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班化教学是当今发达国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项重要对策,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小班化教学可以更好的关注每一位学生,为他们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目标的实施得到更有力的保证。教育均等的理念无疑是小班化教育的理论支撑之一。

小班化教学 学习情境 学习活动 学习资源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强化和落实,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不断转变,农村的年出生人口不断减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班生额大幅下降。现在农村小学的班生额已经由原来的三四十人减少到现在的十几人,甚至只有几个人。针对这种情况,农村小学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远无法适应现在教学的需要,改变是势在必行。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自己的老师,才能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相容可以形成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使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彼此相互理解、信任、支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对教育要求的内化,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小班化课堂教学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能积极地反映在此模式下出现的问题,并能积极的给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小班教学想得到显著效益,关键取决于老师在“做什么”,如果仍然沿着原有的教学策略、方法,那么班级大小并不起多大作用。课堂教学始终是小班化教育的主渠道。我认为教学应是教与学交互影响和活动的动态过程。班小了,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地设计各种新的组织形式,如小组围坐、圆形等。课桌由“秧田型”改为“小组型”,老师从讲台走下来只是形式的变化,它带来的深层改革是变被动教学为主动式、互动式。在课堂教学中,使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交流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多向交流,形成全方位的和谐互动。因此,小班化教学有效地调节了师生关系及交互作用,形成了和谐互动的教学关系,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教育均等性、充分性、综合性和个体性原则。小班化教育真正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相对优质的教育和最优的发展。

二、更新教育理念,突出个性教育

小班化教育给教师教学提供了“精雕细琢”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主动适应。为此,我校首先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提高老师们对小班化教学特点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小班化教学的内涵、优势和方法,让教师在思想上走近小班化、接受小班化。其次要求教师视生如子,全面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的心灵充满爱的阳光,特别要倍加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情况。三要关注教育细节,营造充满个性的育人氛围。校园、宿舍、班级等所有教育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均注意突出个性化。

传统班级由于学生多,教学时间又是一个定量,所以,在多数情况下,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把发言机会给予那些能与老师上下呼应的优等生。为了提高优秀率、及格率,教师往往“抓两头”,大多数中等学生则沦为“老听众”,没有发言的机会,思维处于消极或停滞状态,在班级中不起任何作用。但在小班,这种现象就可以避免。在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和教师直接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就连那些胆小的、性格内向的,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有了开口的机会。这样,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精神,克服依赖思想,学会自主学习、自理生活、自我教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小班化教学这一新的组织形式为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人人发展”目标的实施得到了更有利的保证。

三、不断激发语言学习兴趣,优化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引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非常重要。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小组集体讨论。教师应该把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小组活动任务作为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着力点。“小组内以合作为主,竞争为副,小组之间以竞争为主,合作为副”。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以小组集体形式出现,有时,尽管是学生个体活动,但教师应认为他代表小组,评价与激励的语言也针对小组,这样,小组中个别人员的活动也自然会受到小组其他人员的关注。努力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有效途径,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最佳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所以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什么有效的课堂活动,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无形之中就有了很强的亲和力。从而班级成员间的学习关系也得到了调整。老师一定要明确活动是什么,如何来操作以及活动的实效性。

四、小班化教学促进教与学的和谐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总是围绕老师的教。课堂教学在师生一问一答或老师的喋喋不休中结束,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总是无法跟上教师讲授的节拍,这样严重影响到差生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由重教师“传授”向重学生“自主学习”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转变。生员少了,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时间更加充裕。教师能够更加自如的融入学生之中教学,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可以搭建在学生相互之间的不断质疑、释疑中完成,在师生的游戏中完成,在学生的集体板演中完成。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老师可以是一个搭台者,一个导演,或一个观众。教与学自然、顺畅了,师与生和谐亲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就将得到全面发展。课堂练习可以由单一向多样性转变,如同时站板练习同一道题,同时站板练习不同的习题,学生站板时,老师重点关注学习能力较弱、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巩固已学知识和未把握的内容。采取课内一对一互助活动,让成绩好的学生配合老师对中下生同时进行辅导,同时把收集到的掌握不到位信息进行反馈,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讨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将知识能够学透、学好。

总之,小班化教育不仅仅改变了班级的数量,而且可以改变教育观念和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使每一个学生有可能得到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多被关注的机会,是个性化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是我们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