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请医生”和“抬灵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阿凡提故事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阿凡提到皇宫里当差,皇帝吩咐他:“阿凡提,我以后命令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和这事有关的事情也要想办法做好,你要养成这个习惯!”
一天,皇帝生了病,派阿凡提去请医生,阿凡提把医生请来之后,在回来的路上又到礼拜寺去把经师请上,把洗尸的铜壶也带着,又叫四个人抬着灵床(停尸体用的),吆喝着回来了。皇帝一看,立刻火冒三丈,指着经师和灵床喊道:阿凡提,我派你去请医生,你怎么把这些都带来了!
“尊贵的陛下!”阿凡提慢条斯理地说:“你亲自吩咐过我,你命令我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和这事有关的事情也要想办法做好。按照这个命令,我想,如果皇帝的病治不好,死了的话,不是要请经师和灵床吗!所以我就把这些都带来了。”
这是一个笑话。机敏的阿凡提利用皇帝命令的含混不清,把皇帝狠狠整了一下。因为“和这事有关的事情”是个不明确的概念,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有联系的。阿凡提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把“生病”和“死亡”联系起来,使得皇帝吃了哑巴亏。
概念明确是思维的起码要求。概念发生混淆,思想就会混乱,争论问题就会纠缠不清,空耗时间。学一点如何明确概念的逻辑知识,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对于揭穿各种诡辩也是有帮助的。
概念和语词的关系
要明确概念,就要弄清楚概念和语词的关系。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语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概念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借助于语词表达出来,别人才能了解。
但是,概念和语词是有区别的,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反映一定事物、具有实在意义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而不反映一定事物、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具体地说,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表达概念,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这在语法上叫同义词或一义多词现象,在逻辑上叫不同语词表达同一概念。例如水泥,又叫洋灰、水门汀、士敏土;土豆,又叫洋芋、洋山芋、山药蛋等。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利用这种不同语词表达同一概念的现象,取得形象、生动和幽默的效果。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碰到一位一百四十一岁的高龄老人过生日。乾隆送老寿星一副对联,上联是:“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下联是:“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花甲是六十岁,两个花甲再加三七二十一岁,等于一百四十一岁;古稀是七十岁,两个古稀再加一岁,也是一百四十一岁。这副对联写得相当巧妙。
第三、同一语词也可以表达不同概念。在语法上这叫多义词或一词多义现象,在逻辑上叫同一语词表达不同概念。
《吕氏春秋·察传》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这个故事意在告诫人们不要轻信传闻,要调查研究,但也涉及一词多义问题。如果丁某人不说“吾穿井得一人”,而说“吾穿井得一人使”,不就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了吗?由于逻辑上存在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概念的现象,我们在选择语词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词,同时,我们在听别人讲话,看别人文章时,也要注意避免“望文生义”,而要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上下文的关系去理解一个语词所反映的是什么概念。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每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所谓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
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呢?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什么是概念的外延呢?就是概念所反映的是哪一类事物。概念的内涵从质的方面反映事物,它回答的是“这一事物具有什么本质属性”的问
题;概念的外延则从量的方面反映客观事物,它回答的是“这一事物包括哪些对象”的问题。例如:“国家”这个概念的内涵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而中国、美国、苏联、日本……总之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包括在“国家”这个概念的外延之内。
怎样明确概念的内涵?明确概念内涵,就是要给概念下一个反映概念本质属性的定义。例如“商品”,它的本质属性是“用来交换的劳动生产品”。因此,“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就可以用“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生产品”这个定义来表示。
定义必须反映概念的本质属性,否则就会发生概念混淆,甚至闹出笑话。例如“人”,它的本质特征是“能创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因此“人”的定义应该是“人是能创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给“人”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行走的动物。”有人开了一个玩笑,拿着一只拔去了羽毛的鸡,说道:“这就是柏拉图的‘人’”。柏拉图的定义就是因为没有抓住概念的本质而成为笑柄的。
怎样给概念下定义呢?先要把该概念放在比它更大的概念里,然后再找出和它相邻近概念的本质差别。例如,要给“大学生”下定义,先要把“大学生”放在“学生”的外延里,然后再找出“大学生”同“中、小学生”之间的本质差别,那就是“在高等学校学习”这一点。因此我们可以给“大学生”下这样的定义:“大学生是在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
下定义,还要遵守下列规则:
第一、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相等。如果定义概念的外延大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就叫定义过宽,反之就叫定义过窄。定义过宽或过窄都算是逻辑错误。“”曾经给“大学”下过一个定义,叫做“大学大学,大家来学”。这个定义在逻辑上是荒谬绝伦、狗屁不通的。如果“大学”是“大家来学”,“中学”、“小学”也是“大家来学”,定义概念“大家来学”远比被定义概念“大学”宽得多。
第二、定义概念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概念,违反这条规则的叫循环定义或同语反复。例如:“圆周是圆弧构成的封闭曲线”就是个循环定义,因为“圆弧”本身还得由“圆周”来说明,“圆弧是圆周的一部分”。本来被定义概念要靠定义概念来说明,现在定义概念却要靠被定义概念来明确,这样一来,两个概念都不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