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国乞丐众生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刚刚听过这样一个笑话:
在河滩的桥底下,有几个乞丐在闲聊。
“最近米和油都大大地涨了价,城里人都在发愁呢。”
“好像是这样,真可怜……”
“比起他们来,还是咱们好过,一不用买米,二不用买油。”
“是的,是的。谁也不用出房租……真好过。”
这时,其中的一个赶紧用手捂住嘴:“嘘,小声儿点,要是让人听见,他们都想当乞丐了。”
前几年到美国探亲,曾对亲朋好友们说,虽说你们在美国日子好过了些,可这颗心还真不能放下――指不定哪天就失业了。为了在地球的这一头也替他们做好下岗再就业的准备,探亲期间我没少观察、研究美国的乞丐,只当是以备不时之需。时间长了,和这些乞丐也多多少少打了几次交道,感受最深的只有一条:在美国当乞丐难,当名乞丐更难,当有名、有闲、有钱的乞丐难上加难。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一个朋友对我讲起他刚到美国时碰到的和乞丐有关的一件小事。那时候他一边学习,一边在餐馆打零工,忙得不亦乐乎。有一天,在他去打工的路上,被一个衣冠楚楚的年轻人拦住了。那人穿着名牌西装,挟着考究的真皮文件包,看得出头发也是高档发廊精心修剪的成果,俨然一个白领阶层。
“先生,打扰您一分钟可以吗?”对方彬彬有礼地问。他还没反应过来,他又说:“我不久前刚刚失业,一直在找工作。今天去参加一个面试,但才发现我的钱不够――买往返车票还差4美元8美分,您愿意帮助我吗?”虽说4美元8美分足够我这位朋友刷一打儿盘子了,可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谁能见死不救?他这么努力地找工作,为了几块钱误事就太可惜了。
我的朋友赶紧掏出5美元递给他。年轻人一边道谢一边记下地址,说找到工作后立即将钱寄还。可惜都好几年了,朋友还没看到那5美元的影儿。和周围的老美说了,他们都劝我朋友,像这样的“文明乞丐”有很多,下次不愿意给就不用给,他们不会纠缠你的。
后来的一段日子,我的朋友一直想着这事儿。他说他也经常安慰自己:虽然我也不富裕,就是餐馆一刷盘子的,可毕竟还没饿着不是?就当是为拯救美国穷老百姓做贡献了,可一想到那人衣冠楚楚的模样,这心理上就是平衡不下来。
说来也巧,过了几个月我的朋友又遇到了他,显然他没认出。“先生,打扰您一分钟可以吗?”这次朋友学机灵了,没等他往下接着说,就跟他说:“我不久前刚刚失业,一直在找工作。今天去参加一个面试,但才发现我的钱不够――买往返车票还差4美元8美分,您愿意帮助我吗?”
那时候朋友刚到美国,英语说得还不地道,可这句话说得那叫一个溜!――它在他的脑海里已经重复不知多少次了。一听这话,那人的脸立刻有点儿发红,但很快镇定下来,说了一句“sorry”就转身离开了。
后来,在美国呆的日子久了,对这样的乞丐也就慢慢习惯了。尽管他们一般都很有绅士风度,但和美国人所崇尚的个人奋斗精神背道而驰,所以多数美国人也是瞧不起这样的所谓“文明乞丐”。不过,这些老美不知道金庸金大侠笔下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碰到这样的乞讨者,他们也烦,只是干瞪眼、没办法,哪像我们能这么活学活用?
不过,这“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就用过这么一次,不能让人说咱挤兑乞丐、太不厚道不是?
带艺乞讨
记得以前在国内看古装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一个老头手拿一把破烂的二胡,身边跟着一个怯生生的小丫头,来到酒楼卖唱。听客中一阔家少爷意欲调戏小女孩,忽听一声断喝:“住手!”一场英雄救美的戏就此开场。我要说的是,这卖唱其实也是一种乞讨的手段,只不过乞讨者需要一定专业技能,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带艺乞讨”。
这带艺乞讨其实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朱自清先生在《乞丐》一文中就曾描写过,不过那是英国的乞丐。朱老夫子没把它总结成“带艺乞讨”,这个工作只好由我来做了。在美国,“带艺乞讨”也是乞丐们讨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花样还真不少。
我的朋友们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在纽约中央公园有一个瘸脚的中年妇人,头上戴着自己折的纸帽子,身上穿着用彩纸贴成的外套。身边还有一个大包,里面是各种各样的纸。她喜欢坐在咖啡馆附近晒太阳。咖啡馆的客人会把吃剩下的咖啡、面包带出来给她。她也总是笑纳。如果客人给的是现钱,她就会折一顶纸帽作为交换。我的朋友路过的时候,时不时会给她一些零钱,也因此收到了好几顶她折的纸帽。有一回,我的朋友给了钱没来得及等她折完帽子就走了。她折好后,瘸着腿愣是追了一整条街把帽子送了出去。我朋友拿着纸帽发了好一会儿呆。
后来,我在朋友家见到了这些纸帽,说实在的,折纸的手艺还真不错。我把它们刷上颜色,系上绒球,和朋友戴上它直接参加狂欢游行去了。
在纽约街头,也能见到类似的带艺乞讨的乞丐。一次我从社区附近的公园穿过,几个造型奇特的雕塑吸引了我。但是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儿,停下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人装扮的。他们穿上紧身衣,身上涂满古铜色的颜料,远远望去还真像是铜制雕塑。只是在这些“雕塑”面前都摆放了一个盛钱用的纸盒。我拿出一美元投了进去,那个“雕塑”向我微微鞠了一躬,马上又恢复到雕塑状态了。
这些带艺乞讨的乞丐总是能有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绝活,吸引你的目光。相对来说,这是最让人能接受的乞丐了。不过,对我来说,真要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这样的带艺乞讨实在有些困难,吹、拉、弹、唱哪样咱也不行啊。要不老人怎么总说“艺多不压身”,那是“相当”地有道理!
高层次乞丐
四年前,一个纽约单身女人网上乞讨的故事吸引了很多美国人的注意,当然也包括作为外来者的我在内。美国有线广播网等众多美国主流媒体纷纷予以报道。
整个事件的主人公是一个卡琳的毛头丫头,20来岁。和一般乞丐不同,她有职业,是一位电视节目自由制作人,因为痴迷于设计师量身定做的时装,致使信用卡上的债务高达20221美元,后来她就设了一个乞讨网站。她希望有人帮她偿还2万美元的购物债款。
这事一开始我就觉得是匪夷所思:一个疯狂购物的女人,让别人帮忙还购物债款,你又不是遭灾、遭难的,这怎么可能有人帮忙呢?
要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实在没钱的话,一是从别人那儿借钱,拆东墙补西墙,过去那些败落的破落户善用此道;另一个办法就是卖东西,暂时不用的旧物卖个仨瓜俩枣的,也能解燃眉之急。像水浒里的杨志卖刀、隋唐演义里的秦琼卖马都是此类的代表人物。――当然,这都是东方的智慧,那个卡琳未必就懂。当时头脑一热,我还真想冲过去告诉那个小丫头,顺便普及一下东方文化。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卡琳第一周她收到5美元,第三周收到455美元,到最后竟一共收到了281350美元,比美国总统的年薪还要高!面对电视台的采访,她说:“那并不只是一个说‘嗨,给我一点钱’的网站。这个网站有大量的网页,有许多十分有趣的内容。而且,我已收到回应。有人给我发来邮件说:‘我浏览了你的网站,它让我足足笑了5分钟,在我看来,这几个美元花得值。请收钱。’”但并非所有的邮件都支持她。事实上在她收到的2000多份邮件中,大约有一半说她“卑鄙”,但这并没有妨碍卡琳计划的完美实现。有人愿意给她提供薪水更高的新工作,甚至还有人对她在网站上的写作风格大加赞赏,想以她的网上乞讨经历出版一本书。
卡琳的成功不能不说是乞讨形式创新的结果,她充分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理,看来美国的乞丐不仅懂得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观念上还能与时俱进,充分运用包括心理学、IT等诸多知识为我所用,厉害啊!
要是没有卡琳的能耐也不要紧,在美国有专为乞丐服务的机构,在纽约就有个“乞丐学院”,学制6个晚上(充分考虑了客户白天行乞没有时间),收费100美元,旨在提高乞丐们的乞讨能力。洛杉矶一位35岁的企业家米克・普拉布林,曾推出了《行乞套餐》一书,该书作者声称,任何有志于行乞的人士只要熟练掌握书中理论,并配备必要的行装,保证每年可乞讨到3万美元左右。
此外,美国还有一张别出心裁的《乞丐报》。该报由乞丐编排、出版,读者绝大多数也是乞丐。报上不时交流讨钱的经验,并广列豪门富人婚宴消息及一些富翁和慈善家的地址,供读者们上门乞讨。
瞧见了吧?知识改变命运、信息沟通你我,在美国的乞丐中这话也是有道理的。要说这卡琳,我还是挺佩服的,她已经达到了乞丐的最高境界:当一个有名、有闲、有钱的乞丐。
乞丐也不是好惹的
我在美国的时候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纽约市警察局得到线索,说在某公园一个废弃不用的垃圾箱里藏有一些违禁物品。他们自然就想也没想地撬开了这个垃圾箱,结果发现里面果真有一些违禁物品。但事情的蹊跷在于,里面同时也发现一个常年住在其内的老乞丐。纽约市警察局因此被告上法庭。原告,也就是乞丐的辩护律师认为,这个垃圾箱,对一般而言,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废品,而对他的当事人来说,这个废弃不用的垃圾箱就是他的家。他吃在此,睡在此,行吟在此,尤其重要的是,里面藏着他全部乞讨来的私人物品;而被告,也就是纽约市警察局,竟然无视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在没有得到法院搜查证的情况下,非法侵犯了一个公民的家。
法院的庭审结果是警察局负责修复这个垃圾箱,并赔偿原告的损失。至于违禁物品,由于罪行轻微,只判决原告(也就是那个乞丐)负责公园里一条街道一段时间内的卫生。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受宪法第四修正案所保护的。他们最常讲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家是一个城堡,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因此,纽约市警察局要想证明自己的搜查是合法的,就必须证明:垃圾箱是公物,而不是私人住宅。但因为垃圾箱是“废弃不用的”,因而“证明”起来也就不那么容易。
在美国街头,乞丐们并不忌讳与人交谈、拍照,前提是你需要给他一些零钱。有一次,在经过地铁站的时候,看见一个黑人青年在打着手鼓,旁边没有人,他也打得很卖力气。我走过去给了他几十美分,和他攀谈起来。他告诉我他叫比尔,已经行乞5年了,他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但有具体的目标,那就是每天挣到10美元就“收工”。
比尔说,乞丐中也有败类。他们粗暴行乞,或者发酒疯闹事,增加了人们对乞丐的担心和鄙视。近年来,美国很多城市加紧了对乞丐的管理,有的已实行了乞丐“挂牌营业”制度。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规定,乞丐必须每年到政府注册,而且要制作执照,行乞时带在身上。如果不带,将被处以重罚,包括罚款甚至长达30天的监禁。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北卡罗来纳州的几个主要城市也都实行了“挂牌乞讨”制度。另外,很多地方禁止在自动取款机附近、餐馆周围、公共汽车站和休息室等地点行乞。比尔愤怒地说,这些措施非常“荒谬”,但他们却没有发言权。
不过,比尔告诉我,乞丐们也会为自己的利益斗争。2003年,芝加哥5000名乞丐就联合提出诉讼,称在礼貌行乞过程中遭到不公正的罚款或拘捕。结果每人获得了400美元的赔款。不过,这笔钱和他没关系,他一直都在纽约,但他也觉得非常高兴。
说到将来,比尔说他将一直延续现在的生活,直到可以凭社会安全号码领取退休金。但他同时告诉我,即便是有了退休金,只要是身体还行,他还会出来的。比尔最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经历的风景总比风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