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精彩”在于互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精彩”在于互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个精彩的节目在于导演的精心设计,演员的精彩表演,而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就不单单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而是教师与学生的“精彩”互动,教师的层层诱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这就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者,我们该如何体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呢?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熟悉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兴趣

对于新奇、生动的事物,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我常常点燃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有余数的除法”时,上课一开始,我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张带动画的栩栩如生的8只小鸭子图,图画吸引了学生,接着我要学生从左往右反复地数这8只小鸭子。只要是学生报出他数到几,我马上就能说出他是数到了第几只小鸭子。如,学生报“12”,我马上说数到了第4只小鸭子。学生继续报,我次次猜中,学生产生了好奇心。这时我告诉大家,学习了“有余数除法”,你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了。就这样整堂课学生都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学习。

2.利用学生的主动参与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还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表意见,引起不同见解的争论,学生这时都想以充足的理由胜过对方,这样就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对学习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3.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从一个挖宝藏的有趣故事中诱导学生对圆的认识,学生一听到宝藏好奇心就来了,教师抓住时机巧妙设疑:宝藏在哪里呢?同时出示动画,学生的兴趣更高了,在这样的兴趣中就认识了圆,而其效果比接受式教学要好得多。

4.利用学生的成功体验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把一个较难理解的知识或难解决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为简单的知识或问题,多用启示法,逐层推进,逐步深入,循循善诱,让学生理解知识或解决问题有一种“拾级而上”的感觉。当教师一步一步把他引向正确的结果时,他也会豁然开朗,哦,原来如此简单,对学习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二、关注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

1.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比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就可以用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来启发学生的知识迁移,如何分析出单位“1”的量以及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解决。

2.突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抓住关键问题组织全体学生探讨,防止用优秀学生的回答代替困难学生的思维

这就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的艺术性,我们的教师往往因为害怕差生没有回答正确,而影响教学效果。其实差生在探究中出现的问题正是我们所探究的价值所在,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诱导优生和差生的思维探究。

三、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怦击思维火花

1.适当地鼓励教学艺术

没有“爱意”的课堂不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你瞧,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地学习和

发展。

2.“创意”引领课堂艺术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除法》一课时,教师对学生的每种方法进行肯定的同时,层层诱导,对用方程解决的学生提问:“你是利用什么关系来列方程的?”然后学生就会说出自己的方法,对用计算方法的学生提问:“你是怎样思考出解决方法的?”学生就会说:“我先找出单位‘1’,然后分析出问题求单位‘1’量的方法。”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不再是机械式的教学,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灿烂,精彩纷呈,难道这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课堂魅力吗?

参考文献:

[1]乐天海.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2(02).

[2]左登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4).

[3]缪玉祥.数学课堂不能变“味”[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