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洪雅海子河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洪雅海子河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洪雅海子铅锌矿床的类型属于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矿体的富集受层位和构造双重控制。层位反映了成岩期成矿元素的初步富集,而后期改造则促成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并在有利的空间、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再生富集而形成新的相对原来大而富的矿床。

【关键词】 矿床 沉积改造 层位 构造

1 矿区地质概况

1.1 矿区位置

海子河矿区位于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镇境内,矿区所处大地构造部位在康滇地轴北段东缘、上扬子地台褶皱带西缘,大相岭背斜南东倾没端。

1.2 地层及赋矿层位

矿区范围地层简单,有上震旦统灯影组(Zbd)镁质碳酸盐岩建造,下寒武统九老洞组碎屑岩建造。其中上震旦统灯影组第三和第四岩性段的菱镁矿白云岩和条带状菱镁矿白云岩为赋矿层。赋矿层与围岩区别明显,为含矿热液充填于层间破碎带或断裂构造之后结晶分异形成的碳酸盐化蚀变体,其上部以方解石为主,下部以条带状方解石和菱镁矿为主。铅锌矿产于中部,且一般铅上锌下,但矿化不连续,矿体厚度、品位变化较大,矿体形态见有似层状、脉状、透镜体状、条带状、囊状,矿化富集地段形成巨大矿包。

1.3 岩浆岩

区域范围内岩浆活动有晋宁期,海西期,印支—燕山期三个强烈活动阶段。上震旦统灯影组沉积后处于岩浆活动安静时期,海子河矿区地表未见岩浆岩出露。

1.4 构造

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褶皱多以宽缓的向、背斜为主。断裂构造方面,区域断层保新场~凤仪断层既是区域也是矿区内矿液流动的导矿断裂,较次级断裂有七百步断层及众多小断层和层间破碎带。这些次一级构造有些则成为成矿容矿构造。矿区构造显示多期活动的特点。

2 矿床地质

2.1 矿体规模及形态

海子河矿床的矿体有呈近东西向似层状矿体,其东西长约200m,南北宽约20m,矿体厚度不稳定变化大,最厚处5-10米,最薄处只有10—20公分,通常有2—3米厚。矿体产状整体向北东呈缓倾斜,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

还有呈北西向似层状矿体,矿体长约100m,宽约10m,矿体厚度不稳定变化大,最厚处>5米,最薄处只有10—20公分,通常有2—3米厚。矿体产状整体向北东偏东方向呈缓倾斜,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

呈透镜体状扁豆体状囊状矿体,这些矿体大小不一,矿体长轴方向最长约10--20m,短轴方向约5--15m,最厚处5-10m,矿体无规律地断续分布于含矿地质体中。

2.2 矿石结构、构造

2.2.1 矿石结构

常见的有自形~半自形晶不等粒结构,闪锌矿、方铅矿呈不等粒状集合体产出;自形晶等粒结构,闪锌矿、闪锌矿呈等自形晶集合体,粒度0.5-10毫米,紧密镶嵌个,矿物颗粒界线不清,常构成块状矿石;残余粒状结构,黄铁矿呈它形粒状、自形~半自形状不均匀星散分布于闪锌矿和方铅矿的边缘中间,黄铁矿被交代所致。

2.2.2 矿石构造

致密块状构造,由不等粒的闪锌矿、方铅矿组成,硫化物占90%以上,脉石矿物极少;角砾状构造,为呈菱角、次菱角状白云石及少量钙质粉砂岩角砾无序排列构成,硫化物沿角砾间隙充填交结,见溶蚀、交代现象;星点状构造,闪锌矿、方铅矿在围岩内的不等粒集合体,常分布于矿体边缘的围岩中;脉状、细脉—浸染状构造,闪锌矿、方铅矿沿围岩节理、裂隙充填交代。

2.3 矿物成分特征

矿石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等。

脉石矿物有白云石:呈它形、半自形晶,互相镶嵌的粒状集合体,聚片双晶发育;方解石:呈白色,它形,自形~半自形晶,晶体中残留、包裹早期碳酸盐包体,分布于矿石或岩石之中;菱镁矿:呈白色,灰白色,自形~半自形晶,菱形解理完全,交代泥晶灰岩,微裂隙中残留微晶方解石,分布于矿层中,主要集中分布于矿层上部;石英:微粒状,呈不规则团块微晶集合体,分布于菱铁矿和白云岩中,是热液活动的产物。

2.4 矿石类型及其矿物共生组合

2.5 矿体围岩蚀变

矿体围岩蚀变不强烈,只在近矿围岩见到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及重结晶,蚀变强弱与矿体贫富具有正相关关系。

3 矿床成因探讨

海子河铅锌矿床的成因不是单一的,至少存在同生沉积和后期改造的两种成矿地质作用,矿床的形成可以分为两个旋回,一是沉积成岩过程中产生矿源层,二是矿源层经地下循环的热水溶液改造,铅锌元素被析出并迁移到有利部位(层间破碎带、断裂、孔隙)沉淀和堆积进而形成工业矿床。其主要依据如下:

(1)层位稳定:矿体主要产于震旦系灯影组第三和第四岩性段的菱镁矿白云岩和条带状菱镁矿白云岩的层间破碎带中,层位特征非常明显。

(2)含矿层:含矿岩系普遍含有细粒浸染状黄铁矿,铅、锌的丰度值高于区内其他岩层。这种铅、锌丰度值相对较高的围岩应被视为提供成矿物质来源的矿源层。

(3)沉积相特征:区域上灯影组镁质碳酸盐建造具有分布广、厚度大、岩性单一且稳定,是典型的海相沉积,碳酸盐岩属于原生沉积岩。但由于沉积部位和古地貌的差异,矿区灯影组又显示了独有的特征。如在含矿岩层中有代表浅滩相的水下高能带的沉积物,其岩性为白云岩夹鲕状白云岩和砾屑白云岩;又如含矿岩层中的薄-中厚层含炭粉砂泥质白云岩夹薄层白云质炭质页岩的岩石组合代表了浅海还原相沉积盆地的特征;盆地不仅接受陆源富含炭质的有机物质,而且还吸附陆源来的铅、锌等金属元素,在海水蒸发浓缩过程中于成岩早期形成了金属硫化物。

以上三点表明矿床具有沉积型矿床的特征。

3.4 矿床的后期改造的主要标志

(1)洪雅海子河铅锌矿床位于区域断层保新场--凤仪断层的上、下盘,矿体的空间展布明显受次级断层控制,在断层与层间破碎带相交部位往往形成富厚铅锌矿体,沿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充填交代则形成陡倾斜的透镜状矿体及脉状矿体,说明后期改造的作用亦是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

(2)具有明显的交代作用,如闪锌矿、方铅矿交代白云岩、钙质粉砂岩,后期浅色闪锌矿、方铅矿呈细脉穿插交代早起深色闪锌矿,近矿围岩有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和重结晶等蚀变现象。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洪雅海子河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作用不是单一的,至少存在同生沉积和后期改造两种成矿地质作用,矿床的形成可以分为两个旋回。所以矿床类型应属于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其矿体的形成富集受层位和构造的双重控制。层位反映了成岩期成矿元素的初步富集而形成沉积矿床,而构造则是促成沉积矿床的后期改造,使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并在有利的空间、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再生富集从而形成新的相对原来沉积矿床更大而富的矿床。

参考文献:

[1]吴延之译.关于层状铅锌矿床的成因问题.1978年.

[2]吴延之.层控铅锌矿床的形成及评价研究方法.1979年.

[3]袁见齐等.矿床学.地质出版社,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