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漫谈《史记》对中学生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漫谈《史记》对中学生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史记》作为传统文化经典名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成一家之言的巨著,极具个性化的内容与特色。高中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史记》选修课程的研习过程,也就成为个人综合素养的提高过程。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分析人物,品味情节艺术,体味语言风格及司马迁的个人情感,不断增强文化意识,汲取文化营养。笔者第一次使用苏教版《选读》选修教材,记下一点教后感悟,以与同行交流。

一、分析人物形象,重塑精神偶像

中学生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具有其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但学习了《史记》之后,学生总会有新的认识。学生在感悟文章中这样写:“孔子的求学精神感染了我,夏禹的创业精神震撼了我,周公的牺牲精神感动了我,蔺相如的大局精神教育了我。”可见,《史记》人物开始走进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挤去了浮躁的歌星和影星。笔者组织了“让《史记》人物在圣诞复活”的大型文艺汇演活动,更是激发了学生想象与创造的积极性。学生将自编自演的《史记》人物搬上舞台,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从年轻学子面前走过,有的虽是一面之缘,擦肩而过,却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有的已与大家多次进行精神对话,仍留给大家不尽的思索,乃至难解的谜团。一位同行观后评价说“《史记》人物是学生精神天空中的恒星,歌星影星不过是流星而已”。此番话语大有道理。

二、透视人生经历,解读人生价值

现实生活中,许多中学生面对生死缺乏思考,也懒得思考。毕竟时代不同了,人生价值与意义会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仁人志士之死,必然是许多中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的。然而史实就是事实。一旦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秦汉及其以前的社会背景,再去分析《史记》人物的生死观,学生会发现太史公“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一生死观之伟大。大家开始为屈原之死而痛苦,为项羽之死而惋惜,为韩信之死而愤怒。学生的认识水平在提高。生死观引发了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精神令学生由衷敬佩,忍辱负重的品质千古流芳。至于刘邦、项羽等人早年的远大志向更让学生大受启发,一句“大丈夫当如是”竟成了学生的口头禅。

三、欣赏故事情节,感受艺术魅力

《史记》故事精彩纷呈。信陵君礼贤下士,令人敬佩;优孟摇头而歌,令人捧腹;荆轲被杀,令人扼腕;刘邦坠子,令人发指。学生通过欣赏《史记》故事的情节性,体悟到明代茅坤论《史记》叙事写人感染力的精妙说法:“今人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谊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传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立斗……”《史记》故事情节让学生品味到小说因素、戏剧因素的原汁原味。

《史记》是中华民族的艺术宝藏,每一个勇于探索的读者都能从中淘出真金。胸怀大志者可以从秦始皇、刘邦身上获取更多的人生智慧;郁郁不得志者,可以从孔子、韩信的经历中求得抚平心灵创伤的良药;狂傲自负者,亦可从项羽的人生悲剧中照出性格的缺陷。难怪乎《史记》研究专家张大可先生认为《史记》“是一部人人必读的奇书”。走进《史记》,丰富人生阅历。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莘莘学子,何其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