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好题“引爆”学生的写作热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好题“引爆”学生的写作热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题。不少一线教师都竞相关注写作技法的指导,殊不知在作文教学中更应“俯下身来”关注学生的写作状态。

我国第一位语文教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阮真教授,在八十三年前就曾说过:“学生作文成绩的好坏,和作文前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若不于此加意,任意出了一个题目,教学生任意去乱写,一定得到许多不好的成绩,删改也就非常困难。往往有学生已经做坏的文章,删也无从删起,改也无从改起。所以教师与其多费力气删改,不如多费力于指导。”①拟题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更需要教师们静心研究。

一、作文拟题的现状分析

(一)作文拟题的随意性

现如今,我们大多数作文训练缺少科学的体系,初中各年级各个学期训练的中心是什么,学生要达到什么要求或目标,很多教师心中无数。许多备课组在学期初只排出作文的次数,至于训练什么,没有具体安排,更别说每次训练的作文题目了。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魏本亚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每次作文,教师们往往是几个人凑一凑就拿一个题目来做,每次作文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②可以说,在一学期的作文训练中,作文题目方面就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

(二)作文题目的非序列化

同样,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由于作文题目本身给得就很随意,所以题目之间不具备渐进关系,甚至有时题目对于相关学段的学生而言也不够适切。这种作文题目的非序列化现象使得各个题目彼此之间不具有线性的过程与逻辑。

(三)用终结性题目替代过程性作文题

面对日常的作文训练,不少老师采用“拿来主义”,当他们觉得某个省市的中高考作文题很好很优秀时就迫不及待地拿来给学生练习。殊不知这些题目更适合于毕业考试,而不太适合于平常的作文训练。因此,这种用终结性题目替代过程性作文题的现象,使得写作的应试味道太浓,而那种很珍贵的“公民写作”“率性写作”③的写作状态就被“吹散在风中”了。

二、作文拟题策略的实践路径

写作教学的作文题目应该与训练体系密切相关,应紧扣训练体系制定适切性的计划。如果作文题目大而空,缺乏可操作性,脱离学生的水平实际,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而且长此以往更让学生们畏如猛虎,更别说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了。为此,笔者在作文拟题方面进行了如下探寻:

(一)拟题要有计划性

本学期要开展几次作文训练、练哪些能力点?教师在开学伊始就应有个计划,计划中要对每一次作文题目有个初步的设想。进行作文拟题时,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1.要认清新课标(以2011版为标尺)对作文的要求;2.要注意阅读文本与作文之间的内在联系;3.各学段学生已有的写作知识(包括他们优点与缺失)以及他们在写作上的“最近发展区”;4.要关注哪几种文体学生要有一定量的练习;5.注意学生的兴趣点不同可以多出几个题目供学生选择;6.题目要有变化,且在学生的认知范围之内;7.关注本学段教科书的“单元目标”。

当然,教师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时政或学生的生活进行适当的调整,但决不能置作文教学计划于不顾。

(二)拟题要考虑“题材”问题

一线教师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往往过分关注体裁,文体意识很强。这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其实不少作文题目都是“体裁不限”的,而学生在写作时最怕的是“无米之炊”。教师若在拟题时能多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写熟悉的校内生活,抒真实的喜怒哀乐。这样的题目更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动机与兴趣,才能让他们在写作中追求快乐、彰显智慧。当教师充分考虑到“题材”问题后,就能将作文题目序列化。

基于此,有些优秀的教师已在此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孙艳开发了初中三年作文教学序列,其中序列化的作文题目让人眼前一亮④;南京市语文教研室袁源老师也在带领市中心组成员开发作文序列;山东临沂的李学慧、庞云龙老师根据每个单元主题,结合阅读以及自读课本拟定了一学期序列化的作文题目⑤。

(三)拟题要注意策略

1.陈题出新

很多优秀的作文题,教师觉得比较陈旧,就弃之如敝履,但是如果我们能结合学生的学情与心智加一些修饰限定词,就会峰回路转,出现在你面前的很可能会是一个新鲜而又充满生命力的作文题。

如,南京市2011年中考作文题——也是一堂语文课,就是多年前的作文题——也是一堂课的升级版。而此次出新,命题者强调了题眼“语文”,既培养了学生的审题意识,又有效地避免了套文的出现。再如“习惯”是1988年的高考陈题,2011年南京市高考模拟卷上则在此基础上变为新题——习惯之后,就让学生由熟悉转到陌生,更具有思辨性与现实性,写作重点也有所改变……

小学生在写可选择的命题作文,如“今天我感觉快乐/糟糕”时,笔者发现写作弱一点的学校均写“快乐”,而思维力好一点的学校2/3的学生选择了写“糟糕”。因为就小学生的能力与心智而言,“快乐”好写但不易写好,而“糟糕”就有一定的挑战性,会让他们的文章带有批判性与反思性,要知道欢乐之词难做,愁苦之言易好。然而,到了中学之后,伴随着花季少年的是青春的迷茫与惆怅,他们往往“为赋新词强说愁”,让人读来乏味,所以王栋生老师就曾拟题《幸福的高三》,当时就有学生质疑是否漏了双引号,以为王老师反讽高三的辛劳。然而,王老师郑重强调这个题目并没有双引号,因为高三的学生已不等同于孩童,如果此时的学生能理性认识到“为自己的未来奋斗其实是一种幸福”的内涵,自然也就真正领悟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

试着搜集——整理——研究那些优秀的作文题,哪怕是些你认为“出土文物”的作文题,把他们结合当下学生的生活,重新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就一定能焕发新的光彩。

2.立足生活

好的作文题应该立足生活,应让学生在所谓“方寸之间”的生活,也能有海阔天空的畅想和思维空间。

我们不妨关注一下法国的作文题——“所有的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这类考题具有浓郁的思辨性、哲学性、批判性、现实关怀等特色。其开放程度,正如摇滚歌手何勇所唱的: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如果你觉得法国的作文题太“哲学”,那再来看看美国作文题:“谁是你们这一代的代言人?”“他(她)传承了怎样的信息?”“你愿意是哪位名人的后代?”“假如一天加上四小时三十五分钟,你会怎么度过?”“你的生活很重要”……这些题目均以“你”(即学生)为中心,引爆生的写作热情

因此,教师们在拟题时不能把学生们拘泥在象牙塔里无病,更不能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强加给学生。如2009年湖北作文题《送你一轮明月》,美则美矣,却让不少学生行文矫情,总让人有一种鲁迅在《病后杂谈》中所批判“吐半口血去看秋海棠”的半感孤清落魄,半自得其乐的附庸风雅之感。

徐志伟老师不止一次地强调作文的题目很值得研究,教师应时时在意,处处留心学生的生活空间,从他们的“喜爱”入手,微博、秋裤体、微作文等均可以成为教师拟题时的法宝。

3.一题多写

其实一个优秀的作文题目,如果在学生写作——教师批阅——作文讲评后就置之不理,实在令人扼腕叹息。我们不妨试着再次写作跟进,从而使得优秀作文题目的价值、作文指导的价值最大程度的呈现。

如笔者在指导毕业班学生写作《也是一堂语文课》时,就采用了“一题三写”的方法:一写,无指导写作,学生戏称“裸写”,是让学生自己领悟作文题目的内涵和确立写作重点;二写,教师及时批阅,第二天针对学生作文进行相应的指导,然后再让他们重写这篇作文;三写,学生在得到老师的指导后,显然进步了很多,但为了让学生学会辨析一篇佳作并能“点铁成金”,教师又指导他们进行互相批阅,在为同伴的作文写出批语后,学生们对这个作文题又有了新的认识,于是笔者趁热打铁,让大家第三次写这篇作文。可以说,经过此次作文的一题多写,学生在作文的审题、选材以及语言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

再如,笔者曾借丁立梅老师的散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让同学们分别从记叙文、议论文的角度,也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作文拟题引发的深层思考

如何有效开展作文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但又是每个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脚踏实地做一些探寻。作文拟题,看似微小,但真正做下来也别有洞天。为此,笔者在实践探寻之后也作了进一步的深层思考:

(一)做一些数据分析

你的学生是擅长于命题还是半命题、材料作文?你的学生对哪类作文题更有热情?学生拥有哪些写作素材?你的学生中,哪些人热爱写作,哪些人还需要你的调动?……我们不妨做个书面调查或者访谈,然后做个量化的分析,这既能科学地了解学生作文的已有水平,也能明确他们在写作上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我们在进行作文指导的时候就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了。

(二)做一点文献研究

关于作文教学指导,有诸多学派,无论是重“道”还是重“技”,也无论是“收——放——收”“放——收——收”还是“放——收——放”的作文指导模式,都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推广性。这就要求我们的一线教师做一点文献研究,摸索适合你自己风格以及你学生学情的写作指导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学者将国内外的教材进行了对比研究,如阮真《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吴忠豪《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洪宗礼《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做一点文献研究,能打开自己视野,厚积薄发后能拟出更多的好题。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古人把文章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论述,不是仅仅注重文章的文字技巧,而是强调文章的思想光辉。而好的作文题目,能激活学生的写作欲望与思维,使教师的作文指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阮真教授在1929年正中书局出版的《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一书中指出:“我们的拟题,要给学生一些良好的刺激,引起他们作文的动机与兴趣,使他们有话要说,不能不说;有文要做,不能不做;那么我们的题目在教学上可算见到了功效。”⑥

————————

注释:

①⑥阮真:《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正中书局,1929年版。

②魏本亚:《阮真作文教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7期。

③徐志伟:作文写作指导讲座,南京市优青班讲座,2012年9月23日。

④孙艳:《我的语文人生“三重门”》,《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第10期。

⑤李学慧、庞云龙:《人教版初中序列八年级上册写作教程》,《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第6期。

[作者通联:南京市虹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