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音乐认知心理学视阈下的钢琴读谱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音乐认知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文章将钢琴读谱教学和音乐认知心理学理论结合起来,对读谱认知心理前提、准确获得视觉信息、准确获得听觉信息以及内心听觉升华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释。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钢琴读谱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促进学生钢琴演奏技能得到提升。
关键词:音乐认知心理学 读谱 视觉信息 听觉信息 内心听觉
音乐认知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它是研究人对音乐的感知、意识、学习、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门新兴学科。作为音乐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音乐认知心理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和解释个体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是通过听视觉的生理感知、信息整合并加工、信息有组织地获得和储存以及对知识的检索和运用等多个步骤组合而成的,并且有利于帮助人们学会积累这种音乐认知经验,从而提高人们的音乐学习、创作、情感和审美等多种能力。
一部钢琴作品从了解音乐背景和音响资料、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背谱到上台演奏,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作业。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进行最有效果的学习?认真、仔细、严格和准确地读谱是一项习琴过程中最为基本的能力。
把钢琴读谱教学和音乐认知心理学理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也使学生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充分联想,促进其钢琴演奏技能得到提升,最后在钢琴表演时发挥极佳的成绩。
一、准确读谱的重要认知心理前提――注意力
钢琴家吉泽金曾说:“如果连续练琴数小时,而不集中注意力去聆听和思考,这无异于浪费时间”,①“但是,真正在课堂上积极进行精神劳动的人实在太少,对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这方面的教育也远远不足,我让学生们为了学习集中注意力……这样可以保持思维灵活。”②
何为“注意”?如何能够集中“注意”?所谓“注意”,指对某事物现象或某心理内容有较之其他事项更为强烈的意识要求。③把“注意”集中在学习本领和完成任务最必要的信息上,这种能力对每个人的成功率有决定性影响。毫无疑问,在音乐活动中,“注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常常会发现,有些学生不能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件事物上,他们也许会因一只叮在墙上的蚊子而分心。
把注意力持久地集中在同一件事情上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心理学家的测试,人的注意力稳定期只有11秒。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非常注重学生是否足够勤奋,是否每天练习很多时间,忽视了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专注程度,忽视了学生对处理视觉符号的思维练习。
教师应当时刻提醒学生,在练琴时有意将习琴时间分段,并且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必须获得的音乐信息上。例如,卡尔・莱墨尔认为:持续地注意大约二三十分钟后就会感到疲倦,这时如果再继续练琴已没有什么意义,很难再达到预期效果。④因此,习琴者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妥善地安排好练琴时间。可以考虑在初学一部作品时,集中注意30分钟左右,之后适当休息,让大脑彻底放松,再开始练琴,并可在此时重温刚才练习过的片段。
教师还应当提醒学生,在练琴时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学习目标上(如分段练习、多声部音乐中的声部进行、音色听辨、对动作技术的分析等)。很多习琴者都希望短时间内能面面俱到,能一口气背谱,同时又要纠正指法、改善音色、调节手腕放松以及掌握节奏等,但这是不太可能的。正如德国音乐家雷娜特・克洛佩尔所说:注意力飞快地不间断地从一项跳到另一项以进行视觉信息的处理,而这种可能性不大。⑤因此,我们应放低要求,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不可心急。
最后通过不断练习,把某一组信息吸收、理解,并形成一种“自动化”之后,再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个地方。例如,在练习多声部音乐时,通过练习把一个声部自然地储存进记忆中,这时,注意力才可以跳跃到其他声部,使正在注意和记忆中的声音同时出现,形成一种经过归纳后的有连续性的整体。因此,多声部音乐应该分声部练习,只有当一个声部熟练之后,才能加上第二个声部,继而第三个声部等。这样“注意”才能合理分配。
二、准确地获得谱面信息――视觉信息的反馈
众所周知,乐谱是作曲家留给人类的“公开信”。作为音乐信息的载体,乐谱对演奏者来说几乎是唯一的直接认识对象。⑥尽管从音乐赏析的角度来看,听觉信息被认为是接受音乐信息的直接对象,但从演奏者的角度来看,由于钢琴乐谱的立体性、复杂性和规模性特征,在演奏篇幅较大或织体复杂的钢琴作品时,视觉符号的思维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人对音乐认知的心理加工过程可分为感觉、知觉、认知三个阶段。感觉,涉及到将冲击我们的感觉受体(例如,耳蜗上的毛细胞、眼睛上的视网膜等)的能量进行转化的过程。特定的感觉(比如乐谱对视觉的刺激)是与神经活动相联系的。它由感觉输入的信息引起,并“显示”在与受到刺激的感觉器官相连的皮层区域(听觉皮层接受区、视觉皮层等)⑦。在实践中,感觉信息(视觉信息或听觉信息)获得越多越准确,那么知觉这些输入的数据以及理解并运用这些数据(即我们对信息的理解、记忆和学习思考)的准确性就越强。也就是说,我们应尽可能准确而细致地读谱,接收、理解和思考谱面上所有的要求。
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并直接指出学生认谱的错误,如音高、节奏、调号、表情术语等错误。但是,尽管教师在课堂中一再指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的读谱能力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样类型的错误还会反复出现。如何能才够让学生形成准确地传递谱面信息的习惯?
教师在学生初学时就应严格要求他们正确看待读谱。实际上,任何一个有意义的动作,如果不被感官印象所接受便无法掌握。⑧因此,弹琴这一动作能否做好,关键取决于读谱――这一感官印象能否准确而全面。但是,大多数学生误以为练琴只是手指运动,因而造成了还没有看清楚乐谱上的要求,就急于动手弹琴的习惯,最终导致只看见音符却没看见记号的坏毛病。所以,改善学生读谱的态度至关重要。
正确的读谱习惯应当是教师在钢琴教学的初期阶段和学生一起视奏时就培养起来的。当拿到一首新的乐谱时,教师应当提醒并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看清楚钢琴乐谱中一切直观的信息,如音高、时值、指法、调号、拍号、节奏、句法、连奏断奏、表情记号、音色音量、速度、踏板等各种记号。这些谱面信息并不难掌握,只要细心和严谨就能完成。
正确的读谱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还有赖于丰富的音乐史论背景知识和一定的和声、曲式、复调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给予特别的关注与训练。⑨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学会分析乐谱,如分析音乐家的风格、音响力度的比较、和声色彩的变化、调性的关系以及作品结构等等。这种深层次的谱面信息并不是直观的,而是需要我们通过思考、比较和分析来获得的。
正确的读谱还应做到“视觉提前”。视觉思维必须尽量提前于手指动作,使视觉信息积极加工,并向手指下达指令,缩短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时间,视觉思维提前得越多,处理乐谱信息的可靠性就越大。如果我们在练琴时,能一直保持提前准确地读谱一两个小节,音乐效果将更加趋于完善。
三.准确地获得听觉信息――听觉信息的反馈
“大多数运动的效应可以直接为感觉器官所感受、认知,这种感受和认知是以大脑‘反馈’作用为渠道。……由乐器演奏的音乐,通过耳朵去感知,这是一种听觉上的反馈。”⑩这种听觉反馈很重要,例如在钢琴弹奏中有一串音符的音色不够理想,通过听觉信息反馈后进行修正,最终可以得到改善。
因此,耳朵的倾听是钢琴演奏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正确的读谱是以视觉信息为基础,同时良好的演奏需要敏锐的听觉来反馈。因此,读谱是否准确只能依靠听觉的信息反馈。
对于演奏者来说,严格的自我倾听是对读谱能力的反馈和检查。首先,在钢琴的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学会仔细地读谱,教师还要重视听觉的训练。虽然许多学生可以依靠听觉辨认出单纯的错音、明显的节奏和错误,但是要达到能准确地表达谱面上所有的信息,仅仅听到这些错误还是不够的。其次,对听觉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当在初学钢琴时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辨不同和弦色彩和不同触键所带来的音色变化以及分辨不同力度对比和音质特点。例如,巴赫的第一首C大调《二部创意曲》,教授学生在弹奏时可用柔和的触键方式奏出连音,让他们听到连音效果,找到钢琴“歌唱性”的感受。
如果一直坚持让学生学习有意识地、仔细地、细致地倾听自己的演奏和其他示范资料,并提示他们注意其中细微的差别,使他们以自我批评的态度听自己的演奏,以自我检验的方式不断地控制自己的触键,并且逐步建立起对音色、音质和力度等因素的分辨能力和想象空间,学生很快会在触键和音乐表现方面找到新的兴趣。
四、内心听觉的升华――想象、加工及再创作
内心听觉既是演奏过程的深层次环节,也是读谱过程中的最高级别。它真正体现了不同的个体对同一首作品的不同感受和体验,既可以体现作品的所有谱面信息的同一性,又能够诠释演奏者对作品不同的理解。
这是一种通过读谱,把谱面上的音符转化为实际音响的内心听觉想象。它让所有的视觉信息都储存并调动起来,并且通过个人的理解、想象进行加工和再创作,来指导钢琴弹奏。德国演奏艺术生理心理学家雷娜特・克洛佩尔认为内心听觉是一种预期。预期,是指在运动之前,神经系统便已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这里的准备是指在动作实行之前,可能存在的先入为主的意念。⑪
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对作品的音乐效果应做好预先的估计和准备,如力度、速度、音色以及其所有细节和整体。这种感觉正如钢琴家赵晓生所述:“‘耳’的第二层功能,即运用演奏者长期积累的对音响的感觉和经验,在演奏前事先于内心中‘听’到整个演奏结果、自己所希望的效果的能力,可称为‘冥听’”⑫。
良好的内心听觉能力需要充分地储备大量音乐信息。习琴者应积累大量的音乐会、音响资料的欣赏和聆听经验以及不同的音乐家对不同作品个性的处理,并且牢记这些极具表现力的声音。教师可在不断的倾听和比较中训练学生的听觉敏锐性和鉴赏水准,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觉想象空间、听觉色彩分辨能力和听觉审美能力。
此外,习琴者在弹奏前事先想象或听到整个音乐信息和音响效果,而且应具体感受到作品的每个细节。之后,认真仔细地聆听自己的演奏,并将实际的音响信息与想象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力争逐步缩短二者的距离。
总之,从音乐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上述的四大方面是读谱过程中不可割裂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钢琴弹奏过程中最基础而又贯穿始终的练琴方式――读谱,既是对音乐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引申,也是对钢琴读谱教学的多元化开拓。笔者相信,在音乐认知心理学视阈下展开钢琴读谱教学研究,必将推动和促进双方领域的发展。
(注: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音乐心理学视阈下的高师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实践与改革》和江西师范大学校级课题《关于高师钢琴专业中国钢琴作品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YB288)
注释:
①②④卡尔・莱墨尔.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3,5,34.
③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74.
⑤⑧⑩ 雷娜特・克洛佩尔.演奏艺术的生理心理学津要[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23,14,8,11.
⑥⑨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14.
⑦多纳德・霍杰斯.音乐心理学手册[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139.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35.
参考文献:
[1]雷娜特・克洛佩尔.演奏艺术的生理心理学津要 [M].钱泥,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多纳德・霍杰斯.音乐心理学手册 [M].刘沛,任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3]卡尔・莱墨尔,瓦尔特・吉泽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姜丹,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5]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6]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肖益清,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张璋,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