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少年纪事 第8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少年纪事 第8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时候我是木讷的孩童,除了对课外书与甜味着迷外,其他的感觉都一样的。少年时,既不会打游戏,数学也学得一塌糊涂,不喜欢任何酸辣刺激性的味道,偏执喜欢甜味。

我真正开始上小学是七岁的那年,七岁在农村也已经超过了入学年龄。我没有上过学前班,导致了我在一年级学得很吃力。比如数字数不到100以上,最简单的加减法也经常出错。我的母亲是语文教师,对我的表现她也无能为力。在承受数学压力的同时,大约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开始迷恋上了课外阅读。

最初看的是金庸的《天龙八部》和古龙的《小李飞刀》,进入青春期开始读古典名著《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初中毕业之前读了很多纯文学小说,记得最初看完的一批小说便是本县籍作家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和实的《白鹿原》。上大学后,由于所学专业的原因,我开始读 《中国历代画论》和《中西方美术史》,也阅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上大学以后开始喜欢上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先锋派作家,开始寻找阅读马原、孙甘露等人的所有著作,直到现在我还在阅读他们。其间,还喜欢中国第三代诗人的作品,比较喜欢阅读成都“非非主义”诗人杨黎、何小竹及南京“他们”诗人韩东、于坚的作品。也就在大学时期,我进入诗歌写作的初期阶段,后来与一些同龄人在网上发起“80后诗歌运动”。大学时,最得意的一首诗《油菜花》,入选了当年“最近大学生诗选”及其他诗歌选本。大学毕业之后,一直从事文字编辑,遗憾自己读书太少。从少年时代的朦胧阅读到现在有意识地阅读,一路伴我逐渐长大。

除了阅读,少年时另外一个记忆就是对味道的偏执。有一年夏季,父母拎回六斤“降温糖”,一个暑假,我把六斤“降温糖”全部消化。那时,吃糖虽不是一件奢侈的事,但生活在乡村的小孩也不是经常能吃到。那年暑假,我与糖相伴——在稀饭里放糖,在开水里放糖,在馒头的中间夹糖。从早上起来吃到晚。当有一天,家里来客人,父亲准备拿糖招待来人时,发现糖罐里只剩糖渣了。

小时候,家里人多,物资缺少,父母收入完全靠仅有的固定工资。每到中秋节的时候,我得到的月饼最多,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每人只给自己留一个月饼。我小时候总以为他们都不爱吃甜食,不喜欢吃月饼。上了中学,读到了一篇文章,我才明白父母和哥哥姐姐不是不爱吃月饼,也不是不爱吃甜食。大学刚毕业我留在了西安工作,中秋节前,母亲让人捎来一包自家做的月饼和自家树上摘的苹果、梨子、红枣。大学刚毕业,年轻气盛,觉得父母这样做是多此一举。那时,觉得父母跟不上时兴了,凡事自己一人拿主意。多年以后,我才读懂了这份纯真的亲情。

如今,父母上了年纪,退休在家,身上的各种病都来了。特别是母亲,前年大病了一场,我从北京回到了家里,母亲说话开始有点吐字不清。母亲见我回来了,说外面好好的干吗跑回来。我刚开始没听明白母亲的话,后来,我看见母亲眼泪在眼睛里打转,然后母亲把头低下了。我明白了。母亲觉得是她拖累了我。回来,我找了一份差事,没事的时候经常往家跑,给家里带上各样的东西,也包括一些甜食,母亲说她喜欢吃甜食,只是现在得病不能吃了。由于身体原因,母亲只能吃很清淡的口味了。现在,碰到事总是想和父母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更多的时候希望和父母聊聊天。在父母跟前,自己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去年中秋节,表弟表妹们回来拿了好多月饼孝敬父母,母亲得了糖尿病,已经不能再食甜的食品。家里已经不做月饼了,离家前,我从一盒包装精美的月饼盒里,取出了三块月饼。母亲看着我拿走月饼,显得格外高兴。回去后,月饼放置了几天,心情总是不能平静,在两个不同的夜晚,吃了两块不同口味的月饼。第一次感觉到了,月饼除了解馋外,还有平静心情的功效。

这么多年,我阅读了很多书籍,却对父母阅读甚少。

作家小档案

秦客,本名王刚,陕北清涧人。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现从事图书出版工作。小说、诗歌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西湖》《黄河文学》《人学与人生》《延河》《佛山文艺》《诗选刊》《诗歌月刊》《草原》《东京文学》等;另有作品入选《中国年度最佳大学生诗歌》《被遗忘的经典诗歌》《中国年度最佳诗歌》《21世纪中国最佳诗歌(2000—2011)》《80后诗歌档案》《80后小说新势力》《陕西诗选(2010—2011)》等多种选本。获2008年“西部散文提名奖”、2009年《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