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4E标准的高校信息化工程绩效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4E标准的高校信息化工程绩效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针对目前高校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信息化工程投入决策困境,根据远程教育具体特点,提出了高校信息化工程4e绩效观:经济(Economic)、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和公平(Equity)。

关键词:远程教育;高校信息化;绩效管理;信息化工程

一、高校信息化工程绩效研究需求

我国的高校信息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高校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巨大影响中认识到,信息化不仅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于是,各高校纷纷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水平、改善生活环境。信息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淋漓尽致地显示了它的重要性。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异常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是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深化的。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教育投资紧缺、地区和学校差异显著的国家全方位推动教育信息化,其难度更是可想而知的。进入信息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各级教育决策管理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硬件、软件、资源建设超常规发展,但与此同时,各种矛盾和问题也逐渐产生和暴露出来。

绩效技术最初诞生于企业改造和企业培训中,如今已越来越成为各领域、部门决策、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前沿探索和热门话题,当然也成为当代教育技术乃至整个教育发展理论与实践前沿的重大课题。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系统始终属于事业单位,仍然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信息化建设项目一般是由学校申请,教育行政部门拨款投资,学校本身很少有人会去关注信息化工程的产出效益问题。学校的经济运作方式就是按章办事,有钱赶快花,没钱伸手要,很少考虑成本管理的问题。因而出现了一方面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教育经费浪费惊人。在信息化过程中重视硬件建设而疏于使用研究、缺少效益评价,结果造成信息化设备的浪费和闲置,高投入并没有实现高的教育产出,信息化工程投入的盲目扩张所造成的教育效益低下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确定符合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工程投入规模和比例?如何通过绩效评价的杠杆提高信息化资源的利用率,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如何避免以应付达标评估为导向的短期投资决策行为?这些都是当前高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二、高校信息化工程绩效研究意义

走在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前列的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随着每年大量信息化工程专款的投入,教育信息化起步早,硬件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同时,作为统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者,每每都为各部门提交信息化建设项目申请伤尽脑筋,经常在思索本校信息化的应用是否与教育教学效益存在必然的联系,以及是否发挥教育信息化最大效益,却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纵览我市其他高校,教育信息化工程绩效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绩效预算的条件还不够成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够完整。为减少教育信息化投入浪费,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绩效水平,减少教育资源浪费、实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保证学校教育信息化持续、有效地发展,我们非常迫切地需要对信息化工程绩效进行认真的立项研究,在新的城市信息化发展宏观背景和“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基础上,研究和构建符合高校信息化客观规律的绩效评价理论体系,利用指标体系对本校、本地区及至不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客观的测度,加深对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认识,为评估和考核各地区教育信息化绩效提供量化标准,为教育机构的科学决策提供思路和依据。

本研究的主题是通过绩效评价推动、引导和保障高校信息化工程的持续发展,并为提高高校信息化乃至各层次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决策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研究意义在于:

1.在借鉴国内外对教育信息化工程投入绩效评价经验的基础上,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出发,对教育信息化工程绩效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研究。

2.通过以点带面的校本实证研究,提出和建立一套合法、科学、经济、可行的高校信息化工程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本校、本地区高校信息化绩效水平,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科学决策提供思路。

3.创新信息化工程投入绩效评价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机制,对于提高学校管理者和信息技术从业者的投资观、效益观、质量观,有利于科学确定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财政投入量。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和引导高校信息化有序、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高校信息化工程4E绩效标准概念阐释

绩效研究有一定的标准可循。在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审计委员会(The AuditCommission)认为绩效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经济(Economic),输入成本的降低程度;效率(Efficiency),产出和投入的关系;效益(Effectiveness),产出对最终目标所作贡献的大小;即所谓的“3E标准”,用这三种标准能够衡量公共组织的绩效。在更低的费用、更广的应用等远程教育实现后,在高校信息化的投入和需求中,由于equity(公平)和利益是相关联的,公平性的要求被表现出来。经济、效率、效益、公平,也是逐层递进的。经济关注的是投入成本问题,效率强调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效益注重产出的贡献,公平是对产出的范围和程度的重视。在这样层层递进的分析下,高校信息化绩效的问题能够得到透彻全面的研究。因此,对于高校信息化工程绩效,采用Economic(经济)、Efficiency(效率)、Effectiveness(效益)、Equity(公平)的4E标准进行分析,是适当而合理的。它一般包括四个基本方面的绩效指标(4E):

1.经济(Economic)/成本标准。高校信息化工程绩效的经济指标是指高校信息化工程按法定程序的投入状况。以最低的投入或成本,生产和提供既定数量和质量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是其追求目标。经济指标衡量信息化工程是分析一个“值得不值得”的问题,借此决定是否投入资源,投入多少以及如何投入。成本衡量能很好地体现出预算和成本之间的差距。然而,成本本身并不能衡量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因而单一使用成本衡量不能满足绩效评估的要求。

2.效率(Efficiency) /生产力标准。高校信息化工程绩效的效率指标是指高校信息化工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能否以一定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是效率追求的目标。效率指标衡量信息化工程是不是一个高效的工程。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被称为生产力。反过来,投入与产出的比率被称为效率或单位成本,其实它们是同一概念。效率与经济理性同义,它关心的是手段问题,而且这种手段是以货币方式加以表达与比较的。效率的计量方法有单位产品和服务成本(如每次远程教学的成本),或者单位成本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如花费100元可以进行50次远程教学)。最低成本实现最大效益就是有效率的。

3.效果(Effectiveness))/质量标准。高校信息化工程绩效的效果指标关注的是,通过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后,教学质量是否有了改善,校方、师生是否满意,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它关心的是目标和结果。效益可分为两类:一是改变现状的程度;二是行为改变的幅度。每一项投入都有明确或含糊的指向用户的目标。这些目标可作为界定效益衡量的基础。效果指标衡量信息化工程是不是一个质量工程。

4.公平(Equity)。高校信息化工程绩效的公平指标侧重的是信息化工程效果(如信息化工程的数量或货币化的收益)和努力(如货币成本)在社会群体中的不同分配,它与法律和社会理性密切联系。公平作为衡量指标时,关心的是“接受信息化教育的团体和个人是否受到公平的待遇,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是否能够享受更多的服务”。公平无法在时常机制中加以界定,因而公平很难衡量。但是,下列原则可以指导公平性的衡量。一是帕累托标准:使一个人境况变好的同时,不能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帕累托标准的目的是保障最低福利。二是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在效益上的净受益者能补偿受损者。该标准的目的是保证净福利的最大化。三是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提出的再分配标准:使处于条件恶化的社会成员的收益增加,则是正义的行为。标准强调再分配福利最大化。此外,回应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回应性指的是效益、效率和平等标准是否真实反映了特定群体的需要、偏好和价值观。

四、结语

我国高校信息化走了十多年头,在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背后,需要持续发展的动力,必然需要对信息化工程投入后产生的效果效益进行绩效评价研究。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认为信息化工程一旦投入使用,就能带来很大的收益和变化,也是对高校信息化的误解。将高校信息化看成长期工程,才是对待高校信息化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