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疆双语幼儿园小班民、汉幼儿交往中的问题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疆双语幼儿园小班民、汉幼儿交往中的问题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教育上自2006年开始全面实施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这里的双语主要指民族母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如何让民汉幼儿更好地交往,是双语幼儿园中一个重要话题。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新疆双语幼儿园中小班民、汉幼儿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从幼儿园环境创设、游戏及家园合作等方面促进民、汉幼儿的交往。

关键词: 双语教育 民汉幼儿交往 存在问题 对策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够为成功插上翅膀,还能够影响幼儿的个体发展,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2006年开始全面实施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这里的双语主要指民族母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如何让民汉幼儿更好地交往,是双语幼儿园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小班民、汉幼儿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进行中,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进行观察,并对幼儿教师访谈发现,小、中、大班的民、汉幼儿交往有明显的差异,从小到大呈现愈来愈好的趋势。以下是小班幼儿自由活动时间的表现,我们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实例1:小班在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到活动区自由活动,几个维吾尔族小朋友在一起做饭,他们用维吾尔语交谈着,几分钟后“饭”做好了,其中的一位小朋友端着他们做好的“饭”到没有参加游戏、坐在凳子上看书的维吾尔族小朋友面前请她品尝,他们说着什么,然后这位小朋友又走回到区角重新做饭。虽然坐在凳子上看书的小朋友很多,但是那位维吾尔族小朋友却只与同民族小朋友游戏。

实例2:笔者以游戏者的身份平行参与到游戏中,随后几名汉族幼儿也参与到做饭的游戏中,民、汉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做简单的交流,如在玩具的分配上,他们能够达成一致。“饭”做好后,他们纷纷把“饭”拿给笔者品尝,介绍着自己的食物。笔者注意到维吾尔族幼儿在与笔者分享食物的时候并没有说话,只是将食物端到笔者面前,眼睛期盼地看着笔者,在笔者提出要求后,再返回游戏中重复之前的游戏。

从以上实例中可以看出,民、汉幼儿没有在一起游戏,各自做事,没有交往;当民、汉幼儿在一起游戏时,他们可以在一起玩,有少许交流。如果是同民族幼儿一起游戏,他们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交流明显更多。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小班民、汉幼儿交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语言不通。

二、促进民、汉幼儿交往的策略

民、汉幼儿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经常与同伴交往,能够锻炼幼儿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同时,“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使幼儿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情绪的社会化,有利于培养幼儿对环境进行积极探索的精神”[1]。此外,在“双语”幼儿园进行双语教育,“能够使少数民族幼儿在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很好地掌握和熟悉汉语、打下扎实的汉语口语基础,了解汉民族文化的语言文字”[2],并能够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幼儿的汉语发展是提高民、汉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

1.幼儿园精神环境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氛围……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3]。各民族幼儿在入园前生活在本民族环境中,缺少语言交往的环境与机会,到双语幼儿园中的不适,比汉族和回族更明显。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幼儿建立平等互动的良好关系,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够对幼儿表现出接纳、关爱、肯定和尊重,采用适宜的肢体语言表示自己对幼儿的肯定或否定,使幼儿对教师产生浓厚的感情。还应积极引导全班幼儿共同活动,特别要关注少数民族幼儿的行为,用简单的汉语与之交流,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

2.幼儿园物质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幼儿园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的教育,能够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内在积极性。幼儿园良好的物质环境创设,能够吸引民、汉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快速喜欢幼儿园生活,能够吸引幼儿与环境积极主动地互动,促进幼儿自身发展的,同时能够为民、汉幼儿交往提供机会和场所。

(二)以游戏为载体促进民、汉幼儿的交往

不同民族的幼儿除语言不通外,他们在风俗习惯、对待事物的态度方式上也有差异,因而难以沟通交往。“美国社会学家米德指出:幼儿社会化过程有两个步骤,一是模仿阶段,二是游戏阶段。游戏是幼儿学习社会生活的关键步骤。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对幼儿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4]。在游戏安全、舒适、宽松的环境中,幼儿能够在其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体会到教师的关爱。教师应鼓励汉族小朋友与少数民族小朋友一起游戏,在其有意识的引导下,使民族幼儿逐渐愿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亲近、合作,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沟通,从而能够与其他民族幼儿交往。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方式促进民族幼儿汉语的学习,例如民、汉幼儿结对子、手拉手和以大带小等活动。民族幼儿突破了汉语的难关就更能够大胆地表达想法,愿意与汉族小朋友一起玩耍游戏。

(三)家园合作,促进民、汉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家庭是幼儿成长时间最长的地方,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民族幼儿生活在本民族的环境中,除言谈举止带有本民族的习惯外,还特别受父母性格的影响。家园合作成为提高民族幼儿汉语水平,加强民、汉幼儿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园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成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合力,给予幼儿一致的、持续的影响,共同为民、汉幼儿的交往提供有效帮助。

民、汉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教师到家长都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耐心指导,让幼儿在实践中尝试、成长,在成人和同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断提高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保林.幼儿心理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169.

[2]周亚敏.新疆“双语”幼儿园地域特色艺术教育活动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陈殿玲.幼儿园环境设计与教育案例[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23.

[4]李楠.角色游戏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本文系新疆师范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XJNU2013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