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克服农村学生学英语的恐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克服农村学生学英语的恐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有三个: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新课程追求的是: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中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一、转变观念

传统的教师被喻为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请允许我把蜡烛分为“粗心蜡烛”和“精心蜡烛”。传统的老师也叫“教书匠”,认真备课,严谨地书写教案,详尽地讲课,细致地批改作业,经常测验,精准地评卷,课后个别辅导。一天上班时间不够用,晚上再加班加点。这就是“粗心蜡烛”,也是流泪的蜡烛。新课改要求转变观念,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新课改要求教师做“精心蜡烛”或是“多彩的节能灯”。不应“教师使劲地教”,而要引导“学生勤奋地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备课不只是备如何讲好课,而是备课堂流程,备学生的学法,让全体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为学生发挥才能搭建舞台。即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与诱导者。突出“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性教学、合作学习、目标三维、面向未来”的课堂教学总策略,同时重视培养小老师。

二、因材施教

从教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连续带初三毕业班,许多农村学校的初中学生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我深刻地感受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对学英语产生恐惧,拒绝尝试,主动放弃。究其原因:来自农村的生源,虽然小学很早(三年级)就开了英语课。由于种种原因很大的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和学习方法,相反产生了不良情绪,不想学英语,不敢开口说。到了初中,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难度的加大,更无法继续学下去了。如何找到一条适合本校学生学习英语行之有效的破解之路,是我想得最多的问题,下面就谈一些我的做法。

1. 爱心鼓励,殷切期待

心理学研究证明:给学生以真诚的关爱,学生就会情绪高涨,思维敏捷,信心倍增,乐于交往。教学中,我热爱、尊重、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学生的成绩、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尽量平等,尤其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 培养小老师,开展小组学习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第一时间是分析学生的情况,找出一些苗子加以培养。重点培养“科代表”和小组长,要全班同学学习的,先让他们学会,至少先学一步,再层层落实,多检查督促,多争取家长配合支持。

3. 降低起点,培养兴趣

从语音入手,复习(不如说是重新学习)语音。突击记忆单词,梳理语法,熟悉句型。通过视、听、说的方法使学生较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并且背诵一些重要句型,为进一步教学扫清学习上的障碍。在复习时,把教材内容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 使学生对所学的同类知识一目了然。最后过好写作关,语法教学和书面表达训练齐头并进,复习时态语法时应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为帮助学生正确运用常见的几种时态,针对学生普遍的错误,自编提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且通过简单的例子,清晰理顺简单句的用法,用不同的时态造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到造一些复合句,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运用自如了。

4. 学以致用 ,升华口语

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英语是一门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平时从熟悉的身边的事例入手,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易学。话题可包括:数字、颜色、身体、食品、玩具、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等。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英语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模拟各种各样比较真实的情景。

三、反思

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特别对于部分后进生,教师要用辨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他们并不是定了型的砖。教师既要喜欢优生,更要喜欢学习能力较弱的后进生。我校是生源较差的农村普通中学,对于这样的班级,只有通过各种打破常规的教学,才能取得新的突破,按照以往的经验,学生基础差,上了初三后,很难赶上其他同学,除非采取课后各种各样的补救措施,否则,要他们成绩有一个飞跃,是想都不敢想的。近年来,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是笔者进行的尝试,适合学生的教法,学生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更为轻松活跃,从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多样性及考试测验上反馈回来的信息看,学生的综合能力英语水平的确有了明显提高了。实践证明,通过语音、词汇、语法等教学,我深深体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低起点是完全有可能帮助后进生把学习赶上的。尝试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有利于锻炼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适合学生实际的语音、词汇、语法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总体效率。从中考成绩看,部分学生经过初三的学习,从原来的三十多分上升到中考时的九十多分。据跟踪了解,这部分学生上高中后英语成绩仍然稳步上升,这进一步证明了学生有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为什么在传统的教法中,教师不遗余力地讲解,操练语言知识却吃力不讨好?而采取适合学生的教法中,老师说少了,成绩更好了呢?这不禁引起笔者的深思。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发现知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因而师生双方陷于“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恶性循环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由始至终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在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中尝试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因而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更好。教无定法,只要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就是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