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带苗族的婚俗“赶边边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带苗族的婚俗“赶边边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赶边边场”活动不是随处可以进行,而必须在特定的地点,苗语称“嘎打良庚”,通称为“边边场”。设多少“边边场”,则依寨内居住姓氏或宗族多少而定,若一个寨子同属一个氏族,小寨的则设一个“边边场”,大寨可设两个以上“边边场”。若多姓杂居,则各姓氏设各姓氏的“边边场”。总之,以同姓或同宗男女回避为原则。这些供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的场所,一般设在寨边或寨中,讲究的设有石凳、木凳,栽有百年大树,因而这些地方被视为风景名胜之地。若农闲季节,“赶边边场”频繁,白天亦在进行。为了礼貌,尊重女方寨子,不宜在寨中“边边场”谈情对唱,可择在离寨子不远而人能看得到的河边、路口、桥头、树下、草坪等地方,而不能在隐蔽之处进行。

为了方便青年男女社交和谈情说爱,苗族祖辈专给青年男女特定“赶边边场”节日活动日期,如凤凰山江、花垣一带于农历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和七月七这几天,分别举行几次青年男女集体轮流坡会活动;阿拉、山江、德夯、边城茶峒以及贵州一些地方,每年这几日分别举行坡会(苗语称‘旧波’,凤凰、花垣、吉首一带却称‘赶边边场’,近年有人外延为‘吃姊妹饭节’)。凡苗族青年男女年届十六、七岁,都有过赶“边边场”活动。十八至二十岁左右最为活跃。当他们在各种公开的社交活动中,一旦情窦初开,本能地自然会产生对恋人爱慕之情。青年男女们不但与一向倾慕的对象畅抒情爱,连素不相识的异性也可以毫不拘束互相攀谈对唱,从中找到心心相爱的对象。他们通过吟唱显示歌才,披露心声,交流思想,建立感情,以自择婚配,因而婚后离弃极少。

青年男女在初相会时,皆以群体活动为主,男女各在一方通报家门,即各自所属宗支以免误会。然后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抓住对方的情思,一唱一答促进情感交融。对唱的内容为包括相见、讨糖、问姓氏、催请、赞美(亦不乏讥讽、笑骂)、定情、分离等方面。经过几次接触对唱来显示自己的才华,有的即兴编就随着感情的起伏而千变万化。彼此初步了解或互为对方相中,情意相投,方可离群自成一对,以歌为媒,倾诉心曲,商谈终身大事。在赶边边场的过程中,男女双方经过多次的幽会谈心,加深了解,加深感情,彼此确实情深意笃,就可交换信物,互定终身。交换的信物,女的多半是手镯、项链,男的多是戒指、头巾或互换衣服。若在正式结婚之前,一方或双方感情有变化,不愿结合,信物可互相退还。

提亲:提亲有两种情况,一般自主自由式婚均不提亲。因在情场上双方已交换了信物,互定了终身,暗地已择定结婚日期,确定接亲人等。有的为了双方老人皆喜,自主自由式婚也可通过妯娌、兄嫂等渠道征求父母央媒为之讨婚、提亲。这种情况有,但不多见。第二种情况是说合自由式与说合古典式婚,也即是关系婚和姑舅婚。说合式的关系婚,是男方认为有适合与自家儿子为婚的姑娘,就请家中老人健在,儿女双全,善于辞令,并与女家有些瓜葛关系的中老年妇女为媒,到女方家去踩门提亲,介绍男方家的情况和未来女婿的人品。开始时,女方家长不轻易放口允诺,需要征求舅家和房族意见。这时,一般不招待媒人,做出一副高傲样子,不然就失去体面。即使同意了,也要故意说一些搪塞的话,如“我家姑娘还小得很,还不懂得事,让她在家多待几年再说。”后经男家多次请提亲人反复说亲,才肯答应。

择日:自主自由式婚,用不着再择日,双方在互定终身中,已自行商定迎娶日期了。婚期决定后,双方家庭即分别准备结婚事宜,如喂猪、酿酒,姑娘准备嫁衣等。说合式自由婚期由男女父母双方共同商讨决定。

结婚:结婚要数自主自由式的婚事最简朴,不用媒妁,不讲财礼,不讲条件。走到新郎家村边,有的燃放鞭炮,一直燃放到新郎家门口,请新郎父母出来开门。无鞭炮准备的,则在寨边稍候,由迎亲伙伴飞报新郎家作好迎亲的准备。男方父母听到后,多数是很高兴地喊醒家中儿女,由新郎的妹妹或堂姐妹为迎亲主体,加上寨上的姐妹和房族组成,然后打开大门,把新娘迎进家来。接亲的主要仪式是接伞。接伞的人必须是新郎的小妹或堂妹。无亲妹、堂妹则由新郎父母指定一与新郎同辈份的小姑娘去接。新娘走至大门,即由新郎的妹妹跨出门外迎接新嫂子,新嫂子接着用左手把雨伞递给接伞的妹妹,接伞妹妹接过新嫂子手中的雨伞后,新娘即用左脚跨进屋内,以示今后成为新家庭的主妇,并寓意早生儿在前。随即由接伞妹妹携新娘手迎入新房,迎亲妇女们陆续进入新房休息。新郎则不进家,各自到房族家去避羞寄宿,表示懂礼,对老人尊重。另一种是说合式自由的结婚由女方父母决定彩礼多少,男方送完彩礼后,再举行婚礼。新娘进入堂屋后,由新郎的两个妹妹领至正堂东屋,一左一右地陪着当中的新娘,三人的面都朝陈设祭品坐着,同时,她们三人的腿上,各覆盖着新毛巾,用以接礼品。举行结婚仪式时,新郎家堂屋摆设是:正中摆着长条桌,桌上放着一碗盛有三尾熟鱼,捏成坨的三坨糯米饭,煮熟的猪头、猪心、猪肝、猪腰、猪肺、猪脚爪和猪尾巴以及三碗酒。新郎家长面对供物就坐。一长者先倒一点酒并掐各少许祭品丢于地上,以示祭祀祖先。随即说吉利话:“今天是吉祥的日子,喜气的时辰,满屋宾主,无比高兴,祝愿新郎新娘,百头偕老,相爱相亲,养女美象花朵,生儿多如浮萍。”祝毕,长者即端酒一杯献给新娘,新娘不用手接,只用嘴挨一挨,即由送亲嫂嫂代喝。然后从碗里拿出三坨糯米饭分别给新娘和陪坐的两个妹妹每人名下一坨,放在她们三人覆盖腿上的新毛巾上面,接着又取出三尾鱼每人一尾,也同样放在她们三人的毛巾上,仪式毕。即由新郎家的房族亲友向新娘敬献礼物和喜酒。这些礼物、喜酒均由送亲的嫂嫂代收、代喝。礼物中,有的是钱,有的是布料、绸缎,有的是银饰。接着举行“挑喜水”仪式。新郎的妹妹引新娘去挑“喜水”,执行舀水是新郎的妹妹,舀单不舀双,一般舀三瓢;一瓢表示舀吉祥,二瓢表示舀富贵,三瓢表示舀子孙。这时都有许多青年后生跑到井边来故意逗趣,叮嘱新郎的妹妹舀满一点。新郎的妹妹拿着一把又大又深的木瓢,虽然只限舀三下,但却把水桶舀得满满的,新娘把水担上肩,大家就一齐注视着她,看她是不是会换肩;腰身是不是有劲?脚步迈得是不是轻巧?姿势是不是优美?赞叹声,逗趣声响成一片。挑完“喜水”新娘又拿起扫把在地上扫了几下,又走到碓房去象征性地舂舂米等。然后即引新娘进入新房休息。不一会新郎家举行酒宴。送亲人的酒宴设在新郎家堂屋中,当中是长条桌,两边坐人,宾主对面畅饮对歌,桌上摆满佳肴,大家尽情地吃喝。另外,主人家还把从新娘家带来的“新娘饭”散给大家每人一坨,同时还在每个面前,放有一坨四四方方的熟猪肉。这些礼物,客人都不吃,带回家去,让人们知道主人家喜事隆重,礼节周到。

随着时代的脚步,象“赶边边场”这种苗族古老而有趣的相亲风俗,也像其它许多原本富有浪漫色彩的民间风俗一样,逐步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原生态的充满野性而又是那样无拘无束的“赶边边场”不再有了,遗留到今天出现在我面前的山江集市,既没有苗族男女浪漫的“边边场”,也没有此起彼伏的对歌,有的只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由各种服饰、各种口音混杂在一起的农贸集市,如同我们在许许多多地方看到的农贸市场一样杂乱而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