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家风”都去哪儿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家风”都去哪儿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拿“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去问朱柏庐,他会答:“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如果拿“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去问颜之推,他会答:“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朱柏庐和颜之推是古代流传甚广的《朱子家训》和《颜氏家训》的作者。

今年春节,央视拿着“你家的家风是什么”满大街去问,一开始很多人不知道在问什么。播了两天,一再解释,人们总算能答上了,不外乎爸爸妈妈教我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接着“爸爸每周打我一次”、“老公挣钱老婆花”也出来。就是问到前文化部部长、作家王蒙,也说“我更熟悉的一个词是‘家教’”。

央视到处去问“家风”,其实“家风”已经不在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不过是搅浆糊的说法。“家风”者,专指世家大族的门风与传统。宗法社会,家风鼓励宗族子弟向善好学,在成就自身同时光耀门第,进而影响他人及社会,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并不是家家皆有家风。

“家风”绝不是“爸爸妈妈教我怎么做人”――这是“家教”。家风是长时段积累而成。且看《颜氏家训》中,便列数了从春秋秦汉魏晋直至齐梁,颜氏一族出了哪些名人,做过何种事迹。

不同的门第,家风迥然有异。颜之推在《集训风操篇》里说,“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夫风操。而家门颇有不同,所见互称长短。”有的门阀贵儒学,其子弟皆习经传,有的门阀贵玄学,其弟子便擅黄老。我们在一些古籍里看到称某人“颇见家风”,意思是在这些专业领域很有成就。当然,家风也不全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学问。颜之推举过好多现在看起来很搞笑的家风。比如并州有一家人,爱作打油诗,还有一家人,爱吃羊肉。这都是家风,只是不那么摆得上台面而已。随着士族地位之升降、政治社会之演进,家风也会随之变化。

而最近一百年来,西风东渐,世风浇漓,总之家门口风很大,家风就给吹走了。先是新文化运动,反传统反儒教,宗族家法均以糟粕之名为人所厌弃。之中,政治深入到家庭之中,连家庭关系都被破坏,遑论家风。再往后则是计划生育,多是独生子女、三口之家,连物理意义上的大家族都不存在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现时再谈家风,那真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所以央视此次抛出的“家风是什么”,不过是一场跑题的讨论。真正的问题,不外乎两个:今天该如何看待传统的家风?人们为什么会热情洋溢地参与这跑题的讨论?

家风已然不存,便让它去吧,这不失为承认现实的豁达态度,但未免有些凉薄。且看那《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中的内容,对比电视镜头中那些质朴至粗陋、戏谑而轻浮的回答,仍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之处。历史学家余英时说儒学比作“游魂”――儒学所依托的一整套社会结构已经变了――但并不是说儒学就此消亡,余英时还特意澄清:“任何人对‘游魂’一词的古典用法具有常识的了解,大概都能知道‘魂’是能从‘体’游离出来。把现代儒学比喻为‘游魂’首先便是承认了它可以离开传统的历史情境而独立存在。” 不管怎么说,家庭虽然有变化,但毕竟并未消亡,在传统文化中,家风所包含的内容,可能是最有可能继承的那一部分。

而人们之所以积极参与,除了央视的巨大影响力之外,更在于话题本身涉及到了家庭。正如我们此前说过的,在中国,家庭经历了被摧毁再重建的过程,家庭价值观慢慢被重新发现。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传统的东西虽然有用,但已经不够用――道德操守那部分依然很好,但以父权夫权为核心的家庭关系已然不合时宜;而新的东西要如何融入到家庭之中,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家庭作为一个教化的单位,该如何体现多元自由平等的社会主流价值?

家风虽然不在了,但家庭需要回归。这场热热闹闹的讨论,跑题并不重要,我们把它扳回来就是。只要热闹完了,能让人思考家庭的价值和家教的重要,便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