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德育不能脱离儿童生活和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德育不能脱离儿童生活和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个故事耐人寻味:寒冬里,两个淘气的小学生为了“助人为乐”,他们故意把水泼在路上,等结冰后,他们等在路旁搀扶过路的老人和小孩。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学校号召助人为乐,老师讲述了雷锋送大嫂回家,抢救落水儿童,捡了钱包归还失主等故事,并号召向雷锋叔叔学习……但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机会太少了,于是俩“淘气包”只好“创造”机会“助人为乐”。可见,脱离生活的德育内容注定了脱离生活的实施方式,注定了德育的低效甚至无效。当前,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德育在内容与方式上务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践

德育实效来自于实践和体验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行为过程的统一,这种统一,只能在实践中存在。只有让他们置身于一定的具有道德冲突的事件中,才能激发道德的需要;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和深化对自己应该承担道德责任的认识,获取履行道德的体验和感悟,履行道德的行为和锻造坚持履行道德责任的坚强意志。

星期天一早,小强就坐在书桌旁犯愁:该如何完成老师布置的“做一件好事”的作业。

妹妹走过来,小强就想,如果妹妹掉进河里,我就去救她。妹妹却对他说:“哥哥,带我出去玩吧。”小强摆摆手,说:“去去去,没空,正想着做好事呢。”妹妹咧咧嘴,走了。

小狗跑过来,小强就想,如果小狗被狼叼走了,我就去和狼搏斗。小狗舔了舔干涸的碗,抬起头冲小强摇尾巴,小强踢了小狗一脚,没好气地说:“一边去,没空,正想着做好事呢。”小狗委屈地叫了一声,走了。

奶奶走过来,小强就想,如果奶奶生病了,我就送她去医院。奶奶却说:“小强,帮我收拾收拾碗筷。”小强烦躁地说:“没空,正想着做好事呢。”奶奶叹了口气,走了。

小强想啊想,想了一整天,也没想出怎样做好事,愁眉不展。妈妈走过来,摸着小强的头,说:“小强,‘好事’就在身边。你带妹妹出去玩,给小狗添点水,帮奶奶收拾碗筷,都是在做好事啊!”这些“好事”是如此普通,以至于常常令人怀疑其是否是“好事”。

“真德”自然,“大德”无痕。当我们把眼光转向熟悉的日常生活时,德育变得真实而亲切起来,因为这些“好事”是可以经常被实践、被体验的,而不是只能说说而已。这正是真道德的开端。

某校响应教育局号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甲班班主任设计了一堂班会课,滔滔不绝地给学生讲明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的深远意义,还讲了著名科学家、艺术家等名人的爱国故事。课后,老师问孩子们有什么收获?什么是爱国?怎样爱国……学生们大致复述了老师讲的爱国主义的概念,并表示要向钱学森、肖邦等名人学习,维护祖国的利益。但班主任事后发现,这堂班会课并未收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乙班开展了“祖国在我身边――说说身边熟悉而难忘的人和事”主题班会活动。学生们都说了身边熟悉而难忘的人、事,有说同学的,有说老师的,有说父母的,有说学习的,有说劳动的……大家都有话可说,热情高涨。班主任最后深情地总结道:“祖国是什么呢?她不仅是长江、黄河、长城,还是我们每天来上学的这所学校,来学校要经过的那条煤渣小路,每天要走进的这个教室;她不仅是伟大的母亲,还是平凡的母亲――就是每天给你做饭洗衣照顾你的母亲,她还是你的父亲,还是你的爷爷奶奶,还是你的同学、朋友;祖国是什么呢,她还是我们过年吃的饺子、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也许现在大家在学校不觉得什么,但是当你身处异国他乡、满眼都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时,当你看到一个黑眼睛、黄皮肤的人在吃饺子,你甚至会感动得潸然泪下,因为这一幕仿佛让你看到了祖国。我们爱自己的国家,不仅因为她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还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天长日久生发出来的感情。你可能还没意识到,她已经融入你的生命中,成为你的一部分。所以,我相信,每个人都愿意为家人、为朋友、为同学、为学校也就是为自己的国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我们对他们怀着深深的感情,因为他们是自己的一部分……”

全班学生静悄悄的,他们都被老师的话深深感动。

随后,乙班发出号召:“我们的班级我们爱”,把活动进一步延伸。他们实行班级管理事务承包责任制,把班级物品如桌椅、暖气以及班里的日常事务如卫生、课间操、好人好事登记、开门锁门、放学离校等细化为44项,分别承包给44个学生进行管理,并有详细的管理细则指导大家如何管理和评价。不久,一个更加团结互助、井然有序的班级出现了。不少家长感谢老师,说孩子回到家像变了一个人,主动要求“承包”家里的一些家务,说要“负起责任来”。

同样的德育主题,为何两个班级产生了不同的德育效果呢?甲班使用了理论的、学术的、抽象的道德材料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向学生传授下去,且没有相应的延伸活动。而乙班则巧妙地引导学生关注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件,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反思身边的事物,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度进行系统的行为训练,“爱班”、“爱国”不经意间迁移到了学生“爱家”的自觉行为上,德育效果彰显出来。

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道德生活

1.关注学生身边的生活,发现道德事件。

德育不能纸上谈兵,而要转向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从“说别人的事”变为“说自己的事”,通过感同身受,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道德生活。“道德学习要从关注现实的生活开始。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关注行为’。通过‘关注’,自在的生活被主题化,原有的生活经历被置于意识状态中,成为学习者所明晰感知到的事物,从而有可能使之转化成为自觉学习的对象。”(鲁洁)人们往往对熟悉的生活变得麻木、习以为常,因此,需要唤醒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对生活经验进行审视、思考,使生活片断能被关注而成为道德事件,进一步成为道德成长的契机。

2.把道德行为训练“日常化”、“生活化”。

“生活不能只是思,生活是需要过的。从平凡习俗、日用常识到以此为基础的德育活动,都是实践性的。”(高德胜)德育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的实践机会,德育内容不仅能说,并且能做,能贯彻到行动中。德育的一个重要作为就是让符合道德认识的、学生力所能及的道德行为训练常规化、系统化、序列化、精细化,“日常”起来。只有在“日常”的生活中才容易“养成”品德,形成习惯。教育者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这样才更容易引起他们情感的触动、心灵的共鸣,产生同情心、同理心。通过移情、反思,进而理解道德规范,接纳道德规范,内化道德规范,从而践行道德规范。

3.根据学生的道德思维水平和道德行为能力,拓展其生活领域。

生活多姿多彩。德育源于生活并且为了生活。应根据学生的道德思维水平和道德行为能力,引导他们去进行多样的实践活动,拓展他们的生活领域,丰富他们的人生经验。“教育不仅要关心引导学生建构好自己的学校生活,也要关心引导他们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以及其他各种公共生活的建构,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要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文化娱乐生活、经济消费生活、公民的政治生活等。”(鲁洁)如新加坡中小学几十年坚持每年举办储蓄比赛,比赛期间组织世界各地储蓄箱展览、储蓄服务展览、储蓄绘画展览、储蓄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新加坡学生大多有储蓄户头,许多孩子养成了“富而节俭”的良好品质。丰富的道德体验能帮助学生通过比较、反思过程概括出迁移性更广的道德原则,使他们能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重新认识生活,发现生活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超越现实,构建“可能”生活,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只有当我们联系到与学校有关的更大范围的社会活动来解释学校活动时,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判断它们的道德意义的标准。”(高德胜)正是在全面、丰富的生活中才可能使学生领悟人生意义,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作者单位系山西晋中学院)

任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