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记篆刻国手张国维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记篆刻国手张国维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国青联好友张国维兄来电赐示,让我写点他的印象。逊谢不得。领命之余,很觉惶恐。国维兄是篆刻世家子弟,自身也早跻身印坛名家行列,奏刀所及,印章何止过万。对于篆刻,我一度曾跃跃欲试,但不能工;对于印拓,喜欣赏,但不精鉴。因而,置喙方家,殊感汗颜。幸好,国维兄“军令”仁慈、宽厚,称只写印象,不涉专业臧否,遂心稍安。不妨信笔由缰,漫谈些芹献之感。

由印象而及,大约两端。一是其为人;二是其治印。细论后者,非长篇大论不能。且需业内识者、大家来评述,较难勾勒。但总的说,颇见昔贤篆刻大家黄牧甫“前见古人”刀意。所以,我说他,为传承中华璀璨文化而致力其中、劳莫大焉。我非业内人士,避难就易,先拣简单的说。从为人说起。

为人也分两端。一是古语所谓“为人”之义,即指形貌体格;一是指待人接物之道。如果拽几句旧文,那就是:身量中等,头圆肩平,执人以礼,谦和蔼然。一口京腔,透着随意和热忱。而要讲到待人接物,无论是富商巨贾、政界要人治印,抑或是寻常过从者求索,不以富贵而喜矜,不以俗常而淡漠。须知,国维兄是有资格恃才傲岸的。不仅承袭祖、父两代余荫,自身也早窥印坛堂奥。诸多达官显贵多藏有其印作。而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治印之举,更是名扬中外。如果没底气而傲岸,那是狂妄;而有资格却谦和,这就是为人之道的厚朴。是属于虽非古人之貌,但有古人之风的范畴。

国维兄曾赠我两本著述。一本厚如砖头的《金石字汇》,洋洋洒洒,凡百万言。虽然对于搞专业的人来说,这是本家行当,但若无精深向学之志,和勤勉之心,恐很少有这样卖力气缉纳的。他自谦称,是为了评职称弄的。但从中可见其涉猎之广博。一本是《国维印稿》。

可以感受得出来,国维兄于治印之道,不仅仅是简单的热爱,亦非以之为所谓的事业。我更认为,是早已融入其衣食住行中,成为生活之常态。禅宗古德讲:行走坐卧皆是禅,乃是修行的最高境界。治印之与国维,差可类似。

毫不夸张地说,国维兄近年所治印中,世所熟知的政界要人、贤达名流,数以百计,可谓都曾有其作品。但这本薄薄印稿,收录“大人物”的并不多。我询问缘由,称不欲以世俗名市、哄抬身价。闻之不禁慨然。方今之世,君不见,稍有尺寸功绩者,便以“幸进”为荣。纷纷以领导合影、名人手泽来标榜自身。不过,对于国维兄的“低调”,我倒是认为,该当仁者不让。以世俗之欲求入世,以淡泊之心出世,广为流播,使得篆印之美广为人知亦功莫大焉。而在奏刀之际,加以边款识记,或云“此印刻于面南轩窗、神思悠然中”,或云“仿黄牧甫‘前见古人’意”,或云“仿六朝体‘乡往生涯’”等等,不惟大增情趣,亦是印坛佳话也。

我曾灯下细细翻阅国维兄印稿一通,击节而叹者数。以我这门外汉的眼光来看,国维兄所治印,走的是传统老路子。虽然可能费时费力,但事实证明,这是正道,且能够出成绩。以秦汉之风为肇基,不惟上窥甲骨、篆隶、金鼓,兼取唐宋、明清、晚近,可谓旁搜远绍、博采众长。既见家学传承,又有自我钻研。从印拓可推知,不少作品刀深口圆,殊为不易。古之书画大家仇英,时人称之“手下功深,心中功浅”,意谓其模仿功力惊人,而创获殊少。而国维兄,显然在自我融汇方面,下的功夫不少。所以,奏刀所及,朗润、苍古,冲切并举,入古出新,俨然翁叟宿擘之作,而非血气方刚青年之感。艺谚有云:学画十年可成;学书十五年可成。而治印在这方寸之间,但有微瑕,一目了然,更为考较谋篇布局的匠心和功力。可见,断非十数年之功。

观国维兄印稿,尤为感受强烈的是他作品传承古人的脉络和精神。我没和他深度交流过,但从作品,不难看出,前贤丁敬、邓石如、黄易、赵之谦,吴昌硕;近之齐白石、邓散木等治印大家作品,想必临摹不少。

禅宗有一公案,说的是当年吉州(今江西)青山惟政禅师上堂法语,谓: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就国维兄之治印,无论现今如何评章,我也可能只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见识;容当“修炼”时日,臻达“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之阶段;再假以时日、期之久远,体会那“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境界。于治印者、赏鉴者,均可谓赏心悦事、共美同贺之殊感。

作者系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