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防治骨质疏松六宜六不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防治骨质疏松六宜六不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骨骼就像生命大树的树干,它默默地支撑着人体。发生了骨质疏松的骨骼如同生病枯朽的树干,骨质会变轻、变脆,易发生骨折,而且骨折后很难愈合。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需要积极防治的疾病,更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如何自我保健。

人到中午,体内的骨营养流失过多,骨量的流失达到25%以上,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比如全身酸痛,腰腿乏力,抽筋;弯腰、翻身、下蹲、行走不便,甚至动不动就骨折,这些症状往往是判断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依据。防治中,应做到“六宜六不宜”。

宜补全面营养,不宜单一补养

研究表明骨的营养(化学组成)是决定骨质疏松症发生及防治中的重要因素。其中骨密度主要和骨矿物质含量有关。骨强度除了和骨矿物质还和骨骼的形态、结构,及骨胶原蛋白的性质、含量等因素有关。由此可见,补钙不等同于补骨,补骨需要全骨营养。

均衡膳食,合理营养骨骼,应选择含钙、胶原丰富食品,如豆类及其制品、牛奶、鸡蛋、鱼虾、肉皮、芹菜、油菜及低盐低脂等饮食。

要避免太多肉类和盐,并且少吸烟、少喝酒,咖啡与茶亦不可过量。最好忌食辛、辣食物。

宜早不宜迟

骨质疏松的防治特别强调年龄段,宜越早越好。正常成人,骨量(骨营养)的丢失年龄段女性为35岁,男性为40岁,随着年龄的增加,骨的重量就会减轻,从50岁到80岁,每增加10岁,骨的重量:男性会减轻5%,女性会减轻7%,所以,女性比男性更早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现象。因此,一个是在年轻时骨储备的高峰期有意识的补充全骨营养,另外一个是到40岁以后,全骨营养流失开始增多的时候,应该尽量补充全骨营养来减少骨营养加速流失的这种现象。

宜动不宜静

运动有利于阻止和减慢骨质疏松的进程。轻度骨质疏松病人可选择户外跑步、打拳、游泳及球类运动等。较严重的人可选择活动量小,以身体上下运动为主的项目,如原地踏步、行走、慢跑等。病情严重者做适当活动――肩、肘、腕、手指、踝及膝部等关节抗阻力的伸屈运动。

老年人须避免做激烈或负重大的运动,避免引发骨折。

宜补肾不宜伐肾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精亏损则骨骼脆弱枯痿,导致骨质疏松。

实验证明,补肾方药能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同时还能增生成骨细胞,促进骨形成,还能稳定和提高人的性激素水平。所以,人至中年,应根据体质的阴阳偏颇,常服补肾之品。若肾阳虚,则“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服用肾气丸、右归丸等;如肾阴虚,则“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服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宜健脾不宜损脾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四肢、百骸,为气血生化之源。

有实验证实:健脾方药和补肾方药在防治老龄大鼠骨质疏松及增强骨骼生物力学强度,预防骨折发生中均有确切疗效。两者作用机制均与较少骨量丢失、增加肠道对钙、磷的吸收有关。临床可选用四君子汤、八珍汤、补中益气汤(丸)等加减。药用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白术、白芍、茯苓、当归、黄精、山药、炙甘草等。

宜养血活血,不宜破血耗血

老年骨质疏松症突出的症状是疼痛。中医学认为,以疼痛关节屈伸不利为主要特征的病症为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所致。“通则不痛”,治则用通法,宜养血活血以通之,除内服药外,可用敷贴、针灸、推拿、薰洗等外治法相结合,其中中药足浴选用当归、红花、雪莲、川芎、血竭、白芍、怀牛膝、鸡血藤等。气血畅通也使骨营养能够通过畅通的渠道补得进补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