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识。然而在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目前人们主要聚焦在校企合作机制和实习基地建设等宏观管理层面。事实上,在中观和微观的课程和教学层面上,我们也有必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课程模式。

什么是工学结合的课程呢?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里蕴含着丰富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思想与方法。建立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系统化地去解决课程领域的诸多问题,主要包括:①明确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②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③通过职业资格研究确保职业分析的质量;④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门类;⑤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⑥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⑦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业方式组织课程内容;⑧按照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⑨建设以专业教室和工学整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⑩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一、综合职业能力。尽管“能力本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然而目前我们对“能力”这个泊来概念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按照英语对能力的理解强调结果,看重通过考核鉴定可以确定的技能和绩效;有的则接受德国概念强调能力的形成过程。不同理解影响了我们对课程目标的定位:即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还是培养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同选择的教育结果,可能是保证学生实现当前的就业需要,也可能是奠定持久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如果选择后者,那么对课程的实现方式就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二、学习领域课程。目前企业对职业院校不满意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对企业所需人才来说仅仅是个半成品。要想让企业对教育质量满意,职业院校学生应当具备一定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经验,其前提是在校期间系统化地完成过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因此,工学结合课程的核心不再是传授事实性的专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专业课程也只能是从一个个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用于学习的“学习领域”,即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三、职业资格研究。过去我们在课程开发工作中,通过专家研讨会找到一些“能力点”后,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将它们归类并形成新的课程,得出的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质量的课程开发应当有可靠的职业和工作分析作为保障。要想培养学生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综合职业能力,必须进行“整体化的职业资格研究”(心理学译为胜任特征分析),即将行业分析、工作分析和工作任务分析结合在一起,同时兼顾生产过程分析、生涯发展和教学设计,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等程序化的方法,确定课程的基本内容,即典型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工作要求”、“职业资格”以及“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四、典型工作任务。当前,任务引领式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不同的学习任务,对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由简单的封闭性学习任务引领的学习,就达不到综合的开放性学习任务的效果。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智力与身心的综合发展过程,其核心专业课程应当是从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典型工作任务,它包含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作要求等),但并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而是教师将其按照“教育性”要求进行“修正”的结果。