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昆明人的烦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昆明人的烦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人说,昆明惟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化”,“新”昆明人就属于这一部分“变量”。所谓“新”昆明人,其实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即从外地或海外来昆,已在昆明居住、工作多年(一般为5年以上),有正当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并计划把昆明作为长期定居地的一群人。这些“新”昆明人富有激情、勤奋努力,在给自己创造财富的时候也在默默为昆明的发展付出着。

然而,这些“新”昆明人要在昆明长期生存下去,却感困难重重。

“新”昆明人现状

刘欣坐在公司办公室里,一则关于“外地人持居住证满5年可落户”的相关规定令他感到兴奋。

刘欣是湖南人,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昆明,经过五六年的打拼,30出头的他现在已经是昆明某合资公司的部门负责人,月收入3000元左右。“像我这样,家不在昆明、户口不在昆明,工作事业方面多少有点成就,基本上已经把自己当作昆明人的‘新’昆明人,在我身边有不少。但每次大伙聚在一块聊天的时候,对自己在昆明的未来,大多感到很迷茫……”说到为什么会觉得“迷茫”,刘欣只说了两个字:“户口!”

“新”昆明人们为昆明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在默默地付出着,但因各种原因,他们至今尚未能取得昆明户籍。而就因为没有昆明户口,使得他们始终感到缺乏安全感。“买房、买车,公积金等社会福利,以及成家后面临的子女入学等等,都和户口密切相关,没有昆明户口,刚才说的那些都得要比别人多付出许多。”刘欣说道。

参照“新”上海人、“新”北京人等的解释,“新”昆明人应为收入相对稳定、来昆时间较久且对昆明城市发展作出一定贡献的群体。他们一般具有家庭负债少,日常开销大,财富积累较慢,大多没有自己的房产,家庭财务状况不稳定等特点。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新”昆明人对昆明的认同感较高,但普遍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难以取得昆明户籍,导致在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无法享受“市民待遇”,并由此增加了不少的日常开销。

“总之,我们这些‘新’昆明人要在昆明长期生存下去,困难重重!”

“新”昆明人子女教育困难重重

部分“新”昆明人即便已在昆明定居,但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无法将户口迁入昆明。而由于无法在昆明落户,孩子的教育问题便随之而来。在义务教育阶段。虽然可以享受同本地子女相同“待遇”,但有些公立学校入学前的考试,让很多“新”昆明人子女高兴而来,败兴而归。在高中教育阶段,“新”昆明人子女则完全被公立学校拒之门外,他们不能来昆就读高中,就算就读私立高中,也必须回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而且需要交纳昂贵的教学费用。

张先生来昆明已经有9年了,从开始的上班到后来自己创业,从开始的小伙子到现在的已近中年,他为春城昆明的发展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户口不在昆明。所以就成了地道的“新”昆明人。

如今,张先生的孩子已届学龄,但孩子入学难的问题令他困惑不已:住宅周边部分公立学校以不是本地户口拒收,另一部分则采取开学考试的方式录取一部分,“我们暂时不讨论这个考试的公平性和主观性,但是肯定还有一部分没有被录取。没有录取的学生只能就读教学质量差的学校,这样客观上导致了优秀教育资源向本地生源的倾斜。”张先生说,“在孩子接受教育上的不公平,是对‘新’昆明人最大的不公平。”

家住昆明市春苑花园的任先生是江西鹰潭市人,6年前经朋友介绍到昆明做药业销售工作,现如今已成为昆明一医药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最近,孩子上学的事情一直困扰着他。

“因为工作原因,我近几年不会离开昆明,老家离昆明比较远,想见孩子一面都不容易,但是最担心的还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任先生也曾考虑过把孩子接到昆明来读书。”但接过来又没有本地户口,只能去民办学校就读,不仅费用超高。软硬件教育设施又让人很不放心。就算这一切都可以接受。但学籍只能保留在老家,在昆明上完高中还要回江西高考,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麻烦事。”任先生说。

调查发现,外来流动人员子女的就学形式一般有几种:在公立中小学借读、在民办私立学校就读、失学在家等。

大多数“新”昆明人子女的受教育状态,都是“高不成、低不就”。“新”昆明人如果想让子女借读于公立学校。同本地孩子一样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还能基本享受同本地户口相当的待遇。但在高中阶段,这一问题难以得到保障。户口性质与教育的挂钩,使得“新”昆明人子女这一特殊群体无条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受到了限制。

“新”昆明人企盼居者有其屋

大多数“新”昆明人对昆明缺乏归属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昆住房问题难以解决。尽管他们有些已来昆多年,但始终无法享受到有政府优惠政策的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绝大多数不能享受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拥有当地户口的人要高10%。因此多以租房为主,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房奴。

近几年,房价飙升,贷款利息一涨再涨,在昆明“房奴”中,“新”昆明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很多“新”昆明人通过按揭买房在享受“有房一族”的心理安慰的同时,生活质量却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享受生活。对很多人来说,购房已不是个人行为,甚至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在供房。

李先生来自河南,他来昆明工作生活已经有5年了,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大学毕业后选定了将昆明作为自己的人生舞台。刚来昆明时,他在新闻路图书批发市场对面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几年里,租金从每月300元涨到650元。2007年4月,李先利用按揭贷款买了房。由于自己经济能力有限,李先生把房子选在了世纪城,100余平米的房子当时的房价在3000元每平方米左右。

“虽然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因为房子背负着贷款,现在生活还是有很大压力。看着每个月的薪水除去‘送’给银行之后没剩多少,我就会想,难道人一辈子就被房子给拖累了?”李先生说。

在昆明公交公司上班的尹女士来昆明已经5年了,孩子2008年出生,现在一家人在江岸小区租房,房租每月800元。本来准备前段时间买房,但看到朋友买房后辛苦地还贷,自己又打了退堂鼓,“过段时间再说吧,我养房子,谁来养孩子呢?”她叹道。

据了解,由于昆明市近几年城中村改造,租房价格持续走高,本来已经让众多“新”昆明人“体力不支”,在工资收入没有相应增长的现实背景下,无疑让“新”昆明人的生活陷入“雪上加霜”的困境。

“新”昆明人“高不成、低不就”的身份地位,使得他们不愿租住在环境嘈杂、条件简陋、治安混乱・且随时可能拆迁的城中村。而房租的日益涨高、年龄的日益增大使得小区房也成为他们居住过程中的一个“过客”。他们只能无奈地选择成为“房奴”,承受着还贷以及还贷之后来自其它方面的困扰。

面对有政策倾斜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没有本地户口的“新”昆明人只能望“房”兴叹,在“新”昆明人群中,除了个别家庭条件较好的由父母支付了商品房首付款之外,大多数人依然乐此不疲地追逐着“房奴”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