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民币国际化之初纠结难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民币国际化之初纠结难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进入7月,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突然变得炙手可热。

7月4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了对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余永定的专访文章――《行政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拔苗助长》。作为当年坚定反对“港股直通车”的货币专家,余永定继续对于当前以推动人民币结算为代表的人民币国际化进行反思性讨论。

该文发表之后,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此后近一个月,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信、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以及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等一大批官员和行业研究员先后发声,辩论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到底为什么讨论这么热闹?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之争,迄今的争论至少可以归为三个简单问题:1、人民币要不要国际化?2、如何实现国际化?3、步伐要迈多大?

第一个问题在2008年之前,仍然有不少争议,但相信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什么悬念。因为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以及之后的美元急剧波动,已经用不争的事实告诉中国人,缺乏国际货币就成就不了金融强权。从时下来说,为了众多贸易商的利益,也为了中国未来不再被迫买入如此之多的美债,人民币国际化是势在必行;从长远来说,中国要真正转变成为内需型社会,难免需要对外支付兑价,到时是用美元还是人民币更安全划算?答案显而易见。

虽然第一个问题无甚悬念,但对于第二、三个问题,如何实现国际化与步伐要迈多大,目前似乎各方观点并不一致。

人民币净流出是个必经阶段

通常来说,一国货币国际化需要经历贸易支付、投资货币,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而第一二步是紧密相关的,几乎是需要同步进行。但目前,第一、二步才迈出一小步,已经大有反对之声起来。

反对者的理由是:中国人民币在进出口贸易的结算中严重失衡。中国本来希望那些真正需要以人民币贸易结算的中国出口商能从海外进口商那儿得到人民币,避免汇率风险,但迄今为止,大部分的贸易结算是海外出口商从中国的进口商那儿得到了大量的人民币。这种不对称的贸易形式导致中国的外汇盈余因为出口而扩大,但同时因为进口不再支出美元而是人民币,使得本已超高的外汇储备更上一层楼。

这种指责貌似有理,但是细想之下,却不尽然。毕竟由于本币对外支付替代产生的外汇储备增加(并不增加基础货币),与过往纯外币收支之下的外汇储备被动增长(增加了基础货币)有本质不同,对本国的金融体系影响也不同。

更现实角度来看,现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几乎每个月都在涨,如果用人民币支付中国出口商的货款,海外进口商很明显要承担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用人民币的意愿不足也很正常。反过来想想,一旦有一天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那么很可能那些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海外机构又会抛售人民币,贸易商也会更愿意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当然,前提是到时候境外得有这么多的人民币流动性作为支持。而在人民币国际化之初,海外贸易商并没有充足的人民币,如果没有一个纯输出的过程,外商如何能向境内企业支付人民币货款?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实因素不能忘记,虽然中国希望外商用人民币支付本国的出口产品与服务,但中国在全球市场上尚缺乏定价权,这里还有一个议价权的缓慢积累的过程。

就现阶段来说,笔者认为目前中国尽量向境外输出人民币的做法无可厚非而且也是一个必经阶段,在这个初级阶段,可能还会在一段时间内面临人民币贸易支付下的“净进口支付”的现象――即以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的业务中,更多的是中国的企业进口时用人民币支付给外商,而出口用人民币结算仍然非主流。

这个阶段需要持续多长时间,这与境外人民币的流动性、存款规模、中国自身的政治经济结构转变息息相关。如果中国能继续保持当前的政治稳定、并尽快转变为内需型拉动的经济体,外商将会逐渐建立对人民币的信心与兴趣,而随着海外人民币存量与流动性的增加,会有更多的外商愿意采用这一币种进行贸易支付。

我们看到,央行实际上是在推动人民币的贸易结算安排。其允许境内企业向境外子公司以人民币方式注资就是一个例子,此举有助于人民币出境,为海外市场提供人民币流动性,最终也能服务于贸易支付。

开放步伐考虑金融服务需求

可见,人民币的国际化本身就需要有一个对外支付人民币,培育境外人民币池的一个过程。如果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对于第三个问题,即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究竟要迈得多大的争议也会小一些。

简单地说,这种步伐应该与人民币贸易及其所衍生的所有金融服务需求相―致。

当然,这种观点可能不会被那些保守官员接纳。他们认为,现有的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控制在贸易结算之下,其他形式的金融衍生活动应该被严格控制――就这种思想的出发点来说,笔者也同样赞同,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理想状态一一但是仍然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为什么?因为那些深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的官员们所不理解的是,境外市场完全不受中国央行控制,甚至可以规避境外央行的各种控制。说白了,这人民币出了境,就不是中国央行可以完控的了。

在金融创新异常发达的市场,如香港,银行家们显然不会满足于只是把人民币局限于贸易项下的业务。他们会迅速开发人民币的投资功能,把每一元人民币通过金融创新发挥出十元钱的效力,不管是通过发衍生品还是通过各种信贷。这一年多来,香港的人民币债券、人民币基金、人民币保单以及基于人民币债券的人民币债券指数等产品已经开始普及,而相关的人民币衍生品也正不断被开发出来,而港交所跃跃欲试的人民币股票也将在年内出炉,这都会增加海外人民币的存量。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已经进入第二步的投资货币阶段。这个阶段可能会因为境外人民币的金融活动“倒逼”中国的汇率与利率改革,甚至是资本市场的结构性变化。

从现有的各方争议来看,中国相关部门之间还没有就这些问题达成一致观点。例如我们看到,以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A股市场(俗称“小QFII”)的措施,虽然讨论良久,但一直迟迟不获放行。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及其衍生的金融服务需求可能带来的影响,如人民币汇率及市场利率的决定等,央行官员们是需要深思熟虑的,要有大智慧的通盘考虑。总的有一点,与其围堵还不如疏引。中国官员们过往所熟悉的那种严格指令式的“管理”局面,可能应该被一种更为现实的有效“监管”理念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