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拨心灵之弦 奏道德内化之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拨心灵之弦 奏道德内化之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的精神世界之所以丰富,情感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道德的内化,必然伴随着情感体验。一个感情冷漠的人,是不会有、也不可能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因此,品德课的教学,只有努力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的激荡,`才能进一步提高品德课的实效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所以在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 没有情感作为人的行动的动力机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为系统中的调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过程中的本源性基础,个体的道德人格大厦将无从矗立。

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摸索出的几点做法。

一、 用生活真事激起真情实感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教学中要努力让真实生活重现课堂,激起学生的真情实感,促进学生的真实学习。

如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2课“同学之间”,这一课中有个乔典被同学冤枉偷钢笔的故事,要大家为乔典出主意,帮助他消除烦恼。

师问:在生活中你也像乔典一样被冤枉过吗?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1:我被冤枉过,当时我很难过很伤心,都委屈得哭出来了。

生2:我也被冤枉过。当时我非常生气,真想去揍那个冤枉我的同学。

师再问:这样能解决问题吗?

生:不能。不但不能,反而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

师说:那怎么办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帮帮乔典,也帮帮我们班受冤枉的同学呢?

生1:可以找老师谈心,请老师帮忙在班上澄清一下。

生2:可以回家找出买钢笔的发票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

师:大家说的方法都不错。对那些随随便便就冤枉人的同学,你们有没有想说的话呢?

生1:我想对他们说,不要随便冤枉别人。

生2:我想说:同学之间相处要互相信任,要尊重别人。

……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让孩子谈论自己生活中曾遇到的委屈事,引发孩子情感的共鸣,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努力让学生学会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 模拟活动强化情感体验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生动形象的道德教育情境是其产生情感体验的土壤。因此,教师应注重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来使学生“动情”,寻找最佳的教学切入点,创设丰富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情感发生、升华,让他们去体验生活,在开放的活动中充分感悟、发展。

如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2课“想想他们的难处”,老师在教学中让一名学生扮演盲人,从教室里绕一圈回到自己的座位,再请几名同学扮演一个胳膊残疾的人,用一只手来整理书包,扣扣子……表演中,当演盲人的同学跌跌撞撞地摸索前进时,旁观的同学好心地提醒;看到演胳膊残疾的人用一只手整理书包,扣扣子的艰难情况时,有些同学也恨不得去帮忙。

表演结束后老师问表演的同学,你演残疾人时想到了什么?

生1:盲人的生活太不方便了,走这么短的路就遇到了这么多困难。

生2:如果盲人做别的事就更加不容易了,比如过马路、乘车、买东西等等,盲人的生活太不容易了。

生3:胳膊残疾的人生活也很难,扣个扣子平常人很容易做到,而对他们来说却是如此的不方便。

……

师再问旁观的同学,你们为什么要提醒他?为什么要去帮忙扣扣子?

生1:因为不提醒他,他就会撞在桌子上,或走路时摔跤。

生2:不给他帮忙的话,他的扣子扣得实在太慢了,简直太困难了。

……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将教科书的静态内容转换成孩子乐于参与的体验活动,把课堂变成舞台,零距离的情感体验活动能激发孩子道德学习的潜能。人都有向往有道德生活的善根、善性。当演残疾人的同学遇到困难时,旁边同学的提醒和帮助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他们是同学和朋友,因为这件事情就发生在他们身边。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残疾人生活的难处,我们欣喜地看到,关爱、帮助残疾人的情感已不露痕迹地印入孩子心田。

三、 榜样示范深化情感体验

道德形象本身就具有生动性和感染性,高尚的道德行为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它不仅能具体地告诉学生某种事如何做和不应该如何做,而且还能进一步熏陶他们的情感,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促使他们形成优良品质,更好地认识道德要求的正确性和深刻社会意义,并能产生和加强新的道德观念。因此,对学生进行教育,要十分注意运用道德形象和道德行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感化。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如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13课“我想要,我能要”的“星星逛商场”话题,当孩子们为要不要买旅游鞋争执时,教师提问。

师:能说说你们各自的理由吗?

生1:不要再买了,星星已经有旅游鞋了,再买就浪费了!

生2:如果家里有钱的话,穿漂亮些有什么不对呢?

(各方都有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

师:老师给你们说个故事。比尔・盖茨有一次参加会议,因为去晚了一点,免费车位没有了,贵宾车位每小时付费60美元,这对每秒可以赚上千美元的他来说,简直不值一提,但这位世界首富为了节约停车费,把车停到了每小时付10美元的停车场。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觉得不管有多少钱,都不能浪费。

生2:买东西一定要想想,需要就买,不需要就不买,不要和别人比,也不能乱花钱。

师:如果你是星星的父母,你能说清不给星星买鞋的理由吗?

当学生遭遇道德两难的困境时,面对争议,教师没有简单地下结论,而是讲述了一个启发智慧的故事,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孩子自主感悟、辨析、取舍、建构、生根、发芽,成为孩子自己的智慧。

四、情理交融促进情感体验

小学品德学科是一门说理性较强的课程,同时又是重情感体验的一门课程。情感是道德的真正基础,是理智的源泉动力。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不必以道德法官的角色来审视学生,更不必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供讨论的境界,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加深情感,深化认识,使抽象的道德要求变成无形的激励、自觉的行动,做到既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又动之以情,以情感人。

如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13课“我想要,我能要”中有一个小调查活动,要求孩子课前向家长了解一年中家里的总收入和必要的开支,用在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钱有多少,并在课前认真填好下面的表格。

[家庭总收入 总支出

必要支出: 我的支出

1.伙食费 1.学费

2.水电费 2.服装费

3. 3.

4. 4.

合计: 合计: ]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你最想要买哪些东西呢?

生:(交流。大到汽车、电脑,小到铅笔盒和一份学生奶)

师:请同学们对照手中的家庭状况调查表,想一想自己想要的东西哪些能要,哪些不能要。

生1:我想要的电脑能要,因为我家有钱买,电脑对我的学习有帮助。

生2:我不想订学生奶了,因为爸爸上班很辛苦,我不想再增加他的负担。

生3:老师,我想买很多课外书,但我家没钱买,我也不想给爸爸妈妈添麻烦,所以我借书看。

虽然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文化条件千差万别,但孩子的共性就是关注自己的物质需要,很少关注家庭的经济状况,体会父母的艰辛。调查表引导孩子了解家庭经济的真实情况,体验父母的不容易,帮助孩子在“能要”与“不能要”之间正确取舍,促使孩子自我超越。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并没有进行简单空洞的说教,而是将道理寓于情感体验活动之中,情理交融,情通理达,促进孩子的道德内化。当孩子提出不订学生奶时,他已超越了自我的物质需要,开始关心父母,这是孩子情感与理智的再次升华,这样的道德教育是鲜活的,有温度、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