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课堂的本质在哪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课堂的本质在哪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10余载,但还有一些没有领悟课改本质,貌似课改,实则东施效颦的课堂。也正是如此才让数学课堂教学走向了更深的误区。为此,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与对《课标》的解读,以及名师的辅导,运用真实的事例,阐述并论证了了有效的数学课堂的本质,得出了――数学课堂的主体一定是数学、数学不等同于生活、数学课堂需要“静”的时刻、数学教学应淡化形式,重在本质的观点。

【关键词】数学课堂;数学本质;生活

经过了10余载的风风雨雨,课改也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但在这成熟的背后,还有一些没有领悟课改本质,貌似课改,实则东施效颦的课堂。也正是如此才让数学课堂教学走向了更深的误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与对《课标》的解读,浅谈一点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看法。

1 数学课堂的主体一定是数学

《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但很多老师没有解读好课标这一理念与主张,认为数学就是生活,数学情境就是生活片段。

记得一位老师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是这样创设生活情境的:

师:你们有妈妈吗?有爸爸吗?

(全场听课老师愕然)

生:有

师:你们爱妈妈吗?

生:爱

师:你们爱爸爸吗?

生:爱

师:合起来怎么说

生:我们爱爸爸妈妈

师:这就相当于乘法分配律,你们就是a,爸爸就是b,妈妈就是c,写出来就是(a+b)×c=ac+bc

(全场老师义愤填膺)

生:老师,在这个式子中我还找到了爷爷、奶奶、爸爸,a是爷爷、b是奶奶、c是爸爸。

师:你真是一位善于观察、联想的孩子。

其余学生好像得到了启发,争先恐后的说:我找到了姥爷、姥姥、妈妈等等。

(让听课老师哭笑不得。)

这哪里是情境教学呀,这简直就是误人子弟。课标提倡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一定高于生活。并不是我们一些教师理解的数学等于生活。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给学生数学的眼睛,捕捉数学问题,用数学的语言、符号、思想、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探索模型,用这一模型指导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数学课堂中“数学”是重心,是主体,不能让生活掩盖了数学。

2 数学不等同于生活

2.1 《课标》中提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二是结合生活经验学习数学。《课标》中也明确提倡“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北师大版教材很注重情境的创设,几乎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是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出。这就导致我们的一些老师东施效颦,在执教的过程中挖空心思创设很多看似热闹,有趣的生活情境,将简单的数学知识被生活冲淡了。不过像“质数与合数”这样的知识点,离学生的生活很远,我们教师又能创造出怎样的情境呢?所以情境需要适合自己的学生,情境是凸显数学特征的情境,家常菜养人,同样简单质朴的情境养学生。

2.2 还有一部分数学知识来自于数学本身的发展,是为了研究而建立起来的模型。

这一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生活很远,高于生活,有些甚至没有关系。如:鸡兔同笼,它是中国古典难题,现实生活中没有谁会将鸡与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还有水池同时排水、注水问题等。与《课标》提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好像不符,但这一部分知识却是重要的一类数学模型,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与数学思考的方法却是很有价值,不可缺少。我们教师在执教时几乎不用创设什么情境,直接给出信息就可以。重在引导孩子怎样去分析、怎样去思考,培养孩子的有效思维方式与数学方法。实现《课标》提倡的“数学教学内容是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学习数学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这一目标。

3 数学课堂需要“静”的时刻

“静”不是说安静,而是让课堂暂时平静下来,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动手探索的机会。真正实现课标中“数学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如今的公开课,为了迎合课改的理念,整个课堂上学生看似激烈讨论,积极动手,其实这只是个别优等生的表演,而且是表层上的表演,学生并没有深入问题思考、探究、归纳方法,让教学流于表面上的形式,残害了大部分中等生与潜能生。记得在听江苏省名师徐斌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时,用徐老师的话说就是“应用题”。徐老师在这节课中渗透的是逆向思维的方法与思想。整节课中没有喧嚣,没有激烈的争辩,有的只是孩子们娓娓道来的分析与补充。给人质朴、平实之感觉,仿佛又回到了我们小时候的数学课堂,但细细品味却不同了:学生对数学方法的探讨、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却很实在、很充实。也正如省教科所潘主任所说:学生吃得很饱,学生学美了。

4 数学教学应淡化形式,重在本质

《课标》提倡“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很多老师本着这一目标在课堂上创设各种热闹的活动,形式让人眼花缭乱。但却忽略了《课标》还提倡“数学活动必须是有效的”,在这一基础上再去实现“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千万不能注重了形式却忽略了本质。

如今的小学数学教材对于概念与意义不再很规范、很刻板的明确给出,而是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用自己理解的去总结、去感悟。如:乘法的认识,整个教材中没有一句关于乘法意义的定语,而是通过多组图,让学生体验几个几用乘法计算的简便性,重视了乘法的本质,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要能够挖掘出教材编写的这一意图,把握这一意图去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

不识庐山正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我们解读好《课标》,跳出数学教学的误区,反思自己的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浓浓的数学味道。

参考文献

[1] 柯永生. 关于“3x+1猜想”的证明[J].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5年02期

[2] 康从英. 离散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06期

[3] 张伟,许宏伟. R~n空间的区域套定理[J]. 高等数学研究 200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