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与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针对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着单纯满足学生兴趣,而忽视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职能的倾向,只重视术科而忽视传播体育理论知识,体育理论教学时数不足、内容不切合学生实际等现状,进一步强调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加强体育理论教学的措施,即增加教学时数、举办知识讲座、进行个别指导、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及加强理论教材建设等。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体育教学的任务: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培养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体育与健康课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然而,长期以来,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或教师只注重教授技术动作,学生单纯模仿技术动作,不注重基本理论和技术理论的讲授,因此,学生缺少体育科学知识,对体育的目的任务不明确,对体育这门学科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得不到科学的锻炼,无法实现“终身体育”的锻炼目标。
由此可见,要使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完成中学体育教学任务,就有必要在督促中学生抓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和锻炼,从而减轻学生自我揣摩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
体育理论课上主要在室内讲授体育的基本知识,运动卫生常识,各主要运动项目有关专项理论及其比赛规则、技术与战术等内容。
一、高中体育理论教学的现状
1.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严重不足。
高中体育教学的学时设置中,除安排个别课时的保健生理教学外,主要是室外课的术科教学,所以体育理论课时不足,无法使学生学到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进而全面地提高文化素质,导致体育理论课教学质量低下。
2.体育理论教材内容不够切合学生实际。
很多学生认为,体育理论知识的贫乏极大地影响了锻炼的积极性,其主要原因如下:
(1)高中生缺乏从事体育运动的必要基础理论知识与卫生保健常识的指导,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往往凭着年纪轻、冲动行事,结果事与愿违,发生伤害事故,但不知道如何现场处理,如何恢复。
(2)对体育运动项目规则知之甚少,无法有效地进行练习比赛。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任何人都会产生各种感觉和明显的生理反应。经常锻炼的人必须知道这些感觉、反应与自身健康的关系,并学会用简单易行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分析自己的健康状况,从而合理地安排锻炼形式和运动负荷。但在现行体育理论教学中,由于课时少、教师素质偏低等种种原因,致使体育理论教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这样的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二、体育理论教学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是采用教育手段培养人的各种素质,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和形式。体育理论教学作为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高中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促进了高中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在改革开放向纵深迅速延伸的今天,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跨世纪并能适应高科技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些人才同时必须具备很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体育教育历来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对高中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理论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和审美观;使高中生具有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胸怀大志,树立为中华民族争光的远大志向。要采用丰富的典型事例,这样才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这方面的事例在体育界可以说比比皆是,如中国女排勇敢顽强摘取“五连冠”的事迹;郎平听从祖国召唤,离家别子,甘愿承担巨大经济损失回国执教,重振中国女排雄风的优秀事迹,等等。
2.提高了高中生的文化素养。
体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育专业中有许多课程,如体育心理学、体育史、学校体育学等,本身就属于人文学科。因此,通过体育理论教学,高中生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质。
3.提高了高中生的身体与心理素质。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重视身体锻炼的形式,忽视体育科学知识的指导教育,未认识到体育科学知识是身心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实,学生体育实践的实效性、长期性和心理状态的调整、发展需要相应的体育科学知识作指导,这是因为高中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才能对运动本身,运动技术、技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锻炼自觉性,更快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通过体育理论教学,可以教给学生如何锻炼身体的科学原理、原则和体质评价方法、心理评价方法等科学知识,使他们利用科学知识进行体育运动,提高健身意识和心理承受力,并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
三、加强体育理论教学的措施
1.合理利用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数。
首先,适当增加体育理论教学时数;其次,合理利用雨雪天气进行室内体育理论教学,征集体育理论课时,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给予技术、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2.举办体育理论知识讲座。
体育理论知识讲座是体育理论课的补充,它是根据教育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精心组织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
3.抓住时机,个别指导。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已日趋成熟,具有自主学习与训练的能力,但在学习、训练中他们必然会碰到许多问题。对此,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询问并予以解释,还要鼓励学生经常带着问题来找自己,因为个别辅导效果往往好于课堂教学。
4.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
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包括以下方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生物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运动训练学和卫生保健学等知识;掌握各主要运动项目的有关专项理论及其比赛规则;具备社会学、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一个优秀的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也须相应地发展变化。由过去的侧重掌握运动技术转变为理论、技术全面发展;由简单的“示范型”向具备高素质的“智能型”过渡。
5.加强体育理论教材建设。
教材是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由于学校体育是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力学、医疗卫生学、社会学等学科综合而成的体系,加上高中生个体所具有的知识体系千差万别,他们发展的起点和指向各有差异。编撰体育理论教材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同时兼顾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实际,统一的体育理论教材总的来讲只能大体上抓住一个“纲”字,至于“目”应由具体的体育教师去补充订正,这样才更切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