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霜冻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霜冻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霜冻是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霜冻的发生会对正在生长发育的作物造成伤害,从而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通过与霜的对比分析揭示霜冻的成因和特征,并阐述其在农业生产等方面造成的危害,同时简述其预防措施,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减轻霜冻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霜冻;定义;类型;危害;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P429;P426.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306-01

霜冻是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是指春秋转换季节,白天气温高于0 ℃,夜晚气温短时间降至0 ℃以下的低温危害现象[1-4]。在农业气象学中,指土壤表面或者植物株冠附近的气温短时降至0 ℃以下并使作物受害的降温现象。现通过对霜冻与霜的对比分析,揭示霜冻的成因及特征,并阐述了霜冻的分类及其对农业生产等的危害和预防,为了解和预防霜冻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1霜与霜冻的区别

霜冻是一种低温冻害,是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与霜有着根本的区别。霜冻并不是因为有霜出现才对农作物产生冻害,而是出现霜冻时温度低于农作物所能耐受的最低温限度,从而使农作物受害。

1.1定义

霜和霜冻在气象定义上是有区别的,霜是大气中水汽凝结的一种物理现象,其气象定义是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它不一定与农作物受害及受害程度相联系,只是一种天气现象;霜冻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指地面温度降到0 ℃或以下导致植物受损的灾害,必须与农作物受害情况连带分析。一般当地面温度降至0 ℃或以下时,多数作物已遭冻害。植物表面出现霜时,不一定会发生霜冻灾害;而植物霜冻害发生时,可能有霜(俗称白霜),也可能看不到霜(俗称黑霜)。

1.2判定标准

一般以地面温度小于或等于0 ℃作为霜和霜冻的判定标准。但霜的判定主要取决于气温下降的程度和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霜冻的判定主要取决于气温下降的程度和作物当时的抗低温能力。

1.3天气条件

霜大多在冷季夜间到清晨的一段时间内形成。形成时多为晴朗、微风、空气湿度大且物体的温度一定要低于0 ℃,并低于气温。霜冻多出现春秋转换季节,由于白天气温高于0 ℃,夜间气温短时间降至0 ℃以下造成低温危害。霜冻的出现和结束,有明显的季节性,初霜冻出现在秋季,终霜冻结束于春末,这段时间都是冷暖空气交替季节,秋季大陆性干冷气团不断加强南下,再加地面辐射冷却等有利的气候条件,导致气温下降,出现初霜冻;终霜冻一般伴随最后一次较强冷空气南下而告霜冻结束。

2霜冻的类型

按霜冻出现的季节,可分为春霜冻(晚霜冻)和秋霜冻(早霜冻)。春霜冻是指春季出现的霜冻,又称晚霜冻;秋霜冻就是秋季出现的霜冻,也成早霜冻。

根据霜冻发生的不同天气条件等,又可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和平流辐射霜冻3种类型。平流霜冻是指北方冷空气向南侵袭降温引起的霜冻。这种霜冻发生时,风力强劲,空气扰动较甚,上下层空气容易混合,地面温度常高于气温,地面不易结霜。辐射霜冻指因夜间地面辐射放热,使地面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0 ℃或以下而形成的霜冻。通常发生在辐射很强的晴朗无风的夜晚。出现辐射霜冻时,地表温度低于近地层空气温度。平流辐射霜冻,又称“混合霜冻”,北方冷空气入侵,引起气温急剧下降,随后夜间辐射冷却形成的霜冻,我国春、秋季出现的霜冻多属这种类型。

3霜冻的危害

3.1危害农作物

作物遭受霜冻危害的原因,主要是冻结使细胞脱水引起危害;代谢过程被破坏,原生质结构受损伤以及细胞内冰块的机械损伤[5-6]。作物内部的水分被冻结成冰晶,霜冻过后,气温很快回升,水分蒸发量大,致使植物枯萎而死亡。我国植物霜冻害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春霜冻对春季返青生长的越冬作物、早稻、棉花、玉米等春播作物以及茄果类作物的苗期影响极大。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称为终霜冻,春霜冻时间太迟会影响小麦的发育生长,春霜冻来得越迟,势力越强,作物受害就越严重。秋霜冻对迟熟的秋熟作物影响较大。在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的秋霜冻往往使作物不能成熟,严重影响产量。华北和长江流域的秋霜冻会使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每年秋季出现的第1场霜冻称为初霜冻,也叫秋霜冻,过早地出现秋霜冻对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秋季作物,如玉米、高粱等造成减产、损失较大,秋霜冻来得越早,强度越强,危害越重,损失就越大。

3.2影响人体健康

初霜冻的出现,意味着冷空气的到来和大幅度的降温,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防风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对于家中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更要随时关注其身体健康,因为大幅度的降温必然会对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带来很大的冲击,甚至还容易引起一些突如其来的急性疾病的产生。

4霜冻的预防措施

预防霜冻灾害,一般采用霜前及时浇灌、熏烟和覆盖或喷洒化学药剂,冻后加强田间管理等多种预防及抗霜冻危害措施,增加近地面层空气湿度,保护地面热量,提高空气温度,延缓田间温度下降,从而达到预防霜冻的目的。同时,积极学习科学种田,不断改良作物品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对提高预防霜冻灾害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一是熏烟法。在霜冻来临前的夜半,点燃杂草、树叶或发烟少毒的化学药剂,使近地层笼罩1层烟幕,以减少地面有效辐射冷却,提高贴地层空气温度,使霜冻减轻或者不出现,达到防霜目的。二是灌溉法。对有条件实施灌溉的麦田、果树,可进行适时合理灌溉,增大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使土壤和贴地层空气温度下降缓慢,从而相对提高了土壤和近地层温度,达到减轻或防御霜冻的目的。如果条件允许,在霜冻出现前灌溉法和熏烟法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三是覆盖法。对于经济价值高的植物和苗床,被保护面积也不太大的,可采用塑料薄膜或苇草加以覆盖的方法进行防御霜冻,使被覆盖保护的作物与外界冷空气隔绝,不受冷空气直接侵袭,本身的温度也不直接流传外界,使温度不致降得太低,从而起到保温防霜目的。该方法防霜效果最好,只是成本高,应慎用。

小麦、秋苗等农作物,万一遭受霜冻灾害,有条件的应及时进行浇水、追肥等抢救措施,使其尽快恢复生长,把霜冻造成的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5参考文献

[1] 《大气科学辞典》编委会.大气科学词典[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2]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3]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气象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 黎素云.霜与霜冻[J].湖南农业,1996(11):11.

[5] 崔成祥.霜冻的形成与防御[J].新农业,1990(8):8-9.

[6] 林蒲田.霜与农作物[J].湖南农业,200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