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培养其成为合格的公民是思品课的核心所在,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独立的思考。本文拟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39-1

在目前的思想品德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处在沉睡的状态。分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缺失的原因有:学校层面上,在高考、中考指挥棒下,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层面上,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评价上还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有些教师热衷于满堂灌、题海战术,对学生缺乏尊重,强迫学习;学生层面上,缺乏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不明确等等。本文拟就如何在课堂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行一些探讨。

一、落实“三维目标”,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塑造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满足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而更加在于重视学生身体、心理、思想、智力等都得到和谐的发展,它是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获得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公民素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浓重的笔墨和相当篇幅设定了思想品德课教育“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突出了加强人格教育在思品课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放在教学设计的首要位置。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要抓手,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得依赖,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导致他们创造性、主动性的消失,学习兴趣降低,更禁锢了学生思维能力,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要打破教师为中心,必须坚决克服教师的一言堂现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进行合作、探究的天地。教师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设置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鼓励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争论,逐步把学生引入到未知的领域,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有感情的投入,也能获得真实有效的情感体验,也有利于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教师也应该重视的教学评价的作用,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更要重视和关注意学生得出这一结论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也就是说,既要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情况,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二、发挥教师的情商智慧,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作为教师,如何才能累积起自己的情商资本,并且让这份资本越来越大,让自己享受其带来的利息?爱学生,不能唱高调,而要在日复一日的平常工作中去实践。只有真诚付出,学生才会有真切感受。爱学生的表现有种种:(一)尊重:如善于倾听学生意见,给予学生适度宽容与谅解,肯定学生点滴进步,不说伤害学生自尊的话语,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等。(二)鼓励、赞扬:试着放大学生优点与长处,让他们时刻感受到你对他热情的期待,暗示、激励学生。特别是转化差生,采用赏识教育法效果更好。(三)信任: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相信有了过错的学生只要努力可以重新做人;相信你的学生都是优秀的学生,没有学不会,只有不肯学……在我看来,做好教师工作归根结底需要我们要有一种“爱”的情结――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一方面可为自己的情商资本不断“充值”,促进自己情商智慧的增长,另一方面,在教师的感染和引导下,学生良好的性格气质情感态度意志习惯等得到逐步的提高,这样我们的课堂会变得活跃,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敏捷,教学活动能得到顺利的开展,作为教师,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收获、留下更少的遗憾。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下,心情舒畅、情绪饱满,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学生的在课堂上参与度高,主体意识就能够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学习效率也必然处在最高的状态。

三、巧用时事热点,构建活力课堂

时事作为教学资源,能够成为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主要在于它的突出优点:“新”――容易吸引关注,因而利于激发学习情趣。时事包罗万象,触及社会各个领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自由选取典型案例、恰当使用、灵活搭配。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在突出教学主体性和教学资源多样性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变化,活用、巧用时事就是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和方法。随着教师角色在向教材使用中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转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时事与教材有机结合,有利于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梳理知识,积极讨论,借助时事搭建起师生互动的良好平台。学生凭着对时事的兴趣,讨论热烈,回答踊跃,思维活跃度高,通过师生合作探究、平等交流,知识的生成水到渠成,达到“激活课堂”的理想境界。教师将时事带进课堂,让时事与教材“联姻”,使课堂不再是照本宣科一言堂的授课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实现了新课程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共同发挥的和谐统一。当我们走进教室,利用时事准备好的若干个精彩给学生,那学生脸上的笑容是灿烂的,能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带给他们的快乐。

思想品德课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在多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想把教材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品德素质,必须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知识水平出发,善于甄别与筛选紧扣教材的时事素材,在教学设计时巧设德育生成的契机,创设情境,感染学生,诚如一首首动听的曲子或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对学生所具有的吸引力,学生乐于聆听、乐于欣赏,从无到有,从点到面,日积月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提高自身素养。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挥教师自身的情商正智慧,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逐步唤醒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课堂教学的效率,并通过道德践行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