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横涂竖抹千千幅 墨点无多泪点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横涂竖抹千千幅 墨点无多泪点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朱耷,号山人,清初四僧之一,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诗人,绘画精于花鸟、山水,尤以花鸟画著称于世。其阔笔写意花鸟画,以象征寓意的手法、夸张奇特的形象、简朴豪放的笔墨、孤傲雄奇的格调,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风貌,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朱耷的花鸟画继承了陈白阳、徐青藤写意的技法,但画风比陈白阳更冷峻清逸,比徐青藤更狂放怪诞,寓意也更深刻,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与其他画家不同,因为身世的原因,朱耷绘画时更着重的是内心情感的表达。如在画山水画时,朱耷所描绘的是心中之山水。多取荒山剩水,渺见人烟,树木歪斜,枯枝败叶之景,意境荒凉孤寂,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出他孤愤的心境和个性。

江苏省泰州市博物馆馆藏《秋花危石图轴》就是朱耷晚年写意花鸟画的经典代表作之一。该画创作于1699年,时年朱耷74岁。此图轴长112厘米,宽56.5厘米,画面正中一块突兀耸立的巨石倾侧欲倒,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巨石下面的石缝中顽强地生长着一朵玉簪花,玉簪花所占比例极小,正含苞待放,但就是这小小的玉簪花给整个画面带来了精神。画面右上方为朱耷自书“己卯夏日写”、“山人”署款以及“可得神仙”、“山人”两方钤印。

整幅画面构图险峻,且简略奇突,用笔凝重清润,墨色淋漓流动,危石上大下小,摇摇欲坠,造型极度夸张。曾被多少文人墨客赞美的玉簪花,在朱耷寥寥数笔下却勾画得如此脆弱、丑陋却又表现出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然不群的神态,充分显示了构图的“奇怪幽僻”。朱耷在技法上以稍干的笔墨放笔勾勒危石,以浓淡墨色表现石头的转折向背,再以干笔皴擦表现石块纹理,使石块与玉簪花的湿笔形成鲜明对比。画面中干笔皴擦的“皴法”亦被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地步了,人们似乎很难找出其中可以取消的赘笔,同时也很难设想其中何处还能多加一笔。

朱耷的书法成就也颇高,黄宾虹曾认为朱耷“书法第一、画第二”。他的书体,作书藏而不漏,善用秃笔,以篆书的圆润等线体施于行草,自然起截,了无藏头护尾之态,以一种高超的手法把书法的落、起、走、住、叠、围、回藏蕴其中而不着痕迹,可谓藏巧于拙,笔涩生朴。此幅《秋花危石图轴》上所书的“己卯夏日写”五字,正是朱耷晚年书法艺术水平达到顶峰时所写,字体平淡天成,丝毫不加修饰,静穆而单纯,不着一丝人间烟尘气。

《秋花危石图轴》中署款的“山人”和“山人”的钤印,隐寓“哭之”、“笑之”、“哭笑不得”之意,以寄托其愤懑之情。关于“山人”一号的含义,清代陈鼎在《山人传》中说;“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又记载道:“余每见山人书画款题二字必联缀其画,山人二字亦然。类哭之笑之,意盖有也。”

从1685年起,朱耷的作品只署“山人”这一别号,直至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去世。朱耷的“山人”署款在各个时期字体和书写形式都有所变化,提款中“八”字的写法有“><”和“八”字之分,写有“><”的作品是在他59―69岁之间,寓意“笑之”;写有“八”字的作品是在他70―80岁之间,寓意“哭之”。张庚在《国朝画徵录》中写道:“题款‘’二字,必联缀其画,‘山人’二字亦然,类‘哭之’、‘笑之’,字意盖有在也。”而《秋花危石图轴》中的“山人”署款,“八”字两点,向内合而不向外分,明显是朱耷70岁以后所作,而图中的“山人” 钤印,“八”字呈“><”状,应为朱耷70岁以前所刻,在一幅作品中,两种“八”字皆在,“哭之”、“笑之”共存,或许反映了当时朱耷心中那种“哭笑不得”的心态。

“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这是清代郑板桥为朱耷的画题的诗。朱耷的阔笔写意花鸟画将中国写意绘画推向了顶峰,其艺术影响震古烁今,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莫不受其熏陶与影响。因此,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成绩最高者,非朱耷莫属,堪称花鸟画大写意之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