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译、评、结”文言文教学模式探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译、评、结”文言文教学模式探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今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日渐凸显,课堂上的“少教多学”成为必然。进一步探讨文言文教学规律,把行之有效的传统经验与科学方法结合起来,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的文言文教学中始终遵行“少教多学”的原则,坚持尝试“读、译、评、结”的教学模式,现将本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与诸位同仁交流共享。

一、读——把握节奏,气脉中贯

荀子说:“诵数以贯之,思通以诵之。”学语言一定要强调诵读。文言文与口语殊异,在诵读中,可以熟悉文言词语及习惯用法,真切理解语句的含义及文言句式的变化,消除自己和作者的语言隔阂,体味文言文的语言美。在诵读中,还可以通过语句的长短,气势的缓急,音调的抑扬,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会文章主旨。而在诵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读准字音。特别对一些生僻字、通假字和形同异读字,要学生课前查字典,据义定音。

二要指导正确断句。明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关键,断不清句,就谈不上读懂文言文。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应在“所闻”后断句,“所闻”是名词性短语,用作“言”字的宾语,如断在“言”后,“所闻”成了“叹惋”的主语,有悖原意了。

三要读出文气。气是文章的音节,表情达意离不开它。诵读文言文必须把抑扬起伏的调子读出来,这就要读出词语的语气,还要注意句中停顿。如《项羽之死》中“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是司马迁笔下项羽唯一一次落泪,也是最后一次落泪,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凉,随从将士的“泣”更是把这种悲凉推到了极致,学生在反复诵读时就应该感受出这种“悲”,这种无奈,教读时应引导学生读出“悲伤而又不甘”的语气。

严格的诵读训练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必须纳入课堂教学计划,讲解精约,练读充分,以激发学生读的积极性。

二、译——文通句顺,贵在鲜活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是按照原文用现代汉语逐一对译,做到字字句句都有着落。意译为了表达通畅,对原文语序可做适当调整,也可适当增减词语,只求译出全文的文意和语气。指导学生翻译,可根据原文的具体情况,把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教读一篇课文也不一定全篇翻译,可以摘译典型例句、语言片段,重在积累词的基本义项,掌握常见的文言现象,形成文言语感,为学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服务。教读《苦斋记》时选择翻译文段为:“野蜂巢其间”“故遂择其窊而室焉。”“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学生自主翻译时能指出“巢”和“室”两字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艰”字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及“苦”、“劳”、“饿”等字的使动用法,那就算达到要求了。学生通过对这些文段的翻译可以掌握词类活用规律,知晓词类活用的基本判断方法。如果选择“苦与乐,相为倚伏者也……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能相去几何哉!”“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这些文段让学生翻译,那就在于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翻译的字顺句通,体会文章的“苦乐相互转化,以苦为乐”的主旨内容。

课堂上要求学生依据给定文段翻译,积累方法、掌握规律,以求今后的翻译符合原意,语言简练、通畅,合乎现代汉语规范。

三、评——鉴赏评价,体悟个性

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名篇佳作。讲究章法,注意推敲文字,尽管百余字的短文,也能写得迭宕起伏,生动多姿。这些作品,有的尽管表现出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但在某些问题上不乏真知灼见,有些思想在今天仍闪亮生辉,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文言文教学既要在字、词、句方面花力气,又要和教现代文一样,指导学生作必要的评析。

首先,设置“主问题”牵动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探讨。每篇文言文都有主题,也会有其独特的写法,或是有着突出的字词用法。选入课本的文言文一定有其重点表露的内容,抓住这些重点,以此作为文章评析的“主问题”,让学生生发出与之有关的“子问题”,在学生交流、评价和分析中逐步解决“子问题”,最后形成对“主问题”的透彻理解。教读《苦斋记》时,有教师设置了这样的主问题:本文通篇写一个“苦”字,试分析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这个“苦”字的?又表现了什么思想?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最后说明写作原由,也点出一个“苦”字。这样,文章的主旨“苦乐相依”,“以苦为乐”的基本思想就凸显出来了。其次,文言文评析要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文”是为了阐明道,古人的进步思想是蕴含在词句与表现手法之中的,分析文言文时做到文道结合就能透彻理解文言文。教读《陈情表》时,有教师引导学生作了这样的评析,“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文句中“特、拜、寻、除”将诏令出仕的急切气氛进一步强化,也将作者内心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文句用词看似平谈,实则妙极,文章分析时的文道统一恰到好处。

教读《苏武传》时,学生有这样的评析:班固对苏武长达十九年的生活只作了简略的叙述,但抓住了最具感染力的细节,给我们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充分表现出苏武过人的意志、韧劲和忠诚。如,匈奴把苏武囚禁大窖,并且断绝食物时,“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流放北海,廪食不至时,苏武“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这些鲜明感人的细节,使苏武的形象进一步得到升华。

学生的自主评析能够紧扣思想内容分析词句篇章和写作手法,这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都大有好处。

四、结——探讨规律,学以致用

文言文的诵读、文段的翻译和思想内容的评析已使学生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如果教师此时能够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小结,定能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作用, 达到“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在愉快的氛围中把教学推向高潮。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能准确地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实质和内在的完整性,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如,《苦斋记》中教师作了这样一个小结: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一个“苦”字,贯串始终,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这样的小结实现了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归纳梳理,留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

课堂小结最重要的任务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这节课最重要的东西加以回顾提升。这就需要突出重点、难点、技能、规律和方法,学生明晰这些,有助于他们强化考查内容,掌握学习方向。

构建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少讲,学生在课堂上多自主探究,它不仅解放了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文言文教学的“读、译、评、结”模式当前还处于探索之中,并不完美,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努力去完善它。

(作者单位:尤溪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