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磁悬浮带式输送机在电厂应用的探索与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磁悬浮带式输送机在电厂应用的探索与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为了克服传统带式输送机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基于磁悬浮理论,提出了磁悬浮带式输送机这种新型运输设备。利用电磁力工作的磁悬浮带式输送机,具有无摩擦、噪声小、节能降耗、环保、效率高和维修量小等特点,可以解决普通带式输送机维修量大、能耗高、噪声大、输送带打滑、跑偏和撕裂等问题。

[关键词]磁悬浮;带式输送机;探索;应用

中图分类号:TH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273-02

概述

随着能源问题的凸显,目前国内对带式输送机的技术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倡导的电厂节能减排计划工作。但由于现在所使用的绝大多数普通带式输送机都是采用托辊支撑的方式来输送物料,胶带与托辊的直接接触,加上长距离大运量的客观条件,这样不但会加大磨损,增加维修费用,还会导致皮带跑偏、撕裂等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巨大的摩擦阻力和大量的易损件更换,将大大增加能源消耗,成本增加,这与国家的节能降耗的指导方针格格不入。如果采用磁悬浮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式,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其使用能耗和大量的易损件更换,节约能源,降低经营成本。本文在此背景上提出对带式输送机引进的磁悬浮技术,将胶带与托辊的直接摩擦方式改为非接触的悬浮输送方式。

1.磁悬浮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

磁悬浮带式输送机是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而设计的电磁运行系统,将柔性橡胶钕铁硼永久磁铁均匀布置在输送带覆盖胶内部,当轨道内悬浮线圈通过电流时生产磁场,与输送带磁力发生作用产生相斥力,使输送带和轨道之间生产缝隙,输送带悬浮于轨道上下方,通过驱动滚筒的转动带动输送带运转。如图1。

当输送带发生跑偏时,轨道内悬浮线圈磁场发生变化,变频器自动向跑偏侧增加电流,输送带受到磁场力的增加从而缝隙增大,输送带因自重向另一侧产生回复力,从而保证悬浮的输送带沿轨道运动不发生偏转。

2.磁悬浮带式输送机具有哪些特点

磁悬浮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新型的运输设备,利用电磁力支撑代替托辊支撑,输送带与轨道之间不存在任何直接接触,几乎没有摩擦力,具有以下优点:

3.1 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在物料堆积密度、输送带截面积一定时,提高输送带运行速度可以提高输送能力,使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3.2 输送带运行平稳、不跑偏、安全可靠。由于是电磁力支撑工作并且有导向功能,能够连续稳定地支撑输送带悬浮运行,平稳地输送物料且不散落、不扬尘。

3.3 可以选用轻型输送带,并可延长使用寿命。由于运行阻力小,所需张力小,可选用轻型输送带;由于运行平稳、不跑偏等,输送带磨损很小,且无撕裂现象发生,输送带的使用寿命能够延长很多倍。

3.4 噪声低,工作环境舒适。工作转动部件少,噪声少,运行平稳,几乎没有振动;因减轻了摩擦驱动导致的噪声大的缺点,改善了工作环境。

3.5 耗能少,维修量小。由于是无摩擦的电磁力工作,动力消耗比托辊机低很多,结构特殊,具有优良的运转性能,易损件托辊需要大量更换,维修费用高,而磁悬浮带式输送机只需要常规的维护即可。

3.磁悬浮带式输送机设计及参数计算

3.1 输送带的选择

根据《新型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输送带有关参数,选取聚脂EP250阻燃输送带4.设备选型及应用

由《运行输煤机械设计选用手册表》查可得及经计算可确定减速机、液力偶合器、制动器及滚筒的型号:电机型号为Y-315L1-4,驱动功率130Kw,液力偶合器型号规格为YOXⅡ650,减速机型号为WJRHH3SH12-31.5,制动器为逆止器,直接安装在减速机二级轴上,型号为FXM140-50SX,该驱动组合装置取可完成3265T/h的输送能力的要求。(如图3)。

5.结语

电厂现使用的普通带式输送机是60年代产品,主要是采用托辊支撑的方式来输送物料,胶带与托辊直接接触,生产巨大的摩擦阻力和大量的易损件更换,大大增加能源消耗。而磁悬浮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新型的输送设备,可符合“十二五”国家的节能降耗的的要求,也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阐述磁悬浮带式输送机的悬浮原理和设计方法,结合普通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规范和相关设计手册,详细分析计算了磁悬浮带式输送机主要部件基本参数,为电厂使用新型磁悬浮带式输送机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钺主编:新型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2.

[2] 张强主编:燃料设备检修,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11.

[3] 运行输煤机械设计选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4] GB50431-2008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

[5] 赵风桐、王淑文主编:磁体间作用力的计算,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