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嬗变之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机械正在由市场的个体化需求向复合型、组织化转变,特别是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在全国的风起云涌,更让农业机械有了一个打“组合拳”的良机。
农机的机遇无处不在。
特别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渐变的进程中,农业机械化愈来愈显示出强劲的助推作用,同时,也证明了,现代农业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在中国田野上耕耘了无数年的农业机械再一次迎来了机遇期。
思于先,行于前。
2010年7月5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这个纲领性的文件对中国农机化和农机工业的发展在短时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见》通过四个“着力”、一个“加大”,构建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重点和清晰思路。四个“着力”、一个“加大”即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着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在这个总体构架下,可以看出,农业机械正在由市场的个体化需求向复合型、组织化转变,特别是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在全国的风起云涌,更让农业机械有了一个打“组合拳”的良机。
《意见》也明确了导向,字里行间所阐明的内涵是,要创新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示范农机合作社,带动大型、复式、高性能农机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把农机服务组织上升为市场需求主体。
地处中原的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河南农村,农业组织由小到大,经历了一个艰辛的历程,更不用说具有特殊功能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了。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河南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由萌芽到蓬勃的分水岭应该在2007年。这一年的5月,河南省人民政府首次在济源市召开了“全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现场会”,对河南省农机社会化服务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做了全面部署,并要求各地不断创新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队、农机协会、农机大户等,这次现场会,为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蓬勃发展拉开了序幕。
2008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又在焦作市召开了“全省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现场会”,总结了焦作市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经验,强调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服务组织创新的重点,加快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横向辐射。
2010年5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在信阳市召开了“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现场会”,总结了信阳市以合作社为依托、推进土地流转的经验,进一步确立农机合作社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三上一提高”的指导思想,促进了农机合作社建设档次的提升。
那么,作为农业大省,时刻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在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农机合作组织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又有着怎样的发展态势?
记者:河南省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特别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村深入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土地流转,推进劳动力转移,发展规模农业,确保粮食安全,造就新型农民等方面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河南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在目前呈现的发展状况如何?
张开伦(河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河南作为全国农业的一个重要省份,围绕创新农机化发展方式,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采取了积极有力的推动措施。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推动下,各地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农机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农机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实施后,我们积极引导农机服务组织改造完善,进行工商登记注册,发展农机合作社;动员农机户联合起来,整合现有农机资源,组建农机合作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兴办、领办农机合作社。当年,工商登记注册农机合作社500余家。到2008年底,发展到1068家,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2009年底,发展到2400余家,再次翻了一番多。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省农机合作社发展到3050家,入社农户3.4万户,服务农户338万户,年农田作业量7228万亩次,社均2万亩以上。焦作市和郑州新密市实现了农机合作社区域全覆盖。信阳市、济源市、鹤壁市建设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机制好、装备设施先进的农机合作社。
二是创建渠道不断拓展。各地本着多元创办、形式多样的组建原则,依靠能人领办、鼓励企业牵手、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多渠道推进各具特色的农机合作社发展。起初,各地重点在领办人上求突破,坚持选有能力、有实力、有积极性的人员当带头人。瞄准农机大户这个抓手,发挥他们的带动力;瞄准村干部这个抓手,发挥他们的影响力;瞄准农村能人这个抓手,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引领农机合作社发展。随后,一些企业开始牵手农机合作社,农机生产、流通、维修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农机合作社建设,发挥了行业优势,拉长了产业链条。近年,不少务工有成人士回乡创建农机合作社,由于他们资金雄厚,增强了农机合作社融资能力、发展实力和运行活力。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农民集资、企业牵手、工商资本注入的多元化投入创建机制。
三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农机合作社在开展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以实现合作社与农民的双赢为目标,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在开展农机跨区作业、订单作业的基础上,广泛探索土地承包、土地托管、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承包新模式,开展规模经营,发展稳固的农机作业市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机合作社承包、托管土地200多万亩,社均660亩。息县金宝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1万多亩,农机作业服务面积达5.6万亩。泌阳县李奎益民农机合作社、郏县红伟农机合作社、洛阳兴烟农机合作社对周围成千上万亩烟田实行机械化生产作业承包。鹤壁市一些农机合作社与农业万亩高产创建相结合,大规模实行机械化作业服务。沁阳县恒运、科有农机合作社,武陟县凤祥农机合作社分别到黑龙江、吉林承包土地1.2万亩和6000亩。
四是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初步统计,全省农机合作社固定资产总额90多亿元,社均300多万元。入社农户由起初的社均6户左右增加到11户之多。社均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型机械25台,社均年农机服务总收入87万元。商城县“高科农机农艺服务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达到1.2亿元,并建成了占地100亩、使用面积2万平方米的钢构架智能温室育秧工厂,年育商品化秧苗可供100万亩大田需要。今年首次投入运行,就提供商品秧苗40多万亩。浚县“鹤飞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3000多万元,一次性购置联合收割机110台、大型拖拉机60台。新密市“洋林农机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1070万元,在年完成农田机械作业服务3万多亩的同时,年开发生产生物质燃料3.5万吨,设立下伸服务点26个,吸收300多农民就业。
记者:在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过程中,肯定遇到了很多困难,诸如农民的认识问题以及技术指导等问题,在这方面,河南省积累了哪些主要经验?
张开伦: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发展农机合作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农民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体,因而也是发展农机合作社的主体。为此,我们一是坚持“自发、自愿、自主建”和“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发展原则,按照“指导不决策、扶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的工作要求,准确把握农机管理部门的职责定位,努力做到积极引导,热情服务,强化指导,推动发展。坚持用政策去引导,用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用政策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投入到农机合作社建设行列。注重深入基层去调研,去发现,发现苗头积极培育,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搞“强组强合”,不搞“拉郎配”,不搞行政指令盲目发展,不搞不讲效益的形式主义。强化指导服务,实行定点列名指导制度,帮助农机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规章,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增强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组织对农机合作社法人代表、财会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切实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使合作社发展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上。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树立扶持农机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观念,加大扶持和鼓励力度,使农民群众入社无疑虑,办社有动力,发展后劲足。首先,2007年,省农机局从部门预算中调整资金2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农机合作社建设机库棚和强化信息维修手段给予扶持。今年,调整为省财政直接预算,资金达500万元。2008年至今,省政府从国家奖励粮食大省资金中安排7850万元,对农机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给予机具奖励;其次,农机购置补贴优先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并从去年起,取消对农机合作社购机补贴数量的限制,实行多购多补,促其发展壮大;其三,省工信厅、财政厅、农业厅、省政府金融办、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和省农机局,联合组织农机银社对接活动,并制定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相关政策,从财政、金融等方面为合作社发展创造条件。今年省财政安排预算1000万元,用于农机合作社贷款贴息;其四,各地工商部门积极落实农机合作社免费登记注册政策。新密市对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实行备案制度,开封县委、县政府等要求各乡镇为农机合作社用地提供便利,使合作社迅速形成发展热潮。
三是抓好示范带动,针对农业生产、特色经济发展实际,培育树立不同组织形式、服务模式的典型。对推动经济发展、适应区域产业发展要求,示范、影响、带动力强的典型,在政治上热情鼓励,政策上实行倾斜,资金上加大扶持,业务上强化指导。在创建模式上,各地重点总结推广了农机大户强强联合的创建经验,充分利用了现有农机资源,克服了启动资金不足的难题;推广了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创建经验,充分发挥了其资金和基地优势,稳固了作业服务市场;推广了以农机制造、维修、销售企业为依托的创建经验,发挥了行业系统优势,拉长了产业链条。在经营服务模式上,重点总结推广了博爱县喜耕田农机合作社“吨粮承包、各算各账”的土地托管模式,以农民容易接受的方式,推进土地流转;推广了信阳市“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农机合作社上档升级。
四是不断创新完善运行机制,将农机合作社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完善放在与增加装备设施投入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到软件、硬件两手抓,实现持续发展。指导农机合作社依法办事,按照法律规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指导农机合作社以章办事,按照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完善利益分配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搞好成本核算,针对不同的组建方式,完善利益分配制度,正确处理好积累与分配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内部积累和风险保障机制,保持资金状况良好,最大限度地增加成员收入。全省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机合作社,基本都做到了制度上墙、人人皆知、共同遵守。引导农机合作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技术服务等设施设备。引导农机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有力地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
记者: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农机服务组织的内涵及表现形式也将发生新的变化。依你看,在未来的实践中,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张开伦:我个人认为,可能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组织形式趋向实体化。当前,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覆盖面来看,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市场需求和政策取向来看,短期内,农机专业合作社仍呈加快发展之势。从长远看,农机服务组织将进一步趋向实体化。农机合作社组织发展初期,主要从联合起来闯市场,提高农机利用率出发,组织形式以松散型联合为主,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可以以“带机入社”为主要合作形式。随着工商资本的注入,独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农机作业服务实体将加快发展。随着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实力的不断增强,为追求效益最大化,将向综合经营实体组织发展。随着农机服务市场竞争的加剧,农机大户面对政策取向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也将会改变组织经营方式。
二是服务方式趋向基地化。目前,农机跨区作业服务是主要的服务方式,表现为作业的不确定性、流动性强的特点。为规避经营风险,农机服务组织必然在流转土地、托管土地、承包作业、建立稳固的作业市场上下工夫,机械化农场相继出现并不断发展。为争主动、占市场,农机合作社将积极引导农民带地入社,建立区域作业基地。异地农机服务组织之间通过长期的跨区作业合作,不稳定的跨区流动作业,将向有目标的定向跨区作业发展,通过建立定向作业基地,实现共赢。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将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或直接兴办农机服务实体,强化与基地农户间的合作。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将依托农机服务组织,实施先进农业技术,实行统耕、统种、统收作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三是农业装备趋向大型化。随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加快发展和实体化服务组织的逐步兴起,融资能力不断增强,为购置大型机械、成套装备创造了条件。随着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为应用大型机械、实行一条龙作业奠定了基础。随着各种农机服务组织的竞相发展,农机作业市场必然出现竞争局面,通过提高作业质量和服务时效增强竞争力是必然趋势,向发挥大型机械、成套装备的优势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