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思绪飘飞忆当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绪飘飞忆当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天,走进教室,总想着给孩子们一堂完善的课,可是怎样的课堂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呢?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已经走进中小学课堂。我和同事们在备课时,有争执的烦恼,也有默契的微笑。每一堂课,撰写教案,从初稿到最终定稿,我们争论过,我们沉默过,我们不眠过……但我们最终达成了共识。下面是教学《猴王出世》的体会。

一、集思广益,设计日趋成熟

1. 利用网站 扫除“盲点”

一开始我们的想法比较简单,只是想着解读文字,理解文本。因此课堂开始是这样设计的:

(1)同学们,我们已学过《将相和》《史记》《草船借箭》《三国演义》《景阳冈》等课文,今天我们学习吴承恩的《西游记》。先从第一回开始:

师板书:猴王出世

可是《猴王出世》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语言生涩,篇幅又很长,这就形成了学生的学习“盲点”。学生很难理解。于是在新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制作了一个学习专题网站,增加了课前预习板块:

上课之前,我要求学生先登录网站,浏览《西游记》和作者的介绍;听孙敬修评书;再自己读读课文,根据网站上的解释,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想一想文中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大意。

2. 细茗语言 上出“特点”

语文就是要对文字“咬文嚼字”。为了细品文字、感悟形象,大部分教师都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哪里可以看出这些特点?可是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全面,不能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全文。于是我设想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个问题,找到文章的另一个支点:吴承恩是用什么方法,把石猴的形象写得那么生动呢?这样不仅解决了 “写什么”,而且解决了“怎么写”。

我的课堂,是仅仅抓住“猴王”来进行的。第一部分教学时,我让孩子进网站看动画片断。由看图片改为观看视频,是因为视频更有视觉冲击力,能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石猴出世的神奇。这样的教学设计层次更分明,对石猴“神奇、自由、顽劣”这一特点的感知也更丰满。(板书:神奇自由顽劣)

二、妙用整合,两者水融。

根据《猴王出世》的略读性,多媒体网站的功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1. 与“媒”相依首尾衔接,接出了圆满

在版块一“课前浏览网站 走上河滩留脚印”中,学生对故事有整体的把握。在版块三“课后凭借网站 分享‘泳’中乐趣”中,学生课后读《西游记》,感受悟空成长的过程,品悟其不同时期的特点,在互动平台上交流阅读感受。

孩子们凭借网站,看看介绍,听听评书,再发表自己的想法,在互联网上畅游美丽的文字丛林,在文本中玩穿越,与悟空零距离接触,兴之所在,乐在其中!

2. 与“媒”相依突破重点,突出了

形象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石猴从出世到称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读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重点,我通过“起:趣入网站触经典;承:阅读提示理脉络;转:细品语言悟形象;合:互联网上说悟空”四步走逐步展开教学过程。教学中有四个亮点:

(1)“形美以感目”——看视频感形象。在理解石猴的无私时,让学生欣赏水帘洞动画片段,通过体会水帘洞是个洞天福地,去感受悟空有福同享、慷慨大方的品质。(板书:勇敢无私聪明)这些视频以生动鲜明的声像效果激发对石猴形象的进一步解读。

(2)“语美以感人” ——互交流共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后, “互动”这个平台供每位学生自由快速地发表自己的学习成果,师生、生生之间构成一个多维互动的交往空间,形成了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学习氛围。

(3)“音美以感耳”——曲萦耳触情感。学生在平台上交流时,我还设置了背景音乐《美猴王》。孙楠的演唱雄浑有力,美妙动听,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提供给学生想象的支点,使学生无拘无束地遨游在想象、表达的世界里。

(4)“词美以感心”—— 诵词组悟形象。从一只石猴变成美猴王,从齐天大圣到西天取经的孙悟空,孙悟空一路走来,经历了蜕变。我们在最后深化对悟空形象的理解时,出示了描写悟空形象的成语,让学生诵读,如: 不避艰险、明察秋毫、等,实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彰显大语文教育的宽广视野。

3. 与“媒”相依解决难点,增强了信心

理解词语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这些对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所以特地在网站设立 “词语注释”的内容,把难理解的词语单列出来。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借助注释来读通句子,理解文本内容,消弭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畏惧心理。

学生在网络织就的神奇世界中兴奋地破译语言的密码,走进了古风扑面的经典。感谢网络,让我们看到了孙悟空是何等地叱咤天地、跳脱鲜活;感谢网络,将声形色文巧妙糅合,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感谢网络,为语文添上双翼,遨游于现代教育的万里晴空!

(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