相同或相近。一个单元中的阅读课文具有一定的共性,当然也具有自己的个性。我们可以对这样的单元课进行比较阅读,在共性中发现个性,在个性中总结共性。如必修二中《金岳霖先生》和《亡人逸事》的比较阅读;

2.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

苏教版教材中编排了许多优秀作家的作品,有的作家还不止一篇,教者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安排对同一作家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学习。如必修一中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的教学就可与他的名作《故都的秋》形成比较阅读,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能让学生更容易设问,也更容易加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认识;

此外,我们也在努力尝试教材选编课文与原文的比较阅读、教材变动前后的比较阅读。有效地开展比较阅读的确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能够开启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创新精神。

(二)以“写作”带动学生的问题意识

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拥有一个独特却优越的平台,那就是写作。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随笔和作文的形式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能就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笔者多年来一直坚持着“定位随笔”的方式训练学生关注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这种操作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读书笔记

要求学生完成评注式读书笔记。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评注式读书笔记完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发现文本问题,探究文本意义的过程;

2.主题式练笔

主题式练笔是指为学生提供写作基本内容或者角度的练笔形式;笔者曾经尝试过影评、时事评论等多种练笔形式,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细致的阐述,亦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作为交流的文本,从而培养学生对问题探究研讨的能力。

(三)以“评价”促进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正确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最充分的,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使他们各自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有的学生比较善于提问,有的却会提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提供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展示,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质疑水平的提高。其次,要营造“学生评价学生”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后,评价要多元化;对于语文的学习来说,答案应该是多重性的,教师不能局限于参考资料限定学生的答题思维,要鼓励学生作出多重的解读,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发掘自己的问题意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际上就是施予学生“渔”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在“问题”中获得成长,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任重而道远,确实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聚焦新课程,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钟为永,语文教育心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卢建筠,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4]赵志伟高中语文课程新探,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