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处理好“对话”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处理好“对话”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课堂上形成的对话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去激活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使阅读教学更为生动、有效。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对话”间各部分的关系

【关键词】对话 心灵沟通 探究意识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由此可以看出,为了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引导,我们要在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课堂阅读教学中促成“对话”的形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在和文本、同学、老师的对话氛围中提高阅读能力,提高探究意识。

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文章都饱含着浓厚的感彩。但纵观我们以往的阅读教学,不少教师把自己视为教参或标准答案的代言人,并定位于文化传承者的位置,每学一篇新的课文,往往待学生粗粗读通后,就迫不及待地进行统一地讲解、分析,使文本变得单调而黯然失色,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而学生则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新课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呼唤学生的阅读实践,呼唤生本之间的充分交流与对话。因为每一位学生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都有各自注重的焦点、程序和方法,他们总会以自己的思想认识、情绪态度、兴趣爱好来评价赏析。学生对课文的鉴赏和感悟,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巨大的空间,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多元解读,与文本直接“对话”。教师也可以从语言文字入手,让学生去感悟、品味,不断走近作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二、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请教,而不应是教师带着自己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同读者,成为引路人,成为可亲、可信的朋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教师的作用应是点拨、启发、引导和激励。为此,就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在交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所应该享有的权利,给予学生主动发言、参与的机会。在阅读讨论过程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要多用商量性语言、鼓励性语言,用商量性语言引导学生思考,用鼓励性语言扶植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提倡质疑精神。例如教学《诗经》中《卫风・氓》时,有的词语课下注释存在着争议,比如“氓之蚩蚩”的“蚩蚩”,课文中的解释是“忠厚的样子”,有的注释也解释成“嬉笑”或“嬉皮笑脸”,哪一种更合乎文本内涵呢?教师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答案并不确定,只要学生能够言之成理就行。对课文注释提出合理的质疑,这是一种很好的研究学习方式,它更接近学生的学习实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也能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当然,当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当学生的理解有错误时,老师要适时提出高屋建瓴的问题,让学生在文本中踏踏实实的“走几回”。同时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要用问题把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引向深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把讨论全面深入地进行下去。

三、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指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包括同桌的交流、小组间的交流和全班交流等几种对话模式。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真正彻底摒弃自己唱主角、几个优秀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当群众演员甚至当听众的状况,要让所有学生动起来。在阅读教学中,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看法,一个人发表了看法,其他人便是一种吸收,学生间的对话无处不在,它能使个体认识更为成熟,更为全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将随学生个体间充分的对话而消失。在这种对话中不乏有讨论、辩论,不乏有新思想,新观点。正是由于他们完全不同的见解,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这就要求教者在学生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当学生有一定的领悟和体验时,有意识让他们交流汇报自己的理解情况,不仅有利于达成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与沟通,还有利于教者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和期望视野,可谓是一石二鸟。

四、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在给学生一滴水之前,教师不仅要保证自己手中有一桶水,还应保证这桶水是鲜活的、灵动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实际上承担着这样的使命:一是要有自己的艺术识见和勇气,不拘泥于一切固定的陈旧的解释,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为学生示范。二是要求教师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作宏观审视,精心梳理,确定教育内容的适宜性,实现教学信息的优化,使学生喜爱“对话”、乐于“对话”。

总之,“对话”是一种新型的课堂交往方式,它是文本感悟、思维碰撞、个性培养的必要手段,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我们崇尚对话,因为只有对话才能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彼此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

作者单位:广东仁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