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徐静蕾 越磨练,越青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徐静蕾 越磨练,越青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位美貌与演技兼具的演员,一位具有亿元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创下奇迹点击率的电子杂志主编,拥有亿万粉丝的“博客女王”……这些身份奇妙地集中在徐静蕾身上,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究这位笑容单纯的女孩身上到底隐藏着何种巨大的能量?有人称她为演艺圈的“玉女兼才女”,也有人说她是颇具商业头脑的“女强人”,熟悉她的朋友则说她冲动直爽,还有点糊里糊涂……多重身份的“老徐”具有多重角色和多重魅力。

2010年5月6日,在电影版《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开机仪式上,李亚鹏推着一辆“二八”老式自行车,载着999朵玫瑰献给徐静蕾,两人再度携手续写《将爱》的缘分。10年前,被称为中国大陆第一部偶像剧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带着一股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风靡全国,成为“70后”“80后”们的集体记忆,徐静蕾也以其清纯甜美的形象定格在很多人的脑海中。今天的她,已经从“玉女偶像”变成了人们尊称的“徐导”。当现场记者问她“这10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时,徐静蕾说:“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当初的骨感到现在的肉感,长了10斤肉。”――依然是招牌式的老徐回答。

“财女”诞生

上映13天的《杜拉拉升职记》票房正式宣告破亿,徐静蕾由此成为“亿元导演俱乐部”的新成员。

2010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在接连而至的好莱坞3D巨作和本土谍战、动作大戏的票房大战中,徐静蕾自导自演的《杜拉拉升职记》无疑是一抹亮丽的风景。积极阳光的职场励志加浪漫爱情题材,又融合了养眼的靓女俊男,最时尚的华衣美服,自然受到众多年轻白领的热烈追捧。

虽然伴随着《杜拉拉》的上映,“对原著改编过大”,“植入广告过多”的争议不断,但电影在商业上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4月15日上映首日票房便达到了870万,上映13天的《杜拉拉升职记》票房正式宣告破亿,徐静蕾由此成为“亿元导演俱乐部”的新成员。“才女”摇身变为“财女”,“最会赚钱”的女导演也由此成为徐静蕾的新头衔。

在这部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时尚大片”的电影中,媒体解读着徐静蕾的又一次“蜕变”。“她告别了以往电影中充满文艺色彩的探讨,告别了牛仔裤、平底鞋,摇身一变成为遍身名牌的职场‘白骨精’”。

小说《杜拉拉升职记》被誉为白领们的“职场生存手册”,讲述初入职场的小菜鸟杜拉拉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世界500强公司HR主管的故事。但在老徐的电影中,职场只是一个背景,办公室里勾心斗角的情节被她淡化,原来小说中篇幅并不长的爱情线索,被作为主线。“我并不想单纯拍一个女孩怎么一点一点往上爬的故事,我要拍的是她们的情感。不管什么样的生活,情感是最重要的。”徐静蕾说。

为了让这部时尚片“够时尚”,徐静蕾特意请来了曾担任《穿PRADA的恶魔》时尚总监的帕翠西亚・菲尔德。这位好莱坞顶级造型师为“杜拉拉”设计了近百套造型,90分钟的电影中,徐静蕾共换了50套衣服,光鲜亮丽的形象让人目不暇接。

与时装一样让人们议论纷纷的是电影中的植入广告,从红茶、汽车、手机到旅游……据称,与影片《杜拉拉升职记》达成各种推广合作关系的企业多达20家,这数字创下了华语电影的商业开发之最。贯穿全片的植入广告让电影《杜拉拉》备受争议,却也让人看到了徐静蕾的商业头脑,《杜拉拉升职记》的投资有三分之二在开拍前就已经收回,这就意味着《杜拉拉》已经成为本年度甚至是近几年来利润率最高的一部华语电影。“徐静蕾未必是最佳导演,但绝对有实力竞争最佳商人。”有媒体这样评论。

“请不要在广告中插播电影”,面对网友的调侃,徐静蕾回应:虽然电影在中国已经越来越好,但终究还是不像其他国家那些电影,可以靠票房和正版的版权回收成本。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要把电影拍得光鲜亮丽,必须跟这么多公司合作。她觉得植入广告并不是坏事,也没必要遮遮掩掩,“我觉得,植入广告越多,我才越有面子。”

“玉女”转型

“我当然知道一个机会好不好,关键是我想不想要这个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用徐静蕾自己的话说,在做演员这件事上,“还没做好思想准备的时候”她就已经小有所成了。“有时候别人说我幸运,我会很不爱听,心想:把机会给你试一试,我还真不信你行。后来我自己仔细想,我还真是挺幸运,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我就得到了很多东西,尤其在做演员方面,我觉得我非常幸运,得到了太多的东西,而且为后来所做的事情打下了底子。没有演戏,我后来怎么能又做导演,又办杂志,又写博客,还有很多人来看。”

回顾徐静蕾的从艺经历,确实可以称得上“幸运”。从小被父母当作全能淑女培养的徐静蕾,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背古文,练毛笔字中度过的,惟独不让沾染“文艺”。徐静蕾至今记得爸爸常常用拿破仑的那句话教育自己――“露脸和现眼只差一步”。

从小学画画,考戏剧学院舞美系和工艺美院服装系是徐静蕾最初的梦想,然而结果却给了她沉重一击――两个都没考上!正当她不知所措的时候,“我在中戏的门口碰到一个导演,他当时把我认成是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学生。后来一些同学就劝我,你出门人家就把你当成是电影学院的学生了,你要不去考表演系?”就这样,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任何表演训练的女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竟然顺利地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可这样风光的经历也没有给她增添多少自信,小品永远编不出来或者编得差强人意,唱歌永远上气不接下气,舞蹈永远跳不完整。“常常想,怎么我就跑到这儿来了?有种走错了时空隧道的感觉。”

大三时拍《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第一次正式拍戏的徐静蕾在镜头前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来。慢慢地,她才习惯在镜头前表现自己,逐渐建立了自信心。

从《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爱情麻辣烫》到《让爱情进行到底》,徐静蕾的甜美微笑和清纯气质让她得到了“玉女”的封号。但是对于徐静蕾来说,“内地玉女掌门”的头衔却是一种束缚,并不是真正的自己。

“她其实不是影视剧里那样的女孩,她能力很强,很能干,做事雷厉风行,完全是一个很事业型的女性,她很酷。”跟徐静蕾合作过的耿乐这样评价她。对此徐静蕾很认同,“我并不柔弱,我觉得我是个事业型女性,我喜欢做我想做的事情,以前很多事都由别人安排,或者说是别人给我机会,我想我更希望自己寻找机会。”

于是,2002年,徐静蕾大胆地完成了对自身形象的突破:在张元的电影《我爱你》中,她饰演了一个为爱歇斯底里的女性,那一次的表演经历让她摆脱了以往偶像剧的标志性角色,淋漓尽致地过了把表演的瘾;同样是这一年,徐静蕾又成功地将自己的身份进行了一次改版升级,她自编、自导、自演,并且自己掏腰包投拍了电影《我和爸爸》。

徐静蕾说,自己并不是做演员达到了某种高度才转去做导演,只是受不了每天要等,“因为我想达到一个高度,而期待很多导演来找我,很多好的剧本给我,但事实上可能我等一年也碰不上一个好剧本,这种等待让我快得神经病了”。“我当然知道一个机会好不好,关键是我想不想要这个机会才是最重要的。我是不是想要家喻户晓,是不是想要脸盆、马桶上贴的都是我的照片?我不要那样!那样不会使我有成就感。”于是,她开始主动出击,尝试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

《我和爸爸》的阵容堪称豪华,徐静蕾别出心裁地把叶大鹰、张元、姜文等几位大腕级的知名导演汇集旗下,让他们相互飚戏。一位年轻的少女导演,却指挥着几位成熟老练的大导演演戏。可以说,不管电影的题材、内容如何,这个戏剧性的组合就足以让这部电影赚足眼球。

由于《我和爸爸》是导演个人出资拍摄的,因此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电影。并且,在中国电影市场还不景气的时候,最终收回了成本并有盈余,影片还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当时的评论界普遍认为作为导演的徐静蕾没有让人失望。

徐静蕾以投资人和导演的身份,在票房和口碑上,都交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我和爸爸》的成功让徐静蕾稳稳坐到了影视界“才女”的交椅上。2004年,徐静蕾执导了第二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大胆地将茨威格的经典小说做了中国式的演绎,并获得了第52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两年后,她又执导了第三部电影《梦想照进现实》,通过一个女演员突然罢演后和导演之间的对话,探讨了“存在”的主题。这部通篇只有一个场景的电影在叙事手法上做了更大胆的尝试。

而作为导演,“业绩”不仅是电影的质量、口碑,还是投入后的产出。徐静蕾的电影可以说从未赔过钱,在继处女作就收回成本并小有盈余之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当梦想照进现实》依然在类型上延续着文艺的审美,而在发行上则寻求更新更有效的商业模式,就连只有一个拍摄场景的、绝对可以划为小众文艺片的《当梦想照进现实》也在未上映时就收回了成本。

“才女”心情

“做事情没有一定的盲目性是不行的,没有一件事情是当你什么都了解了才去做。”

当人们以为徐静蕾会在导演的路上渐行渐远,甚而有朝一日将大有作为的时候,她在新浪开了博客。后来博客的点击率频频攀高,很长一段时间她是“中国第一博”的代称。徐静蕾开博足以称为中国现代网络史上颇具历史性意义的事件。目前为止她的博客点击量已经超过了两亿。

“我每天都得看她的博客,这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今天不看,可能就觉得缺了点什么。”

“你能感受到她每天的一些小情绪,觉得她也是一个跟大家一样正常的,情感很丰富的人。”

“说白了她就是通过博客把她这个人最真实的,或者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一些东西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觉得,虽然说好像有距离,她毕竟是明星,但是又隐隐约约觉得好像没有距离……”

这些网友的评论或许解释了徐静蕾的博客为什么会如此“火”的原因。

写博客之于徐静蕾是“无心插柳”,那段时间她正“闲着无事”,计划拍的电影没能按预期开拍,“我觉得我去年一年做任何事情都不成功,那个时候我就在反省自己,是不是我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太一意孤行?所以这个时候别人来劝我写博客,我最后才会想,要不要听他的试试?”

吃饭睡觉、宠物衣衫……徐静蕾家长里短的博客也被一些人认为很“水”,但她对此并不以为然:不“水”的文章报刊杂志上有的是,自己在写博客时就是放松和休息的状态,读自己博客的人应该也是一样。在写文章这件事上,徐静蕾也跟自己“较过劲”,最初写随笔,写过两行就删掉,如此几次三番,无论如何就是写不出来,据说后来是王朔“点拨”了她,告诉她真实的东西是最好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她才总算放下负担,才有了后面老徐博客那样自然流畅的风格。

徐静蕾的博客一写就是四年,凭她“只做自己觉得好玩儿的事”的个性,却吸引了亿万“粉丝”。按她的说法,成为“第一博”这件事是预先“没有过过脑子的”。而后来创办《开啦》电子杂志,一样是凭着一股冲动和激情。徐静蕾记得,十五六岁时,她常常在一个朋友家里看到那个年代罕见的国外时尚杂志,美丽的图片、精巧的内容和版式让她印象深刻,她那时就希望长大后能做一本“中国还没有的杂志”。驱使人行动的往往不是一个精密的计划,而更可能是热情,这个最初的梦想的萌芽终于在她成为明星与导演后破土而出。

虽然徐静蕾也承认办电子杂志让她感到压力,连一贯支持她的父亲也不理解地问她“为什么不好好拍戏”,但她还是执着地选择了坚持。

2007年12月22日,《开啦》杂志的第一次读者见面会在北京“第六俱乐部”举行,7000多名读者报名参加。开幕仪式上,徐静蕾站在印有15本杂志封面的展板前,讲话中几次哽咽。她介绍,这份电子双周刊成立仅8个月,投资回报率已有60%。杂志第一期的下载量是220万,第三期之后,几乎每期下载量都在300万以上,最高一期达到了570万;加上在线阅读,每期总阅读数有800万。中国人创办电子杂志且能获得成功者,在此之前尚无先例。

时隔三年,《开啦》从最初只有徐静蕾和另外一名员工的电子杂志,成为每期平均下载量达到1000万,拥有几十万固定读者,拥有固定广告客户的成熟电子刊物。

“做事情没有一定的盲目性是不行的,没有一件事情是当你什么都了解了才去做,什么叫什么都了解?永远有你不了解的东西,但是你在做的过程当中,最容易知道有什么问题和选择一个解决办法”,这位“跨界女王”这样阐释自己每一次转型的心情。

对话徐静蕾:“最简单的道理总是最实用的”

《中华儿女》:您有过多次的“跨界”发展,从演员到导演,从开博到办杂志,每一次向新领域的尝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对于这些成功您有什么“秘诀”吗?您如何克服事业发展中的困难,不断挑战自己?

徐静蕾:其实没有什么秘诀,最简单的道理总是最实用的,也是最通用的,我这个人通常对自己要做的事情都会比较坚持。因为放弃太容易了,放弃这一次,就很容易放弃下一次,最后什么事儿都没做成。在选择好相对适合自己的事情后,我都会坚持下去,当然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适合的,很多时候以为适合,但当深入做下去,我们会发现它跟你想象得不一样。做事不要太过纠结,我以前就挺爱和自己较劲的,爱钻牛角尖,现在我会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喊停,换换脑子,这样你才有时间、精力去发现问题,并解决它。

《中华儿女》:《杜拉拉升职记》上映至今票房已经突破亿元大关,也使您得到了“中国亿元女导演”的称号,之前对于这部电影票房的成功有没有把握?

徐静蕾:之前我们也就是觉得七八千万就已经很好了,现在有这个成绩对来说我是有点意外的,所以非常的开心。

《中华儿女》:为什么想到将《杜拉拉升职记》改编成电影?这部作品或者杜拉拉这个人物身上最打动您的是什么?

徐静蕾:最早知道杜拉拉是朋友推荐的,张一白说看了个小说不错,可以拍成电影,我就让同事去买了《杜拉拉升职记》,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小说挺火的。买了之后,一晚上就看完了。小说挺吸引我的,可能也和我对职场的生活比较有兴趣有关,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小说写的感觉也比较真实,但是后面我不喜欢。说实话,是当职场八卦来看的。之后张一白问我愿不愿意拍成电影,我说可以,当时我正好想拍点都市现代题材的电影,觉得这个小说挺符合我的想法的,是一个很好的底板,就决定拍。

小说里杜拉拉唯一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和其他女性人物不太一样的就是感情方面:男主角王伟明显是一个钻石王老五,放在她眼前,她还不太乐意,还老想着要在自己的工作取得成绩。这个和我们传统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是不一样的,她代表了一部分现代女性。这也是小说给我的时尚感。我觉得时尚是需要有一些前卫的精神的。

《中华儿女》:之前您导演的作品《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都被划归为文艺片的行列,而新鲜出炉的《杜拉拉》却摇身一变成为一部时尚轻松的商业片,这种风格上的转变是否也反映了您心态上的变化?

徐静蕾:拍《杜拉拉》之前我已经有两三年没拍电影了,主要是在忙公司、杂志上的一些事,也确实因为工作上的一些事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比较喜欢看一些比较慢、比较闷的片子,而且是多闷都能看下去,但是自从把心思放在公司上以后,再去看那些片子,我就觉得那些导演怎么那么讨厌啊,呵呵,所以就专挑一些比较轻松的电影看,比如《欲望都市》,故事好看、服装好看、城市好看,但国内就很少这样的电影,有的可能故事好看(现在也不太多了),或演员演得好看,但全方位都好看的,尤其表现当下生活的,几乎没有。我就想,为什么没有人拍呢?那不如我来拍吧!

《中华儿女》:“自信”一直是您给大家的印象,也有媒体曾用“老徐玩的就是自信”来报道您,您觉得自信来源于什么?有没有不够自信的时候?

徐静蕾:了解自己应该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吧,我觉得我比较会理性的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各在什么地方,还有我比较会学习,还有点小聪明。

不够自信的时候?以前会有点,现在好像都还挺自信的。

《中华儿女》:在现实中有很多像杜拉拉这样初入职场的“菜鸟”,渴望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对于他们,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徐静蕾:和上面说的差不多,在任何环境中了解自己应该是第一重要的,这是第一步,否则你的方向会有问题。了解自己包括几个层面:优势、劣势和学习能力。每个人都有弱点,但是弱点是可以通过学习迅速来改善的,有些弱点是怎么学也达不到的,所以得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别做太徒劳的事。其次是要建立短期目标,我是一个从来不做长期计划的人,但是我会有很明确的短期目标,长期计划是太未知的东西,做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更不能为了所谓的长期目标而把眼前的一些事给忽略了,把自己给束缚住,在做事的时候,要懂得变通,我说的变通不是圆滑的那种,而是需要改的时候就要改,要冲的时候就冲。当然,这都是基于对自己的了解,所以要不断的了解自己。

《中华儿女》:作为演员,有什么类型的角色是您想演还没有演过的?

徐静蕾:其实我现在做任何事情,都愿意有那种“玩票”或者说是非职业状态,特定的类型没有具体的想过,主要还是看角色是否合适以及合作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