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儒学视野中的医院文化建设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儒学视野中的医院文化建设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理学党总支 266003 2.青岛大学党委266071)

(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质量控制处 266003 4.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266555)

作者简介:王大文,教授,青岛大学,硕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医院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儒家思想的主要内涵体现在医院文化建设方面就是:“仁”就是医院以患者、员工为本;“和”就是和谐的员工、医患、社会关系和积极健康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和院风;“义”就是病人效益最大化;“信”就是对患者的真诚和负责;“克己内省”就是医护员工要完善自我、内心省察自己的言行;“时变”就是创新医院经营理念、规章制度、技术和服务等;“礼”就是加强医院的管理、技术操作、培训等制度;“智”就是医疗科技以伦理道德为最高目标,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文化;儒家思想;医院建设

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其中,思维方式决定着行为方式,而行为方式则反映着思维方式。医院文化,是指一定社会背景下的医院,在长期医疗服务中逐步形成和发育起来的日趋稳定的价值观和医院精神,还包括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理想信念、医院传统,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医院服务意识、服务理念、经营战略等,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也是医院综合竞争力、人员向心力和基础管理底蕴的外在表现。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品格。建设积极、健康、富有中国特色的医院文化,不能不借鉴传统文化,重新审视医院文化建设,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智慧和灵感,加快推进和谐医院进程,为满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求营造优质、高效的医疗环境。

一、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和创造性转换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发轫于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经世致用即应用性为主要特点,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提倡仁爱、亲民、执中、忠恕, 强调“修己”、“向善”,讲求礼序,主张入世,追求人之身心、人与人、人与他人和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超越的“天”或“道”之间的普遍和谐统一的最终价值理想。儒家这种从个人的德性养成到国家天下平,从而实现社会和谐的思想资源, 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命信仰、道德精神和人格风范,与时代精神契合,对当今社会价值取向仍有借鉴价值。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一书中所言,全世界的文化发展终归要走“中国的路、孔家的路”。一方面,儒家文化塑造了中国的传统和现实、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产生着几乎是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近现代以来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以及当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因此,我们既要以儒家思想重塑当代文化结构和社会心理,以实现和谐社会的伟大理想,又不能固步自封、刻舟求剑,不思改革和进取。这就要求我们对儒家思想进行现代阐释,挖掘对建立现代社会有积极意义的因素。医院是一个现代化的产物,是传统文化所不曾面对的事物。但构成医院的最基本的元素仍然是人,医院所面对的服务对象也是人,儒家思想对人的本质、发展、理想的思考就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二、医院文化建设的儒学观照

要解决目前医院存在的诸多问题,当然最根本的是医疗体制的改革,但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也是医疗改革的决定性环节。因为目前医院的市场化本来就是为解决十几年前计划经济下的痼疾而采取的改革措施,如果不从医院文化的层面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对市场化的否定又将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198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巴黎,会后发表宣言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纵观全球,遍览古今,儒家思想已被成功应用到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医院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文化是医院医疗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条分缕析当前医院文化建设的得与失,应将儒家思想古为今用,在医院文化建设方面应发挥它的作用。明代陈实功在《医家五戒十要 》中第一要就开宗明义主张“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同道之间要“和为贵”。

(一)仁爱思想与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天职

“仁”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核,是人类共同应具有的基本道德精神财富。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第十二》),就是要对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制约,以达到符合社会规范和要求,成就君子人格。孟子说:“仁者,人也”,指出“仁”的本质就是人道原则,即肯定人的尊严;另一方面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仁者爱人”,不是某种具体的对人的关心爱护,而是终极意义上的把人当人来对待,使人成为真正的人,把人当作目的,即以人为本, 注重从人的角度来观照人生、社会和自然,认为天、地、人三者中人为主导。“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圣治章第九》),“人有气, 有生, 有知,亦且有义, 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正如方立天教授所言:“儒家人本主义传统以其巨大的作用和影响而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2],道出了儒家思想的本质。而这正是现代医学伦理的根本原则,即人的生命和健康是最珍贵的。《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马厩失火,孔子首先关心的是人有没有受伤,认为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孔子在讨论赡养父母的问题时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不仅是把父母养活就行了,而是要让他们有尊严,像父母之为父母那样活着。

中国古人对医疗提出了“大医精诚”、“人命至重”(孙思邈语),“活人为心”、“医乃仁术”(陆宣公语),“医贵贤达”(寇宗语),晋杨泉夫说:“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物理论・论医 》)医院应把“人”当作最高价值,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以人为“本”的核心是把人的本身全面发展看做管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而不仅仅把他们当成生产要素或资源。”[3]③在医院,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患者为本。就是站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角度,真正把他们当作需要特殊照顾的人,而不是“利润的增长点”,站在尊重和重视“人”的角度,要根据就医者的疾病特点、经济状况及自身需求等,帮助其选择最经济适宜、疗效最好的检查治疗方法。应坚持诊疗方案最优化、检查化验合理化、因人而宜个性化的原则,全方位满足患者需求,将医疗服务导向满足人们多样化、个体化需求的发展方向,并将服务延伸到院前的预防、健康教育指导和院后的随访、心理咨询等。此外,人性化的细节服务也必不可少,如简化工作流程、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实行全程优质服务、网络医疗咨询、远程会诊系统、健全的导医和顺畅的就医诊疗流程都能大大提升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要像《大医精诚》中所言“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见彼苦恼, 若己有之, 深心凄怆”,对待患者“皆如至亲之想”。“恻隐之心”本身就是孟子所言善端之一。还要常怀宽容之心,甚至是“以直报怨” (《论语・宪问》),对患者及家属多一份理解、宽容和体恤之情,提倡奉献、利他,在无私的奉献中体现个人价值,相对弱势人群患者得到生理或心理的帮助,即孔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温暖礼貌的话语及行为,是进行良好医患沟通的基础,是建立平等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4]是以员工为本。医护员工是医院的主体,是医院的最大资本和最好资源,人力资源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态度和意识上尊重他们的“本身”,而不单单是创造价值的人力“资本”,医院应以所有员工的利益为重,营造鼓励员工开拓创新的氛围,建立公开、公正的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员工潜能,帮助他们提高能力,实现他们所能实现的最佳目标。首先,要充分尊重员工,培养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把造就人、善用人作为医院发展的着力点,为医院员工的发展构建一个坚实的平台,从而实现医院和员工发展的双赢。其次,在管理上善于分权,强调员工的参与,给员工充分的主动权,把他们的积极性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再次,在管理方式上,强调柔性管理,为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

董仲舒说“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人的生命健康是第一位的。在政府财政支持不能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医务人员经常要面对社会义务和经济利益的选择。显然,在儒家思想看来,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社会义务是无条件的。任何现实的、具体的经济原因都不能影响到对人的生命健康的维护和救治。

(二)“和而不同”与医院文化建设目标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和”就是要吸纳不同以达到平衡和谐,相互顺应而不冲突,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中庸》)。这是儒家基本的价值取向之一。儒家强调“人人之和”、“天人之和”、“人地之和”,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应达到一种普遍的群体的和谐状态、和平环境、和洽气氛,注重“修己”、“修身”的人格和谐,“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仇必和而解”的天下和谐。在另一处,《中庸》将此意表达得更为明确:“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明确表示,建立在“中”这一天下之大本基础上的“和”是天下之达道,人能够达致天下之达道,则可以使天地万物达到各安其所、物各付物的理想境界。朱熹对上引《中庸》解释说:“致,推而极之也。位者,安其所也。育者,遂其生也。自戒惧而约之,以至于至静之中,无少偏倚,而其守不失,则极其中而天地位矣。自谨独而精之,以至于应物之处,无少差谬,而无适不然,则极其和而万物育矣。”(《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就是通过人的践性成德以致中和,其极致即可达到“天地位”而“万物育”的理想境界。建设现代医院文化的目标,按照儒家思想考量,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医患关系、社会关系和积极的精神追求、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院风。

同时,孔子还提出“君子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就是只有善于协调、统一各种不同的分歧意见,又能形成新的意见,最终达成共识,而决不是盲从附和,这样的人才是君子;而小人则不能正确对待不同和分歧,只会盲目附和,去追求毫无原则的统一,因而也就达不成新共识。建设现代医院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努力营造一种富有活力的医院氛围、畅通的民主渠道,形成言者无罪、闻着足戒的风气,思维活跃、决策民主的氛围,而不是搞一言堂。

(三)“义以为上”与医院道德文化

西方医院文化相对中国至少有两个优势,一是严密的法律体系,二是宗教精神。法律是强制性的,而宗教和道德依赖于个人的自觉。西方医学界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体现了西方医学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医学文化中是缺少这种精神资源的,因此必须把儒家的宗教性道德,作为建设医院文化的本土资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儒家对士人的道德要求,但中国缺乏宗教精神的文化背景中,恰好可以充当医院文化的精神资源。因为医院的社会职责要求它的主体具备一种宗教担当精神。

儒家对人生的终极目标和根本价值的思考与追求,体现为对义的思考与追求,把义作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儒家道德精神的精髓。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第四》),“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第七》),“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第十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儒家还认为,义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德性,而是应当、适宜、合适的行为方式;而利为万物所生,为天地所载,乃公共之物,故不可专为己有,否则,其害无穷。孔子认为以义为重,义中生利。主张“义以为上”,“以利从义”“以利导义”“以义制利”。孟子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个人与国家、集体发生利益矛盾时,应以国家、集体的利益为重,在保证国家、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谋求个人的合法利益。作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医院不可能不需要“利”的支撑,但对利的追求要有合理的边界和限度,要有基本准则。它首先是一个社会组织,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与发展,如果背离了职业特性,即使再赚钱,也得不到病人与社会的信任,医院也就远离了其社会使命。医疗服务的基本目标是社会公众利益最大化,在医院就是病人效益最大化,优先满足群众对这种利益的追求,这是医疗服务中始终应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因此,医院的经营应与社会协调发展,以社会卫生资源、医疗服务形式为公众健康服务,并获取社会回报。

(四)“无信不可”与医院发展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第二》)又曰:“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孔子把诚信放到做人之根本和天道的高度来认识,可见其重要性。尤其是现在处在信用时代,做人做事都要讲求诚信,以诚信为本,有时甚至把诚信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医院从事医疗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患者求医,是对医院的信任和渴求,医护人员更应讲求诚信,倍加珍惜,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诚信作为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医院的第一核心竞争力。诚信是医院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高度体现和集中反映了医院主要领导的职业操守和医务人员的品质修养。从医学伦理学范畴看,诚信的内涵表现在:对患者给予应有的真诚和负责;对患者给予的治疗不应以纯经济利益为目的,并给予患者安全权和知情权等权。”

(五)“克己内省”与医护人员修养

孔子宣扬以道德为人生的最高价值,按照“内圣外王”的理路来设计理想人格,强调内省时主观意志的重要性,认为“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主张按“仁”的要求,要求人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遇到问题要“反求诸己”(《孟子・离娄章句上》),“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要作到“慎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严以责己,宽以待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子路》)认为克己内省是达仁、守礼、讲信、重义、明智的途径。“克己”就是注重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内省”就是在内心省察自己的思想、言行有无过失,主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论语・里仁第四》) ,告诫人们要学会吸取教训,兼收并蓄,取长补短,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勇气和毅力, 经常性地反躬自问、审视自身, 促进自身人格完善、道德提升。从孔子的君子人格、孟子的大丈夫、荀子的成人以及宋明理学的“孔颜乐处”,无不具备这一表征。从“君子乐得其道”到“朝闻道,夕死可”,从孔子所强调的知、仁、勇的统一,到荀子的“君子贵其全”,到宋明理学的“玩熟圣人气象”,其最终指归都在于塑造道德完善之人。由此,加强医院道德文化建设就是要医院领导管理者和医护员工要“克己内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刻剖析心灵深处,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时常总结工作得失,反思过去,精心谋划医院和个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