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较小的进出口价格需求弹性与特殊的加工贸易型为主的外贸结构使得人民币升值我国贸易收支影响不大。而我国劳动力等要素的低价格形成的比较优势、国际产业布局转移形成的“迁移效应”、内外储蓄率的巨大差异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贸易顺差的大幅上升。另外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带动贸易结构的升级。为了充分发挥人民币升值的正面效应,最大可能的降低其负面影响,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战略: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理顺汇率与贸易条件之间的互动关联,改善贸易状况,调整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关键词:贸易收支;贸易条件;贸易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3-0039-05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

(一)基于弹性理论的分析

出口弹性小于一,决定出口数量与金额呈反方向运动而不是同方向运动,因此人民币升值不会减少出口金额。

根据弹性理论,一国货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具备改善效应的条件是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其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即当EX+EM>1时,其货币贬(升)值可使出口收入的增加(减少),进口支出的减少(增加),贸易收支逆差(顺差)减少,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否则,当EX+EM=1或EX+EM

不少学者通过对我国进出口弹性的计算和分析,认为我国的进出口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小于或接近1,基本不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历以宁,1991;陈彪如,1992;张明,2001;谢建国、陈漓高,2002;殷德生,2004),如张明通过对1985―1998年的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我国的进、出口弹性分别为-0.0566和-0.0057,进出口弹性之和的绝对值仅为0.0623;殷德生(2004)的研究结果是,中国的进、出口弹性也仅为0.0112和――0.5689。按照上升结论推断,人民币的升、贬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收支不只各改善效应。

(二)基于贸易结构的分析

中国外贸结构的特殊性即加工贸易的发展,使进口与出口之间呈同方向运动而不是反方向运动,因此汇率升值不会扩大贸易逆差。

1.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加工贸易型特征显著。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加工贸易已占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加工贸易出口近年来占我口商品出口的比重已接近55%,加工贸易进口加上外商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的原料及资本品进口已占我国总进口的60%左右,而且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商品贸易顺差的巨大贡献。可见,找回进出口贸易具有十分显著的加工贸易型特征。

2.显著的加工贸易型特征导致我国密切的进出口关系。任永菊通过对我国进口和出口的关系检验,其研究成果显示,我国进口对出口的弹性为0.818,即近82%的进口经过加工后复出口,即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进而有利于复出口。徐挥根据中国1994-2003年度的季度统计数据,对我国进、出口的之间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进口是出口的Granger原因,而且从长期来看,我国进口对出口具有显著的影响(正相关性),进口几乎可以完成解释出口。可见,人民币升值虽然使商品出口的外市价上升,但是在加工贸易中是“两头在外”,大部分原材料来自进口,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价格和企业成本下降,可抵消绝大部分因人民币升值给出口的消极影响。汇改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出现不减反增的趋势,2006年1―4月我国外商直接实际投资额为1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可见,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加工贸易的生产、出口和贸易收支的影响很小。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贸易顺差的大幅上升与人民币的币值是否被低估没有直接关系。较小的进出口价格需求弹性与特殊的加工贸易型为主的外贸结构使得人民币升值与我国贸易收支反方向运动,汇率变动不会对我国对外贸易收支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二、我国高贸易顺差的深层次根源剖析

传统理论认为,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减少和进口的增加,贸易收支向均衡方向发展。但从实际效应来看并非如此,2005年我国不但进、出口均实现大幅度的增长,分别比上年增加28%和18%,进出口总额达142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3%,而且贸易顺差有增无减,全年贸易顺差达1019亿美元(几乎相当于2001-2004年4年的贸易顺差累计总和),其中下半年贸易顺差达623亿美元,比汇改前的上半年贸易顺差的396亿美元还多226亿美元;2006年头4个月的贸易额和顺差分别为5147亿美元和33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24%和61%。从中美的情况来看,汇改后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2005年和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分别为1148亿美元和28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42%和34%。

我国的贸易顺差,究其根源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我国劳动力等要素的低价格形成的比较优势

我国在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方面,尤其是劳动力的价格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2001年,中国制造业工人周工资为22.35美元,是马来西亚和台湾地区的1/5、香港和新加坡的1/10、美国的1/35,尽管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平均工资增长水平高于东南亚国家,但总的来说,我国劳动力价格的廉价优势仍然可以保持20年,可见人民币的适当升值很难抵消这种比较优势。

(二)国际产业布局转移形成的“迁移效应”

由于中国劳动力等要素价格的比较优势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使中国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热土。根据联合国贸发会《世界投资报告(2004)》,到2003年底中国的FDI存量为5015亿美元,估计目前我国的FDI存量已超过6000亿美元。近年加工贸易已占我国进出口的50%左右,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我国贸易顺差贡献最大的一项因素,如2006年1-4月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贸易顺差的贡献较大,就2005年而言,WTO成员国间纺织品贸易配额的取消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增加,是该年贸易顺差增加主要推动力之一。

(三)内外储蓄率的巨大差异

经济学描述了储蓄与投资之差、出口与进口之差互为对偶关系(S-I=X-M),即储蓄过多会产生贸易顺差;反之,储蓄过少会产生贸易逆差。中、美的储蓄率已分别走向了两个极端,中国近年的储蓄率高达40%左右(2005年为44%),而美国的储蓄率通常在5%以下,有时甚至为负储蓄率(2005年第三季度为-1.6%)。麦金农教授认为:中国的高储蓄率和欧美的低储蓄率 (而且差异很大),是导致中国对欧美高顺差的主要原因,他强调要重视从储蓄率角度来观察失衡问题。

三、人民币趋势性升值的贸易条件与贸易结构效应

(一)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善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反映一国贸易状况,其改善或恶化将直接导致一国实际资源的流入与流出,反映一国实际福利的变动情况。影响一国贸易条件的因素涉及诸如本国要素禀赋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与贸易政策、世界市场的供求状况等等,其中反映货币比价的汇率变动无疑会对贸易条件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人民币汇率在较长时期内的贬值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发展。但是出口量的持续增长不仅加剧了贸易摩擦,且自身的贸易条件也面临着恶化的危险,福利遭受损失,经济增长也受到影响。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我国贸易条件的变化等已成为经济中的热点问题。

依据分析,选取贸易条件为被解释变量,其影响因素包括汇率以及汇率变动产生的数量效应以及结构成本方面的效应。此处,为简便起见,贸易条件依据通常做法用商品贸易条件(N)代表,选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说明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直接作用,我国贸易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份额(XW)说明汇率变动的数量效应,国内零售价格指数(RI)说明汇率变动的成本效应,因此模型为:Ψ(TOT)=(REER,XW,RI)。实证选用对数模型,依据下表所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如下:

1nTOT=3.4939+0.14741nREER-0.10301nXW+0.09591nRI

(11.7109) (5.7788) (-2.9078) (2.1815)

R2=0.8470 DW=0.6316 F=36.9013

从模型统计参数可知,该模型通过统计及计量经济学检验。从经济学意义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变动1%,贸易条件同向变动0.1474%;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份额每变动1%,贸易条件反向变动0.1030%;国内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每变动1%,贸易条件同问变动0.0959%。由此可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较变量XW与RI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更大,说明汇率变动影响贸易条件的直接作用是显著的,而汇率变动的数量效应与成本效应则由于机制传递、调整及其他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导致效果较弱。其中XW与贸易条件的反向变动说明当出口量增大时,我国的贸易条件是恶化的。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增加即人民币升值时,贸易条件得以改善,反之则恶化。

(二)人民币汇率趋势性升值的贸易结构效应

从根本上说,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贸易结构的变动取决于各国的产出结构的变动,在产出结构受制于竞争力的状况下,贸易竞争力的变化就成为推动贸易结构调整的根本力量。而汇率变动事实上形成了对贸易价格力的不同影响,那么它一定会带来贸易结构的变动。一般来说,货币升值,会导致传统产业贸易价格竞争力的下降,由此引起传统产业的衰落,形成这些产业的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与此同时,高技术含量产业却得以建立和发展。反之,货币的持续贬值则会使出口商品结构长期低度化的趋势。因为汇率的长期低估,使出口扩张主要依赖于低廉的价格,导致企业无压力进行技术创新,使出口商品结构长期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一个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时,货币升值则不利于这类产品的出口,并可能会抑制这类产品的生产。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变动,推动了我国贸易结构的跃进。1994年以前人民币名义汇率的趋势性贬值,引起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由资源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转变,进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下降,工业制成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比重明显上升。

根据学者宋泓的研究,在1992―1994年间,我国的综合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服装业、文体用品业、纺织业等10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劣势主要集中在化学业、电子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11个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这种结果基本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贸易结构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经济开放进程中汇率贬值的调整任务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已经大体完成。

1994年人民币汇率出现了持续的升值趋势,趋势性货币升值刺激了我国相对先进产品的发展,推动了我国贸易结构的升级。下表列示了我国1995―2004年1―9月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和高技术产品的贸易特发系数变化情况,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所引发的贸易结构演变的轨迹。

此次汇率改革中国政府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外,人民币兑换美元升值2%。这一变化对不同的产业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根据分析,汇率升值对贸易产业会产生负面影响,而有利于非贸易产业的发展。电力、房地产、交通运输、金融、钢铁、汽车等行业将在此次升值中获益。房地产、交通运输、金融等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的产业升级是有利的,长期将有利贸易结构的升级;钢铁、汽车行业,特别是汽车业是我国实行进口替代的产业,升值降低了它的重要零部件的进口采购成本,有利于缓解降价压力,从而稳定行业的营运毛利。那么升值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我们以纺织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以机电产品为代表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例,据相关人士测算,我国纺织品的进口投入比例约为20%左右,主要是原材料的进口。而机电产品主要是进口关键的零部件和技术,其投入比例远大于20%,而且其附加值也比纺织品产业的高,那么汇率升值在削弱它们的竞争力时,机电产品会小得多。这样,如果汇率升值在长期内存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将得到发展,企业将会投资于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从而带动贸易结构的升级。

四、对策与建议

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较小的进出口价格需求弹性与特殊的加工贸易型为主的外贸结构使得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不大,一定幅度内的人民币升值并不会对我国的贸易收支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不过,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优化贸易结构。在目前人民币存在进一步升值压力的情况下,我们既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同时,又要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贸易条件改善与贸易结构的升级效应。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我国发展战略,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

由于国内内需不足,对外贸易曾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入世以后,面对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发展对外贸易依然是我国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但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单纯的依靠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是非常危险的,过度的依赖国际市场,很容易受到国外市场的冲击,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看,发达国家的外贸依存度是逐步下降的。因此,我国必须在积极发展对外开放的同时,努力推进对内开放,积极转变发展战略,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扩大内需的政策可以冲销人民币升值后可能下降的外需。虽然人民币汇率上升本身就会自动扩大内需,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部分新增加的需求将主要是对外国产品的需求。总体来看,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空间还很大,比如降税、调整个税征收点、减费、增支、取消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歧视、取消外资企业享有的税收特权等。

(二)理顺汇率与贸易条件之间的互动关联,改善贸易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

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加剧、贸易条件恶化的诸多现实表明,汇率与贸易条件之间的互动关联急需得以协调理顺,以改善贸易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其着眼点在于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适度升值将改善不断恶化的贸易条件,不仅可以限制由于出口量的增大而导致的贫困化增长,同时对国内要素成本与进出口商品结构将产生影响。贸易条件改善的目的在于增强贸易条件内生化决定的能力,即国内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及产品结构与竞争力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相对于贸易他国的实力与水平。这就无疑要求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或地区,尤其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必须协调增长与发展的关系,既要发挥本国比较优势,更要注重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与水平。通过不断改善贸易条件的坚实基础,消除汇率变动的外部影响与自身经济实力的内部作用的被动消极因素,形成经济变量良性影响、政策调整操作空间较大的经济发展状况。

(三)调整我国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我国目前较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我国贸易商品结构具有如下特点: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较大比重,是我国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所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有了快速发展,但是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仍很低,依然是高科技产品的主要进口国,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仍然很小,新兴服务业的出口竞争力明显不足。从我国的贸易商品结构可以看出,我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外国需求弹性较小,而且面临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而进口的高科技产品和机器设备的国内需求弹性相对较高,这一贸易结构特点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改善。出口依存度在产品上的不平衡使少数产品的发展增大了风险。出口依存度高特别集中表现在个别产品上,如纺织服装产品高达50%,使这一产业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特别强,一旦国外发动反倾销,对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和工人就业会立即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中国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波动趋势”,载《世界经济》2000年第4期,第23-第26页。

[2]樊世杰,“当前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载《金融与保险》2000年第4期,第45-第52页。

[3]陈建梁,“评人民币汇率调整的理论依据--兼评实际汇率分析法”,载《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第65-第70页。

[4]许崇正,“论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载《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第1期,第17-第252页。

[5]刘兴华,“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的理论之争及评析”,载《吉首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76-第80页。

[6]丁志杰,“1999-2003年国际汇率体系变迁的统计分析”,载《金融研究》2004年第5期,第111-第116页。

[7]赵永亮,“对我国汇率制度的再认识和人民币汇率的对策”载《金融观察》2004年第5期,第77-第83页。

[8](美)约翰・维廉姆森,“汇率制度的选择: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载《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10期,第6-第12页。

[9]张志柏,“以相对购买力评价估值人民币汇率”载《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第10期,第65-第71页。

[10]张陶伟等,“人民币与人民币汇率夫衡关系的实证分析”,载《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第10期,第5-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