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在化学课堂上掌握提问的五大诀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在化学课堂上掌握提问的五大诀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首要途径。提出问题时,要掌握好问题的难度,安排好问题的梯度,调节好问题的密度,选择好问题的角度。本文作者就课堂提问要符合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规律,即注意科学性,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有思维,课堂提问要有共性,课堂提问要适时答疑等方面来解答如何在化学课堂上掌握提问五大诀窍

关键词:符合规律;有思维;有共性;有梯度;适时答疑

一个好的问题,能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的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可以说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其各种思维能力,乃是教学提问艺术最主要的功能。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首要途径。因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显得特别重要。但提出问题时,要掌握好问题的难度,安排好问题的梯度,调节好问题的密度,选择好问题的角度。所提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一、课堂提问要符合规律

第一:课堂提问要符合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规律,即注意科学性。设计提问,首先应对教材进行详尽的分析,明确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知识块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确定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抓住本节的中心,围绕教学中心和知识点,有针对性设计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本人在新授SO2(高一第六章第二节)时,讲解它的还原性时,设计了SO2通入溴水、酸性KmnO4溶液中。通过现象的分析让学生自己理解SO2的还原性,及这一现象的用途――还可用于SO2气体的检验。又如高一第六章第三节的硫酸的强氧化性:2H2SO4(浓)+C=CO2+2SO2+2H2O,设计问题对该反应中各气体成分的检验。

第二: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思维特点。问题的设计应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直观表象到具体抽象,由形象识记到抽象识记,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在讲授氮气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由氮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NO3具有强酸性可看出,氮元素有较强的非金属性,那为什么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呢?学生半天没答案,然后本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写出N2、O2、F2、Cl2、Br2这些分子的结构式,学生才得出了由于氮气中氮原子间存在三个共价键,键能很大,使得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答案。所以在提问前,应使学生有知识准备。有了知识准备,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才会有较好的效果,并能防止类似上边由于教师突然提问,而使学生不知所措的情况。

二、课堂提问要有思维

课堂提问要以理解性问题为主,记忆性问题为辅。对于记忆性问题,如解释概念、简述原理不是不可以提,但应放在次要的位置上。这种提问充其量不过是检查和督促学生对旧课的复习,对创造性思考不起多大作用。课堂提问应是启发学生思维的绝佳场所,教师所提问题事实上要有一定难度才能促进学生思考。学生或者根据学过的原理分析实例,或者能根据实例抽象出相关的原理,或者把原理与实例结合起来从而得出合乎逻辑的推论。如氯水和SO2均有漂白性,把SO2和Cl2混合通人品红溶液中有什么现象?前一问为记忆性问题,重在巩固基础知识,而后一问则要学生思考并综合SO2和Cl2两者的化性。如:本人在高一第六章单元小结时设计问题(1)列举只有硫元素价态有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并分析电子转移。(2)列举能生成S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这样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巩固知识并总结规律。不言而喻,思维永远是课堂提问的灵魂。

三、课堂提问要有共性

课堂提问要带有共性,对于不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要少提或不提。教师要始终记着,自己的教育对象是众多的学生,因此提问一定要有普遍意义,通过对它的解答要使所有学生或绝大数学生受益。对于有些学生提出的不带有共性的问题宜课下个别解决,不宜把它们拿到课上来讨论。如在《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的教学阶段,可由浅入深地把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从醇、醛以及羧酸、酯的结构,代表物的识别,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到各类物质的相互转化,使每个学生都有可思考的问题和回答的机会,从而在原来基础上有不同程度上的提高。所以课堂提问要慢慢诱导,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索;提问要从整体出发,系统设计、围绕重点,不枝不蔓地提问;提问要探明学生的疑点难点,问到关键处;提问贵在启发,切中学生"愤"、"悱"之机,不落俗套。

四、课堂提问要有梯度

提问既不能低于学生现有的水平,若问题太浮浅,学生没兴趣,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太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智能的发挥。总之,学生会失去兴趣,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要掌握好提问的深浅度这个度,关键是能把握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经过认真思考后能回答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推进教学过程的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可以运用测评的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检测、诊断、评价、补偿,找到学生的现在发展区,据此设计提问。如高一第六章第三节的硫酸的强氧化性:2H2SO4(浓)+C=CO2+2SO2+2H2O,设计问题对该反应中各气体成分的检验,又如SO3和SO2混合通人BaCl2溶液中有什么现象?其成分是什么?

五、课堂提问要适时答疑

对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如果不给予妥善的解答,也可能打击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所以要求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要适时给予解答,当然解答不是以教师给出正确答案为目的,而是要学生通过阅读参考书,查阅工具书或者动手做实验,或者相互讨论,或者辩论等,自行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解答不要按“标准答案”要求学生,要注意鼓励学生的独创性。教师也可以通过反问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要掌握好反问的火候和分寸。

总之,教师提问要能引起学生思维,激发其想象与联想。教师要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创设问题情境;要揭示矛盾,引起思索;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授课时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巧思。教师自己要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分析,充分肯定正确的见解,对错误的要善于诱导,使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深化,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