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宫颈糜烂没那么可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宫颈糜烂没那么可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宫颈糜烂的误解

很多女性朋友对自己是否有宫颈糜烂非常在意,常在体检或妇科检查时询问医生:“我有宫颈糜烂吗?程度怎样?”她们害怕因为有了宫颈糜烂发展成宫颈癌。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宫颈糜烂”一词是由英文Cervical erosion的译名而来,但在当时翻译有些不妥,把erosion翻译称了糜烂之意,其实erosion有失去上皮、上皮脱落或溃疡多重意思。长期以来,一直将错就错沿用至今,造成了很多对于宫颈的过度医疗,给患者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担心。现在妇产科界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废弃了“宫颈糜烂”一词,改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columnar ectopy)”。有很多医生习惯上仍称其为“宫颈糜烂”,更有甚者一些医疗机构、商业广告为经济利益考虑,对其大做文章,使人们对“宫颈糜烂”更加恐慌。

实际上我们肉眼所见的糜烂并非真性糜烂,而是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移所致,其中一部分是由于雌激素水平增高引起的一种生理改变,并非病变。生育期女性“宫颈糜烂”发生率高,是因为此时女性卵巢功能旺盛,体内雌激素水平高,引起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表面替代了鳞状上皮,是生理性改变。其实部分出生女婴的宫颈也是“糜烂”的,这是由于在体内受母体雌激素作用的结果,待出生几天后,体内雌激素下降,柱状上皮退回至宫颈管内,宫颈即光滑。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低下,宫颈大多光滑。

宫颈糜烂要不要治疗

宫颈糜烂不能同宫颈炎混为一谈,宫颈糜烂是生理性改变,不是病变:宫颈糜烂不是宫颈癌,不是癌前病变:妇科检查发现“宫颈糜烂”,不要慌张,按照正规的宫颈疾病筛查。“宫颈糜烂”是否治疗,取决于是否合并感染、有无症状。无症状、未合并感染者不需治疗:有症状、合并感染,如分泌物增多,有接触性出血,应在细胞学检查阴性后,给予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宫颈肥大无具体的诊断标准,关键是无治疗意义,即无需治疗。

宫颈为何易生病

子宫颈是女性生殖器官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女性生活、生育密切相关。宫颈管柱状上皮的抵抗力低,故宫颈易受到病原体侵入发生炎症。真正与宫颈癌相关的疾病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分为3级:Ⅰ级,即轻度不典型增生。Ⅱ级,即中度不典型增生。Ⅲ级,即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三者合称宫颈癌前病变。患该病的女性,外观上,宫颈可以是糜烂的,也可以是一个光滑、肉眼看不出病变的宫颈。比如刘女士在单位组织的体检时,做了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俗称TCT,取报告时被告知得了“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可能发展成为宫颈癌。刘女士不敢置信,因为她平时自己没什么感觉,而且没有宫颈糜烂病史。在医生建议下,她做了阴道镜下活检及HPV检测,最终结果HPV阳性,离宫颈癌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只要没有发展到宫颈癌,仅需宫颈锥形切除术,如病检符合且切缘阴性即算治愈,术后定期复查TCT和HPV。所以,并不是说宫颈糜烂了就发展为宫颈癌,而光滑的宫颈也可能已经发生了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病变的筛查

宫颈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其最严重的情况是发展为子宫颈癌。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明显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宫颈癌的有效预防和早诊早治。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找到病因的癌症,与宫颈的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现在很多妇产科医生及女性朋友意识到HPV检测的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关键的定语,一是高危型,目前所检测的一般为13种高危亚型,如HPV16、18、52等,有些低危型HPV与宫颈癌无明确关系,而与尖锐湿疣有关。二是持续性,有的女性朋友检测到HPV阳性,就惊恐莫名,吃不下,睡不好,其实大可不必如此,HPV感染大多在2年内可自行清除,且感染HPV发展到宫颈癌需10-20年。所以,只有持续存在的高危型HPV感染才导致宫颈癌。

哪些妇女需要作宫颈细胞学检查以及应该间隔多长时间做一次,大多数专家建议如下:

对那些没有宫颈病理学症状和历史性疾病的妇女,应该至少每两年做一次细胞学检查。

所有有性生活的妇女应当从18-20岁时开始作细胞学定期检查,或者在第一次性生活后一到两年内开始。

对于70岁以上的妇女,如果她们在最近5年时间内有两次细胞学定期检查结果正常,则可以停止定期检查,但如果她们从未做过细胞学检查或主动要求检查,则应当做细胞学检查。

癌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全世界对于宫颈癌的口号就是尽早在完善的宫颈癌筛查体系保证下,早期发现宫颈癌,消灭宫颈癌。每年几分钟的妇科检查,就可以让你远离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