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伦敦采访手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伦敦采访手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于前方记者而言,奥运会是一场残酷的新闻大战。

我曾历经足球亚洲杯、世界女排大奖赛、上海世乒赛、多哈亚运会、青岛奥帆赛、全运会、南非世界杯、韩国F1大奖赛等数次大赛的报道,深知赛场外的空气,始终弥漫着硝烟的味道,正如赛场上运动员们的激烈角逐。而在本届奥运会报道中,作为一名非持证记者只身前往伦敦,其中遇到的困难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可获得的成就感令我铭记一生。

承诺,未必可靠

抵达伦敦后,我选择了位于伦敦外的一个偏远的小镇――罗姆福德。交通的不便限制了对于非持证记者采访奥运稿件的最重要条件。

虽说之前得到相关便利采访的承诺――允许我在这个众多奥运冠军父母居住的地方、这个搭建了奥运冠军访谈演播室的小镇,获得顺利采访的便利条件,但作为邀请这些重量级嘉宾、拥有雄厚实力的一家网站却拒绝兑现承诺。那时,我突然间有种弹尽粮绝的感受。

不过,逆境往往会成为动力。

既然白天采访受阻,那么我就选择凌晨起床蹲守。而与我相比,那些受时差影响睡不着觉的,更多的是上了年纪的奥运冠军父母。由此,有关李雪英、何雯娜、陆永等冠军父母的录音报道,包括梁文道、张卫平等名家名人的独家访谈,都出现在了我的报道当中。二十几天的守候,我赢得了他们的尊重。

在伦敦,你对生活的概念已经模糊。由于采访任务紧迫,为了赶制全天的报道,我需要抓住每日不到四个小时的时间去睡觉;房间小得可怜,马桶成了每天写稿、吃饭的地方;没有饮食供应,挂面配与米粥的日子,令我差点儿忘记了肉是什么味道。对我来说,通过网络直播收听到节目中播出的报道,是最有力的精神食粮。

准备,只为机会

在那些日子里,为了寻求采访机会,我当过搬运工,将24斤水搬过4站路,为的是可以见到来自青岛的冠军,以便录制下一段祝福;我做过保镖,护送一个孩子去其他城市,换来的是一张球票,近身感受奥运的氛围;我去零售店买打火机,以此感动了一位冠军的父亲,由此诞生了一篇独家专访;我还为冠军的孩子煮过粥,赢得连连感谢与近距离接触。

就这样,有关刘翔父亲、张继科、扬威、邹市明等重量级人物的访谈,在伦敦奥运大舞台的第一时间,通过FM91.5,发出了重要的声音。而曼联、热刺、阿森纳、切尔西等传说中的足球圣地,也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是的。敞开胸怀,你会在电波中发现:其实,世界很小。

跨越,只为结果

奥运期间,当地每天早间5点,随着英国大街小巷的路灯渐渐熄灭,我准时联系青岛同事,为《大小十二点当》节目发回连线报道。每当前一天比赛结束时,我便会将二十几位驻英文字记者的采访心得,汇总成奥运连线内容,包括赛场外的花絮、赛事组织的趣事等,一并发回电台。

在众多节目中,日播专栏《海马聊奥运》节目很受欢迎。凭借我的节目搭档、青岛早报体育部主任马洪文多年的大赛采访经验,以一种平实的状态,去打造一期期经典的奥运话题。

作为前方记者,每天收听奥运报道节目成为雷打不动的惯例。通过每期节目播出与后方编辑沟通,我以此制定新一期节目的报道方向。特别是对于青岛籍运动员张继科两次夺冠的报道,我们后方记者分别驻守继科家中与体育场,与我进行现场连线,连线时间安排得合理有序。而在专题节目中,通过现场采访录音报道,结合后方记者对冠军家人、体育局官员采访相结合,保证节目丰富、多面。

此外,在每天多次的连线报道中,导播对于时间的精确计算,保证了《体坛双雄会》、《直击奥运》等新闻节目的流畅。尤其是每一篇录音报道的接收,每一组照片的,都倾注了后方同志们大量的心血。

在这些日子的持续奥运报道中,我们的团队始终精诚合作,人人争先的精神贯穿始终。当一个个不眠之夜过去,一篇篇报道出炉,大家疲惫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勤奋,赢得尊重

大战当前,各为其主。在记者的战场,这同样是一条几乎不变的铁律。面对身边众多持证记者,若在战役打响之时提出帮助的请求,定会引来无数质疑的眼光与令人发笑的神情。

不过,我相信,无论面对的是冠军还是同行,要赢得别人的尊重,你就要有勤奋的付出。理直气壮地说,我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夜以继日地拼搏着,蹲守、采制、写稿、录音、连线、沟通……一刻不停地奔波,并独立面对陌生环境下种种阻挠――

当早间开始进入工作之后,你可以看到陆续起床出行的人,彼此打个招呼;而当夜幕降临之时,又与准备休息的人逐一道句“晚安”。日复一日,我已经习惯了比同行起得早、睡得晚的作息,而他们也将这一切看在眼中,感动在心。于是,我发现,援手比预料中来得早了些――在我不能进入的场馆门前,他们会主动问一句:“需要我们帮忙录音吗?”在需要进入到赛场场馆时,他们也会主动说:“我们去托人帮你买票。”而在临行时,众多与我一同收听过数期节目的记者最后都会问一句:“你们究竟是怎样的一支团队?”

此时,我心中感慨有些多,只能报以他们欣慰、感激的笑容。是的,只有勤奋,才能消弭战场上的硝烟,才能将冷漠化为同处异乡的关照与热情。

掐指算了算,我在伦敦的21个工作日,共发回了103篇报道,及百余篇官方微博。每篇报道所倾尽的努力与汗水,都会让我终生难忘。以至于后来,身边很多人不断地告诉我:你们的报道很精彩。如此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语,抚去了我多日压在心头千斤重担。是啊,我们的报道很精彩,这就足够了。

记得即将离开伦敦时,我曾写下了这样一条微博:明天就将启程,最后一片夜景。没错,在罗姆福德的21天里,很多事情和人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成为了难以忘怀的回忆,而经历的磨砺,也让我有了新的体悟。不可否认,这是一份刻骨铭心,一份生命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