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二六三蜕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二六三蜕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主营业务面临行业性劫难,这种类似于慧星撞击地球的意外,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避无可避的灭顶之灾。这样的劫难,极少企业能有机会经历第二次。

但263竟然经历了四次!而且每次都堪堪惊险避过!

2008年底,在经济危机势如燎原的背景下,多宗大手笔、大品牌的收购案最终告负,二六三却因为入主美国电信运营商iTalk,成了去年中国最后一个海外并购案的主角。

二六三还活着!

那个曾经位列前三的门户网站,那个一度风光无限的邮箱,把蛰伏在人们记忆深处的三个数字重新拉回了视线。

于是,我们走进北京朝阳区建达大厦,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从上至董事长李小龙下至普通员工的一次次攀谈,使这个神奇的企业重新浮上了水面。

在中国的企业中,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活着的企业经历过这样多的灾难,更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企业在经历了这样多的灾难之后,还能倔强地活着,一次次创造出新的奇迹。

二六三,像一个从远古天空中坠落的动物,匍匐在比互联网还要“崭新”的虚拟通信运营的丛林中。

首发折戟

2008年4月14日,北京二六三通信公司总部,不约而同穿上红装上班的员工,早早地聚集在了会议室。

大家在等待一个并不意外的好消息。

2008年3月31日,二六三向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拟在国内A股上市,发行股数为3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1.2亿股。据其招股书显示,二六三近三年来利润逐年攀升,2005年至2007年的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94万、1353万和6745万元,截至2007年底,公司还有新老股东共享的滚存未分配利润7000多万元。

二六三不缺钱,因此发行股数不大,圈钱欲望不强。而诸多分析师此前也均对其上市持乐观态度,业界更是对其或能再现2006年网盛上市盛况充满期待。数字显示,同时申请上市的网盛科技,上市前净利润分别为1349万元、2698万元和2902万元,比较而言,二六三无论是从用户基础还是品牌知名度、盈利状况来说,均优于后者。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

证监会公告,驳回二六三(上市代码NET263)的上市申请。闪光灯下,那些呆滞的红装特别刺眼。

董事长李小龙没有黯然离去,静静地安慰大家:“二六三不缺钱,我们不强求。”

李小龙没有说的,还有一句话:二六三不是养尊处优的孩子,这个事件甚至根本算不上磨难!

失败和成功有着相同的几率,只是因为我们常常选择去遗忘前者而记忆后者,时日一长,便把成功当作了常态。对二六三而言,灾难明天就有可能降临,但绝不能信念崩溃。对待不期而至的灾难,最好办法不是放弃,而是自我反思和主动调整。

在灾难前夜转身

从寻呼业的断然转身,更多的是对危机的直觉和敏感。

商业是冒险家的游戏,更是职业选手的竞技场。在IT业浸淫多年的李小龙经历了五六家公司的挫败,重新出山后选择寻呼业,并迅速蹦成京城头牌,自然有机遇成分,但更多的,还是因为比对手们更专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常有企业流星一般划亮中国市场经济的天际,片刻即消逝不见。而在市场经济的前期,太多弄潮者没有任何准备,仅凭着对财富的渴望和一腔热情,汹涌着急奔入海。

寻呼机是其中极典型的一个。几乎一夜之间,中国大地上随处可闻的寻呼声音,即被越来越便宜的手机轻轻碾过了。李小龙能在暴雨来袭的前夜,得以堪堪险过,表面上看是一种直觉,更深层次里,还是几次失败在心底种下的警觉,以及因之产生的敢于放弃。

每一个企业经营者都会自然而然地对市场格局及未来走向有一个基本判断。但如何决策,才是成功企业家最核心的成功密码。因为信息也许是透明的,但做出坚持与放弃,其结果却完全可能迥然不同。也许坚持一下就是金矿,也许继续下去是死路一条。

决策之难,既使商业社会里呈现千姿百态的管理经典,使管理成为一项永无止境的行为艺术,也使企业家从普通商业从业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带领企业走向持续成长的关键。李小龙在此后的几次不期而至的灾难中,同样演绎着这种机敏。

在寻呼业务里摔打,使二六三与通信业务结下了不解之缘,李小龙发现,风险与高额利润成正比,这个半垄断行业风险巨大,但也因此具备极大的利润空间。因此,转向的决定既出,第一选择,依然是通信行业。

通信行业原本感觉很古老,其高度垄断性,使普通人极难涉足。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渗透,技术日新月异,业务迅速被催生,又被更新的需求和应用取代。同时,由于行业垄断一直没有真正被打破,大量觊觎这一领域的企业只能挤在增值通信的匣子里打破头。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要想生存和发展,二六三不得不像蛇一样品味空气中的信息,发现并跟踪新的猎物。进入ISP,是二六三重新站起来的基础,同时也使其具备了相应的抗打击能力,也正是ISP的充分积累,才使二六三在卷入互联网黑洞后,损失殆尽而依然不倒。

二六三ISP业务才运营了一年,李小龙就兑现了以分红方式回收投资的承诺。

这时,李小龙又做出了战略转向的决策。正是这此后的两次决策,使二六三的品牌影响力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同时也使二六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这就是今天人们记忆中依然还能残存的263邮箱和263门户网站。

爬出黑洞

世纪之交是疯狂的互联网时代。二六三也不例外地卷了进去。

一方面是风投对门户网站动辄数千万美元的“疯投”,另一方面是电子邮箱的低成本高回报。互联网观察家林军指出,网易当时光靠卖邮箱系统就能赚上千万元收入,而成本只相当于一个小软件公司,时任广州市电信局数据分局局长的张静君甚至为网易提供办公室和带宽,所需支付的只有人力成本。

在263收费邮箱大获成功之后,门户网站也高歌猛进,冲进了行业前三。

但是,门户网站是一个集体无意识的疯狂,巨大的浏览量并不能形成独立的赢利模式。网络经济像一座快速前进的冰山,疯狂的烧钱,随着网络泡沫的来临,此前累积下的利润几乎消耗殆尽,却融不到资。

最困难的时候,曾经对资本不屑一顾的二六三只能向银行借贷。好在因为信用良好,借到了钱。但是何去何从,已是迫在眉睫!

二六三的争论从未如此激烈,这其中因为涉及到利益的割舍。而最后决策的得出,已经无关战略,而是关乎生死。

2002年3月18日,二六三对外宣布了战略调整,决定把网站的大部分内容频道外包出去,不再投钱不再更新。邮箱还被保留,因为其符合通信的理念,但前提是改为收费。

二六三开始了艰难的“造血”过程。

首先是业务梳理,这是一段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用了1年多时间,原有在线业务才逐渐转移出去。老员工还记得当在线论坛业务转给TOM、关闭BBS之后,十几个愤怒的用户堵在办公室的情景。

其次是在不断剥离中完成蜕变。凡是与主营业务不适应的,诸如IDC(企业数据中心)、ICP(互联网信息服务)、DOSHOW(视频娱乐社区),甚至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ISP(互联网接入)统统下马。相应的,公司团队、管理、资本和品牌等都一次次加以清理和重构。

幸运的是,增值通信业务造血功能极强,ISP带来的收入足以保证二六三能熬过寒冬。2003年3月,企业数据中心为其带来第二个收入来源,但最终给池子蓄满水的,是2003年4月推出的IP长途电话转售业务和2004年8月推出的多方通话业务。

血的教训让二六三从此坚定了信念:一定要做自己擅长的事。

2004年9月8日,北京首都在线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改为“二六三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并启用全新的企业标识。

改名,是为了更坚定二六三的定位:新通信服务提供商。此后,二六三的主营业务围绕通信展开,并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三大业务板块。

通信战略贯彻至今,终于有了上市奔跑的冲动。

股东是梦想的擎天柱

红杉资本中国创始人沈南鹏曾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说过,一个好的赛车手不能跑到一个无间道里去。他强调的不仅是团队的凝聚力,还有团队的执行力。对于企业经营而言,变化是一种常态,只有少数企业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将危机转为下一次的成功,而大多数不再有第二次机会,其间的差别就在于团队的执行力。

和网易一样幸运,二六三遭遇危机后迅速找回了自己,比网易幸运的是,他没有众叛亲离,也没有假账风波,他得到的不是一个人的鼓励,而是整个团队的支持。两个亿的损失,全部是靠原始股东的投资滚动而来,股东都是自然人,李小龙心如刀割,他们却没有抱怨,没人撤股,核心股东层到今天都还非常稳固。

总裁助理索权道出两个原委:其一,损失的部分只是此前所积攒下的利润,没有伤及根本,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让股东追加过一分钱;其次,战略决策是民主的,股东都参与了,也都愿意共担失败的责任和善后的义务。

“当初他们9个人在讨论股权分配的时候,因为无标准可寻,最后是李小龙提出一个‘背书’的办法,即每人背地里写下自己认为的其他8人应占的比例,然后平均加权而成。规则是哪怕觉得结果不如意,也不能有异议。由于自己是召集人,而且承担了大部分的出资和工作,又特意加了一条,个人股份不得超过50%。”

在股东的眼里,李小龙是个顾大局的人,他自己并未绝对控股,且每次企业遇到大的困难或者关键节点,他都主动承担主要责任,股份也比别人牺牲更多。企业领导者的胸怀决定了团队的格局,他们签下的不是股权分配协议,而是一份梦想的心灵契约。

光有胸怀还不够,决定企业能走多远的,是领导者的眼光;决定企业能走多稳的,是团队的实力。马云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决定领导者眼光的是他广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二六三的核心团队都在通信行业拥有多年经验,超过20年的有2个,原始股东都和李小龙一样,混迹了17年,后来加入的也至少有5年左右。

李小龙说,如果二六三要选择互联网,那么核心团队包括他自己都必须全部解雇。事实也证明,回归通信是件明智的事,正如丁磊坚持门户一样。

战略上折腾自己

陷入门户阴霾的二六三默默整合了6年,重新开始了对自己的折腾。

2004年8月,二六三成为首批拥有国内多方通信商用试验许可牌照的电信增值服务商之一,开通了950509多方通话。与此前IP长途转售业务96446不同,它由二六三独自运营,不用担心被电信运营商收回。

2005年6月,中国移动在巴基斯坦电信股权竞购案中受挫;2007年4月,中国电信与全球其他6家财团参与沙特政府固网电话服务商竞标遭淘汰出局;2008年7月,中国移动退出卢森堡移动运营商Millicom的并购谈判。

二六三却逆势而动。2008年12月26日,宣布完成对美国iTalk的收购。

iTalk在全美VoIP(宽带电话或网络电话)运营商中排名前三,但在北美华人市场中占据第一。二六三以总额逾1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分步购买其定向增发的50%比例的股权,以控股股东的身份共同拓展欧美、澳洲、新西兰等市场。此举标志着中国民营资本首次进入海外电信运营市场,二六三也因此成为国内首家民营电信运营商。

这是一起对二六三未来格局至关重要的收购。

在公司战略的未来构架里,二六三将形成三大主营业务板块:

一、增值通信业务。包括两块内容:多方通话95050和CC电话会议,二者都已经为二六三带来了可观的现金流。

二、语音通信业务。IP长途电话96446和VoIP(宽带电话或网络电话)。

对于VoIP的未来,李小龙很冷静。他认为即使市场真有放开的一天,三大运营商占主流的格局也是无法打破,二六三一定是从某个细分市场切入。并购iTalk对于二六三来说,目前更现实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三合一”的新业务版图构架。

三、数据通信业务。包括三块内容:专业个人邮箱、企业邮箱服务和统一通信EM。二六三的企业邮箱已是业内王者,统一通信是一块全新的业务,需要时间培育,但却是撑起二六三“企业级通信服务提供商”的未来力量。

2009年5月,二六三“统一通信”产品EM面世,实现由通信服务提供商向通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升级。它能整合并可以适时升级当前的主流通信方式,邮件、传真、电话会议以及即时通讯等;与此前“统一通信”不同的是,企业无须再购置软件和硬件设备,只需按服务付费;也并非超市一般的随用随取,而是强调对通信方式的管理,包括权限、时间、数量等等。

业务模式的创新没有提高产品的质量或者产量,却提高了产品的诱惑力和消费者的体验性。事实上,这些业务模式不一定都是二六三最先想到的,但却是二六三最先实现了。一个先后在TOM和中企动力等企业任过职的工程师朋友透露,这些企业也曾想过,也朝这个方向努力过,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都搁浅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不是首发被拒,二六三或许不会有这样全新丰满的业务构架。

但我们更相信,挺过如此多灾难的二六三,即使是顺风顺水的时候,也不会停止自我观照

链接:

二六三劫点

劫点1:

寻呼转身

1992年,三年时间创办五六家公司后黯然宣布“退休”的李小龙出山了。

这次是八个伙伴的盛情邀约,友情的信任和事业的野心同时放在了这个只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面前,他义无反顾。

行业的选择是创业第一步。熟谙中国国情的李小龙清楚,在中国,头啖汤是最有价值的。1992年正是中国下海经商潮的年代,寻呼业务作为唯一一块对民企放开的电信业务,无疑有着巨大的商业空间。

北京海诚寻呼成立了。

彼时的寻呼业,除了电信运营商外,多的是捞一票就走的“票友”。海诚成为相对专业的职业选手。几年时间里,海诚寻呼迅速在京城蹿红,静悄悄成了北京一哥。

职业选手的特别之处,在于经验与灵敏。当大多数企业还躺在固有业务和成功上酣睡的时候,海诚已经竖起浑身的毫毛,关注着身边一草一木的异动。

先是缺乏竞争门槛的担忧。在疯狂的下海潮里,任何一个行业都会迅速挤满争食的人群。寻呼业并没有很高的竞争门槛,大大小小的寻呼台如雨后春笋,一天之内就可以开张好多家。身为龙头大哥,海诚寻呼又能走多远?

再是大哥大的出现。李小龙敏感地意识到,总有一天,它将成为寻呼机的强劲对手。因为寻呼机的功能,它都有。寻呼机没有的及时与方便,它也有。

1996年6月18日,松下寻呼的中国负责人的拜访彻底击毁了李小龙心中残存的侥幸。

这一天。寒暄之后,对方说明来意,希望海诚购买他们的产品。因为海诚是北京最大的寻呼公司,或许是为了增强李小龙的信心。对方加了一句:由于对中国寻呼市场的重视,松下未来将把全球的研发中心移到中国。正是这句话,让原来得意异常的李小龙一下子警觉了:既然松下如此有信心,为什么要让别人分去一杯羹?再细细一琢磨:松下将研发中心移到中国,难道其他市场都已萎缩?

李小龙强烈预感到――寻呼业或许命不久矣!

1998年后,手机以几千元的价格冲入市场,大哥大退市;2000年,中国移动用户超过寻呼用户,寻呼业务摇摇欲坠,此后遭遇灭门之灾。而此时的海诚,已经化身二六三,在ISP市场里捞足本钱,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通信运营商了。

劫点2:

ISP紧缩

1992年7月10日,二六三互联网接入(ISP)服务撤出湖北市场,至此,二六三ISP业务已成为明日黄花。但这朵黄花,曾经为二六三带来无限的风光,也是其度过门户危机的仅存干粮。

当年,从寻呼退出的战略转移决定后,下一步却不知路在何方。

经过半年的市场可行性分析,互联网接入被提了出来。

做寻呼的这些年里,他及团队与电信系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时刻关注行业动向的他们,终于等来了邮电分家的重大机遇。

邮电分家后,电信体系有了新的业务布局。出于利益均衡的考虑,最新的ISP业务分给了眼看就要没落的电报局。但从技术能力、网络资源和人才储备来看,电话局显然更具优势。谁也不甘心把到口边的肥肉送给别人。北京电话局思来想去,竟在下属“三产公司”找到了突破口:“三产公司”是单独核算的,不违反电话局不得经营ISP业务的规定。

机会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

“三产公司”无奈既无团队也无经验,海诚作为合作伙伴的不二之选,于1997年出资1500万元共同建立二六三公司。1998年2月21日,二六三ISP业务正式出炉,才运营了一年,李小龙就兑现了以分红方式回收投资的承诺。

和瀛海威进入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的时间相同,为什么会有如此悬殊的结果?

独辟蹊径的业务模式。

当时,由于专线费用昂贵,普通消费者只能采用购买储值型上网卡的方式上网,要上网必须先到银行开户,先交费,再上网。二六三在整合了各方资源后,第一家推出了先消费后付账、费用与电话账单一起缴纳的拨号上网服务模式,接入特服号就是263。

263一举成功!2000年11月21日,95963全国统一ISP主叫上网服务全面铺开,二六三迅速成为中国互联网普及的最大功臣。

模式在没有创造出来之前,都是很玄妙的,一旦被展示出来,又显得很简单。163、169纷纷调整模式参与分食。

利益永远被所有人觊觎,无可闪避的灾难还是来了。

在2001年,二六三还能和中国电信平分秋色,在北京市场甚至占到40%的份额,但是后来,中国电信169携百亿巨资,以短期不求回报的经营手段狙击其他网络公司,就连二六三,也挡不住客户的流失。这对于已经杀入门户网站却一直不能赢利的二六三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

情急之下,二六三出人意料地推出了上网包月付费制,将所有竞争对手甩在了身后。

2002年,已经退出门户、正流血不止的二六三再次遭遇难题:未来的趋势是宽带网络,必须把ADSL摆上议事日程,但因为ADSL会造成市话业务极大损失,能否得到市话业务的支持成了继续发展的瓶颈。

幸运的是,二六三说服了北京网通,于2002年11月联合推出“立体宽带”上网服务,得以继续保持了这一业务的领先地位。

只是到后来,这种业务上的创新已经无法抵御169的强力冲击。更可怕的是,二六三看到了其中蕴含的一种趋势:电信除了通过市场竞争将ISP重新收归己有,也随时可能切断二六三“合作”的电源。事实上,在2006年,电信运营商就一度考虑要收回IP长途电话业务的转售权,如今,也几乎将ISP业务都收回囊中。

于是,感觉到危机的二六三,在ISP业务如日中天的时候,又踏上了征途。只是,这一次的转型,却将二六三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更深的危局之中。

劫点3:

门户溃逃

李小龙是学计算机软件出身,对互联网有着天然的敏感。在其最初的创业史上,中关村成了无法抹去的印迹。

还是在海诚寻呼的时候,就已经成立了一个网络部。洞察到寻呼业“命不久矣”,李小龙立即瞄上了互联网,虽然被股东们否决,但对互联网的情结始终暗藏于心。

尽管自己小日子过得不错,但当时最热闹的还是大把烧钱的门户网站。1999年11月7日,新浪完成其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市值竟然超过6000万美元,很多人眼睛都绿了。

内部开始激烈的争论,看多的一方逐渐占了上风。由于ISP业务累积了用户数,形成了市场占有,进入门户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263已经是一个事实门户了,为什么不能在这里整出一堆内容来,让他们在咱门口有一点逗留,也给咱创造一点眼球经济?

于是,互联网情结再次泛起,成了战略储备的一个必然选择。

1999年12月,在ISP上赚足了钞票和眼球的二六三,终于忍不住杀入了门户网站,宣布成立北京首都在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二六三首都在线。

事实上,二六三也的确做足了功夫。2000年底,其免费邮箱用户数量突破800万,跻身中国最大的免费电子邮件产品服务提供商。巨大的用户数带来巨大的浏览量,二六三门户网站一度冲到了行列前三。

然而,二六三却始终与风投无缘,只赚眼球不赚钞票的门户黑洞,烧的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

除游戏之外,他们几乎尝试了所有门户业务。但这些业务没有带来一点利润,反而将寻呼和ISP业务积攒下的身家洗劫一空。

恰在此时,网络泡沫汹涌而来。

崇尚现金流的二六三这时却面临弹尽粮绝的境地。继续下去,融资无门,放弃,则意味着投入的上亿元资金血本无归。生存是第一位的。二六三终于到了必须壮士断腕的地步。

2002年初,二六三决定放弃门户路线。喊停时,公司已经亏损1.5亿,刹车又耗去几千万,算下来,门户尝试让二六三交上了2亿的昂贵学费,而且全是原始投资滚动而来的。

劫点4:

多舛邮箱

邮箱,或许可以算是二六三在多次转型中硕果仅存的“金牛”了。虽然这只“金牛”同样命运多舛。

跨入电子邮箱行列,其实比二六三进入门户网站更早。早在ISP业务非常成功的时候,二六三就开始进行了战略储备。2000年11月,二六三推出“263mail天下邮”,更将电子邮箱以战略的高度列入未来发展规划。

电子邮箱自诞生之日,媒体模式和通信模式这两种理念的争夺就一直存在。二六三刚开始做ISP的时候,电子邮箱是收费提供的,连销售也主要是通过渠道实现,是一种通信模式。

伴随门户的兴起,资本市场日益关注流量和用户数,电子邮箱的通信模式很快被媒体模式取代,收入随之变成“眼球”。

经历了门户黑洞之后,二六三唯独留下了邮箱业务,但是改回收费模式。只是,早已习惯了免费午餐的互联网用户却太不给面子,一个月时间里,原来2000多万用户97%选择了“胜利大逃亡”!

未来怎么走?

三株失败后,总裁吴炳新发表了一份数百字的自白书,第一句是:“没有利益,就没有生存的意义”。对利润的追求,是二六三在进行所有战略转型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唯一一次例外是门户网站,却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在此逻辑下,电子邮箱收费之路尽管阵痛连连,但二六三坚持了下来。而这种坚持,也使二六三最终进入了通信业务的深耕阶段,使之拥有了一块不受电信运营商掣肘的土地。

与同类企业通常选择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机房内租用或架设服务器不同,为了保障电子邮箱的收费服务,二六三建设了属于自己的机房及网络设备。属于自己的设备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能够在后台方面以最大的权限和灵活度去支撑公司现有业务及未来业务;在安全保障方面完全实现了自主掌控。

当然,这也意味着花费巨大的资金和精力。2001年,二六三将自有机房迁至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迄今为止,已经在这座占地1500平方米的机房内投入了过亿元的资金,2009年还将投入上千万元对机房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接下来,二六三对电子邮箱进行了一系列的精细运作。

强力打造反垃圾邮件能力。2001年10月,二六三就与金山公司合作,正式推出基于自身的防病毒服务;2003年6月,推出邮件WEB服务器异地分布系统,提高稳定可靠性;2005年12月,“多特征智能反垃圾邮件系统和标准研究与实现”被纳入了国家863计划且顺利验收。2008年,二六三启动了国内最权威的“反垃圾邮件综合处理平台”。

2006年3月6日,二六三推出“企业G邮局”,因为改变了企业邮箱市场以M为单位的销售模式而一炮走红,并因此扭亏为盈。2008年,二六三仅邮箱业务即取得了8000万元的突破。至今,二六三企业邮箱在业界的地位无人撼动,成为其三大核心业务之一。,不会停止对自己的折腾。这种折腾,才是二六三每每避过一个又一个灭顶之灾的基础。

E-mail:chinacbr@vip.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